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玲
現將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220例門診藥物咨詢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咨詢水平。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醫師、護士、患者門診藥房咨詢220例的記錄進行整理和分析。其中咨詢者男119例,女101例;年齡18~88歲,平均42.16歲。咨詢記錄內容還包括咨詢者提出的問題,咨詢藥物類型,咨詢的解答方式,咨詢中發現的用藥誤區進行歸納整理和討論。
1.2 方法 將本組記錄完整的220例咨詢者的基本情況、患者性別、年齡、咨詢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討論。藥物咨詢內容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藥品價格、藥物適應證等[1]。
2.1 咨詢人群分布 在整個咨詢人群中,患者的咨詢次數(175次)最多占79.3%,明顯高于醫生的咨詢次數(32次,14.55%)和護士的咨詢次數(13次,5.90%),這說明患者在用藥上存在很多的誤區與盲點。
2.2 門診藥物咨詢的類型 經統計可見:門診藥物咨詢的類型中:抗感染藥物、心腦血管用藥、內分泌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神經系統用藥、泌尿系統用藥、五官科用藥、皮膚用藥及眼科用藥的咨詢次數(構成百分比)分別為:69(31.36%)、42(19.09%)、37(16.82%)、28(12.73%)、19(8.64%)、14(6.36%)、6(2.73%)、3(1.36%)和 2(0.91%)。由此可見,在臨床用藥上抗感染的藥物咨詢的次數明顯高于其他類藥物,這也從側面反映,臨床上抗感染的藥物使用率要高于其他類藥物。
2.3 門診藥物咨詢內容 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相互作用、藥物適應證及特殊人群用藥的咨詢次數(構成百分比)分別為:77(35.00%)、65(29.55%)、49(22.27%)、20(9.10%)及9(4.10%);可見,在門診藥物咨詢內容上,以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為主,分別占35%和29.55%,這說明患者最關心的是藥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
在220例藥物咨詢中,我們可以看出咨詢人員主要以患者為主,占79.3%,他們希望了解更多的藥物知識,享受到更加周到、細致的用藥指導。因此,他們需要藥師幫助他們選擇不良反應小、療效高的藥物[2]。
門診就醫的患者多因感冒發熱及各種感染性疾病為主所有抗感染藥物使用比較廣泛甚至濫用,從統計結果可見,抗感染藥物用藥占31.36%也說明了這一點,由于抗感染藥物使用比較多,尤其是部分患者多科治療,會發生兩種以上抗感染藥物的重復使用,造成用藥的不合理性。因此,他們急需要醫生的治療和藥師的指導。
目前患者最關心、最重視的是何時服藥,服藥后有何不良反應以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因此,藥師應根據藥物的性質及時辰藥理學,指導患者選擇最佳的服藥時間,藥物的給藥時間主要是根據藥物的血漿半衰期而定,一般藥物1日服用2~3次,而許多胃藥是餐前服用。對于藥品說明書上的劑量患者可能看不懂,藥師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患者交代清楚。藥品不良反應是患者在用藥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應當受到患者和藥師的普遍重視,咨詢此類問題的達29.55%,有的部分患者看了說明書以后,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心存疑慮不敢服用,藥師要正確引導患者理解醫生的診斷思路,同時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患者解除疑惑,當患者服藥后出現身體不適癥狀時,要建議暫停服藥此藥,同時建議看相關科室,換用其他藥品。在臨床用藥過程中藥物的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咨詢此類的占22.27%。在咨詢中發現,中藥與化學藥能否合用是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由于中藥組分復雜,加上人們對中藥活性成分認識的局限性。因此建議中藥與化學藥不要同時服用,給藥時間間隔2 h左右比較安全。
通過開展藥物咨詢,患者用藥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得到了糾正,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藥的意識,使患者對藥物的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解除不必要的顧慮,提高治療疾病的療效。
[1]張燕娥,鄭 軍.我院400例門診藥物咨詢分析.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11):816-817.
[2]馬懷軍,劉志明,董桂.門診藥房開展藥物咨詢的體會.中國醫藥導報,2006,3(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