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寶玲
隱性臍帶脫垂是指胎膜未破時臍帶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側,也稱為臍帶先露,是產科嚴重并發癥之一,因其不易看到或觸及,故診斷較困難,如診斷處理不及時可致胎兒迅速死亡。現回顧分析我院28例隱性臍帶脫垂臨床資料,探討其與胎兒宮內窘迫的關系及防治措施。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分娩總數為10035例,發生臍帶隱性脫垂28例,占0.28%,年齡為20`36歲,孕周為35+2~41+5周,初產婦10例,經產婦18例,均系單胎妊娠分娩,臍帶長38~100 cm,平均69 cm。≥75 cm者10例,新生兒體重為2400~4000 g。
1.2隱性臍帶脫垂的診斷 結合本組資料:頭高位者胎膜自破后,羊水由清變混濁,并出現胎心改變或破膜后推動胎先露后,胎心率突然減慢至120次/min以下。胎心監護NST評分低,出現變異減速或CST、OCT陽性,本組18例出現上述現象。陰道檢查在胎先露之一側較高處觸及臍帶7例,1例入院后無胎心B超示胎先露前方見到臍帶聲像。
1.3臍帶隱性脫垂與胎方位,胎兒宮內窘迫 本組28例隱性臍帶脫垂的病例中,枕先露發生者24例占86%,臀位發生者4例占14%,本組資料中有20例表現胎兒宮內窘迫占71%,胎兒宮內窘迫診斷至少依據下列3項中的2項:胎動胎心異常,胎動計數<10次/12 h,胎心率<120次/min或>160次/min,尤其是胎心變慢者。羊水胎類污染1°為胎兒慢性缺氧,Ⅱ度以上者為胎兒急性缺氧,胎心監護異常,NST<7分OCT或CST陽性可見變異減速。本組20例胎兒宮內窘迫病例中有17例胎心改變史,主要是胎心變慢、最慢時有50~95次/min,未臨產胎心改變6例,給予改變體位吸氧后抬高臀部等處理后恢復正常。潛伏期胎心改變4例,為胎膜早破伴羊水污染。3例發生在活躍期,其余4例胎心改變發生在宮口開全后,28例病例中陰道檢查觸及臍帶先露者僅6例,余均為剖宮產術中或分娩時發現。
1.4分娩方式與新生兒預后關系 28例隱性臍帶脫垂病例中,23例剖宮產分娩占82%,同期分娩總數10035例中,剖宮產總數為3800例占37.8%,兩者比較(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胎兒宮內窘迫為手術指征占71%,除1例未及時入院胎死宮內,其余4例中宮口近開全及開全行陰道助產,1 min阿氏評分4分者1例,5~7分者3例,均經搶救后阿氏評分>8分。可見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率低于陰道助產,且剖宮產兒存活率高。
隱性臍帶脫垂主要是臍帶受壓于胎先露與骨盆之間,使臍帶血流量減少,胎兒缺血缺氧引起胎心減慢,胎膜未破,于胎動宮縮后胎心率突然變慢,改變體位上推胎先露部及抬高臀部后迅速恢復者應考慮隱性臍帶脫垂,臨產后應行胎心監護,胎膜已破出現胎心率異常,應立即行陰道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臍帶脫垂[1]。本組有4例胎膜已破羊水污染,即行陰道內診觸及臍帶,2例均未破膜宮口開大3~4 cm時觸及臍帶。因此,一旦發生應及時處理。處理原則為解除臍帶受壓,使胎兒脫離因臍帶血流受壓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2],除吸氧、改變體位或上推胎頭抬高臀部外,還要停止使用催產素。本組2例因宮口齊大3~4 cm未破膜時觸及臍帶,隨胎心變慢90次/min,吸氧上推胎頭胎心120次/min,急行剖宮產,術中見羊水Ⅱ度,新生兒1 min阿氏評分7分,另外要根據宮口開大情況,決定分娩方式,適當放寬手術指征。如宮口開全先露較低,估計陰道助產能立即娩出者要迅速陰道手術助產,估計短期內陰道分娩有困難者則盡快行剖宮產術,并做好搶救新生兒準備工作。
本組有1例胎死宮內,檢查胎頭高浮,臍帶于先露部受壓,主要是臨產后未及時入院,錯過了時機,以致于胎死宮內。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重視各種可能致臍帶脫垂的因素并早期預防,凡高危妊娠、胎位異常、先露高浮的孕婦要提前一周入院,不要等到臨產時入院。住院后要常規進行胎心監護及B超檢查,及時發現胎心異常,并作必要的陰道檢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產科干預,如靜脈滴注縮宮素及人工干預。如進行人工破膜時,尤其是胎先露高浮情況下,盡可能排除隱性臍帶脫垂后再破膜,在宮縮間歇時,采用高位小孔針刺破膜,使羊水緩緩流出。一旦破膜要立即聽胎心及時發現臍帶受壓所致的胎心變化,總之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窘迫和臍帶隱性脫垂,及時處理可提高新生兒存活率。
[1]樂杰.婦產科學.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3.
[2]劉鵬扶.臍帶先露與臍帶脫垂的診斷和治療.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2,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