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糜爛型胃炎的觀察
劉向東
目的觀察楓蓼腸胃康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加克拉霉素治療慢性糜爛型胃炎療效。方法選擇慢性糜爛型胃炎98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48例。治療組用楓蓼腸胃康膠囊 0.72g,3次/d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20mg,1次 /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 0.25g,2次/d口服,兩周一療程。對照組用雷貝拉唑 20mg,1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 0.25g,2次/d口服,兩周一療程。結果治療組有效率 98%,對照組有效率 89.6%。結論楓蓼腸胃康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加克拉霉素治療慢性糜爛型胃炎,對患者癥狀有顯著改善作用,能促進胃黏膜愈合,減輕炎癥反應,提高治愈率。
慢性糜爛型胃炎;楓蓼腸胃康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慢性糜爛型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
1.1 一般資料 收集近 3年我院門診治療的慢性糜爛型胃炎 96例,其中男 50例,女 46例。年齡 20~65歲,平均 42.5歲。其中單純慢性糜爛型胃炎 62例,慢性糜爛型胃炎併慢性淺表型胃炎 34例。
1.2 病例選擇 全部患者經胃鏡檢查,均符合慢性糜爛型胃炎診斷,并除外伴發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炎、胃癌者,也排除活動性出血,急性胃黏膜病變出血,有嚴重心、肺、腎疾病者,病程均一年以上。14C尿素呼吸試驗均檢出幽門螺旋桿菌,檢出率 100%。
1.3 臨床表現 患者癥狀無特異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等。
2.1 分組 全部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均 4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藥物治療 治療組給楓蓼腸胃康膠囊 0.72g,3次/d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20mg,1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 0.25g,2次/d口服,兩周一療程。對照組給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20mg,日一次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 0.25克,日 2次口服,兩周一療程。
2.3 一般治療 囑患者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緩解緊張情緒,忌濃茶、咖啡、酒類等飲料,少吃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土豆、紅薯、洋蔥、煮黃豆等。
2.4 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經二周治療結束后,在第一個月內復查胃鏡及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痊愈:糜爛完全消失,無明顯水腫,14C尿素呼吸試驗檢測不出幽門螺旋桿菌;顯效:糜爛基本消失,仍有輕度水腫,檢測不出幽門螺旋桿菌;有效:糜爛面積縮小 50%以上,檢測出較少的幽門螺旋桿菌;無效:糜爛面積縮小不足 50%,幽門螺旋桿菌無變化。
治療組:痊愈 28例,顯效 12例,有效 7例,無效 1例,有效率 98%。對照組:痊愈 26例,顯效 8例,有效 9例,無效 5例,有效率 89.6%,兩組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藥物副反應無明顯差異。
慢性糜爛型胃炎胃鏡下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出現單發或多發疣狀膨大鄒襞或丘疹樣隆起,直徑 5~10mm,頂端可見黏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為主;也可表現為胃黏膜上有極淺的凹陷,上面覆蓋白色或黃色薄苔,有時可見鮮紅色或咖啡色出血灶。胃糜爛與消化性潰瘍不同,潰瘍指損傷已達黏膜下層、肌層,而糜爛僅僅是黏膜淺層損傷,未超過黏膜層,慢性糜爛型胃炎有發展成為胃潰瘍的可能,治療時以保護胃黏膜為主。楓蓼腸胃康膠囊主要含有牛耳楓和辣蓼,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痙及抗胃黏膜損傷作用[1],對胃腸道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為質子泵抑制劑,能顯著降低胃黏膜壁細胞中 H+、K+、ATP酶的活性,抑制胃酸形成,降低胃內酸濃度,同時刺激胃竇 G細胞釋放大量胃泌素,增加胃黏膜血流量[2],具有保護和修復胃及十二指腸黏膜作用[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的重要病因[4],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治療糜爛型胃炎并防止其復發的關鍵。克拉霉素具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作用,雷貝拉唑也可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3]。本組資料顯示中西醫聯合用藥治療慢性糜爛型胃炎,對患者癥狀有顯著改善作用,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促進胃黏膜愈合,減輕炎癥反應,縮短病程,增強療效,提高治愈率。
[1] 夏春霞,童佳.楓蓼腸胃康膠囊治療濕熱泄瀉的臨床觀察.吉林中醫藥,2010,02.
[2] 孫泉,季洪贊,吳曉尉,等.安胃瘍膠囊輔助治療老年胃潰瘍預防復發臨床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02:136.
[3] 竇文琴,沈克南;國產與進口雷貝拉唑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成本-效果分析.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47.
[4] 余俐,彭杰青,鄔全會,等.慢性活動性胃炎的診斷標準及其與HP,GH關系.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2:161.
132011吉林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