韓芳潔
手術室是進行外科手術的重要場合,室內必須要保持清潔、無菌的衛生環境。但由于手術室的特殊環境,存在著多種微生物及塵埃等因素影響,給手術室造成了嚴重的感染機會。手術室交叉感染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醫療效果,甚至造成手術的徹底失敗,因此,手術室空氣凈化程序、感染的控制措施、手術人員的管理、無菌技術質量的管理是手術室工作的關鍵,它直接影響醫療效果及患者的預后。淺談手術室無菌管理體會。
手術室應設在保持清潔、安靜、距離外科病房較近的地方,并要合理分區。即手術室嚴格劃分為無菌區、清潔區、非潔凈區,并有明顯標志。手術間分為無菌手術間、清潔手術間。眼科手術間內必須專科專用。手術室的器械物品的存放按無菌的原則放在指定的位置。手術室內應有嚴格流程。人員及物品潔污分流,實行有效控制,出入路線單線流動。內部物品放置都要以清潔區、無菌區、污染區分放,防止交叉感染。手術間門窗要緊閉,設雙層窗,彈簧門,能防塵,防蟲,設有冷熱空調裝置,溫度保持在20~25℃,相對溫度50%左右。
以減少污染的機會,恰當流速的層流,可使手術室內的氣流分布均勻,不產生渦流,并將在空氣中的浮動的微粒和塵埃通過排風口排出,清除空氣中浮動塵埃,杜絕室內細菌的傳播。凈化裝置分為:垂直流層,將高速過濾器裝在手術室床的上方,氣流垂直向下,下排風口設在墻的下方一角;水平流層,將高效過濾器裝在手術床腳端一側墻面上,水平送風,回風口設在相對側的墻面的房頂上。有關文獻證明:空氣中細菌濃度達700~1750cfn∕cm2時,容易引起感染,而在35~70cfn∕cm2時的危險性就小。
①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照射方便有效,對手術室內物品無損害。每10~15 cm2面積安裝30W紫外線燈管一支,術前、術后分別照射60 min,經紫外線燈管照射時要注意燈管表面經常用乙醇棉球輕輕擦拭,保持清潔,以免影響穿透力。紫外線消毒房間應保持清潔干燥,盡量減少空氣中的塵埃及水霧,溫度在20℃左右,相對濕度為50%,紫外線穿透力小,只適用于表面消毒。②熏蒸法:過氧乙酸加熱熏蒸每立方米0.1~1.0 g,室內溫度 18℃,濕度 70% ~90%,密封 30~40 min;福爾馬林加熱熏蒸法:每立方米12.5~25 ml(殺死繁殖體每立方米25~50 ml),相對濕度85%效果更好,密封1~2 h殺死細菌繁殖體,12 h殺死細菌芽胞。③噴霧消毒法:藥液用3%過氧乙酸每立方米20ml,可殺死細菌繁殖體,氧水每立方米0.5 g,溫度20~40℃,消毒時間60 min,殺菌力達99.9%以上。
按標準和要求定期檢查和檢測手術室空氣中細菌總數,物體表面細菌總數及手術室醫護人員手的細菌總數。①嚴格手術室制度,對參加手術人員進行全方面管理:a.盡量減少術間人員流動,嚴格控制參觀人數。b.實習和進修人員執行無菌操作須有指導老師帶領,不宜擅自處理。c.患有呼吸道感染或手部有破潰者禁止參加手術。d.翻動患者、蓋被要盡量輕,以免帶菌漂浮物沉降于無菌手術區。e.無菌和污染手術不得同室進行。f.手術進行時減少人員走動,通向走廊的門不宜開啟,以免污染空氣進入手術間。②無菌桌的設置是無菌術的操作技術之一,保持手術室環境與空氣的清潔是保證無菌桌不遭受污染的重要條件:a.無菌桌的標準高1.2 m,桌面三方設10 cm高的欄桿。b.鋪設無菌桌時穿短袖上衣,戴好手術帽及口罩。c.鋪在器械桌夾層包布向四周下垂,下垂一尺以內的桌布為相對無菌區。d.洗手護士推無菌桌時不可握欄桿,巡回護士推無菌桌不可手握下垂桌布。e.鋪開的無菌桌,經4 h未用,應重新消毒后方可使用。③為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器械應使術者得心應手,在仔細操作的基礎上,手術完成越快越好,因術后感染與手術暴露的時間密切相關。④術畢縫合切口前,應選用酒精再次消毒皮膚,覆蓋切口時,可選用新型滅菌切口敷料,即可透氣、防水而不沾切口,又可阻擋細菌。
綜上所述,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使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預防、控制感染是保證手術成功和預后良好的關鍵。為了患者的健康,嚴格杜絕交叉感染,提高手術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