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描 周緒晴
搶救1例低鉀致呼吸肌麻痹的護理體會
張靜描 周緒晴
低血鉀;周期性癱瘓;呼吸肌麻痹;護理體會
男,28歲,已婚,個體老板。于 16:50以低鉀周期性麻痹入院,既往體健,查體: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心肺未聞及異常,T37.5℃、P65次 /min、R 20次 /min、BP120/70mm Hg,雙上肢肌力 2級,雙下肢肌力 1級。自訴于入院當天上午 9:00因咽喉痛在當地診所打點滴,回家后漸感四肢癱軟無力,下午 2:30雙下肢簡直象是不能動彈了,被家人送入院。患者否認自己以前患有此病。急查心電圖示:ST段延長,T波平坦,T波與U波融合,U波振幅明顯高于 T波,立即建立脈通路,遵醫囑給予生理鹽水 500ml加 10%鉀 1.5g靜脈滴注,給予氧氣吸入等對癥處理。血電解質示:鉀 1.8mmol/L,鈉135mmol/L,氯 91mmol/L,鈣 1.35mmol/L,鎂 0.8mmol/L。迅速按醫囑提高靜脈點滴速度(80滴/min),口服 10%KCl20m l。持續監測血清電解質及 EKG變化,至今晨 8:00總補鉀量 105mml(10.50g),其中靜脈補 6.5g,口服補 4.0g,患者四肢肌力較前恢復。今日上午 8:45分患者突然出現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淺、快 35次/m in),雙眼上瞪,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緊急提示為:低鉀致呼吸肌麻痹。立即組織搶救,建立兩條靜脈通路,按醫囑分別取生理鹽水 500ml各加 10%鉀20ml每路以 60滴/min靜脈滴注及立即插胃管從胃管內注
入 10%鉀 50m l,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6L/m in),并做好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準備工作。經一系列搶救措施,約 35min后患者煩躁不安漸減輕,呼吸較前變平穩(28次/min)神志清楚,精神差,繼續監測血電解質(鉀:2.45mmol/L,鈉:137mmol/L氯:97mmol/L鈣:1.9mmol/L鎂:0.9mmol/L)及EKG(T波振幅較前增高,u波振幅較前下降)變化,根據監測數據及患者實際情況補充電解質,于 5d后查血清電解質為:鉀 4.6mmol/L,鈉 136mmol/L,氯 102mmol/L,鈣 2.2mmol/L,鎂 0.93mmol/L。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雙側上下肢肌力均恢復為 5級,無任何自覺不適癥狀出院。告知患者仍需按醫囑口服補鉀(溶液劑 10%鉀 3次/d,1次 10ml)。因在停止補鉀 24h后,血鉀正常,可改用口服補鉀(血鉀 3.5mmol/L時體內仍缺鉀 10%)[1]。一周后隨防完全正常。
2.1 盡早確診 立即查 T、P、R、BP,抽血急查電解質,急查EKG,以對明確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采血時避免在輸液的肢體上抽血,以免影響準確度,持續心電監護,觀察有無心律失常發生。
2.2 搶救處理
2.2.1 建立靜脈通路 立即建立兩條靜脈通路,禁止使用葡萄糖或高滲液,因其可使血清鉀向細胞內移而加重缺鉀。
2.2.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①密切觀察心率、心律、呼吸、及尿量變化:每小時測量 1次,若尿少應立即向醫生報告;②每 2~3小時抽血查電解質及 EKG檢查 1次,持續監測鉀的補充情況及 EKG變化。以后根據血鉀濃度調整輸液速度和補鉀總量[2]。因低鉀和高鉀時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血鉀過高可導致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故在補鉀時嚴禁直接靜脈推注或在短期內過高濃度靜脈補鉀;③觀察雙側肢體肌力恢復情況;④備好氣管插管盤、氣管切開包、呼吸機及吸引器,隨時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2.2.3 心理護理 ①熱情耐心地與患者交談,以取得其信任,講解低鉀引起的癱瘓與其他原因導致的癱瘓是載然不同的,此癱瘓經治療后可完全康復,且無任何后遺癥;②一旦發生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困難,除迅速做好搶救工作外,還要安慰好患者。
2.2.4 健康教育 因低鉀型周期性癱瘓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尤其是過度勞累、飽餐、焦慮、寒冷等因素易誘發[3]。告知并教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無論何種病因就診都應第一時間向醫生提供有低鉀史,以避免誘發低鉀發生;②一旦有四肢癱軟征兆,應立即上醫院檢查;③飲食上注意多食含鉀豐富的水果、蔬菜和肉類等。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1-863.
[2] 石家慶.低度鉀性周期性麻痹 3例臨床分析.廣西醫藥,2003,25(1):108-109.
[3] 王吉耀.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52-654.
442100湖北省房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