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琦 吳偉宏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一種主要常見病,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對136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在臨床積極治療支氣管肺炎的同時,加強患兒的全面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選擇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兒科就醫治療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136例,患兒年齡:2個月~8歲。其中2個月~1歲患兒占總患者數21%,2~3歲患兒占總患者數45.6%,其他患兒占總患者數43.1%。其中男85例,女5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兒科學制定的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
2.1 病情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并發癥發生:注意觀察患兒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咳嗽的性質,咽部有無充血、水腫、化膿等情況;面色有無青紫、蒼白或發灰;神志及精神狀態、肌張力等情況,并做好記錄。警惕心力衰竭、肺水腫、中毒性腸麻痹、顱內高壓等并發癥。及時發現盡早配合醫生救治。有可能發生驚厥的患兒應加強巡視,床邊設置床擋,防墜床,備好急救物品。根據病情采取相應的體位,鼓勵患兒將痰咳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輕輕拍打小兒背部或變換體位,以利咳痰。痰不易咳出者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加予叩背并指導咳痰,效果顯著。必要時可體位引流或用吸痰機吸出痰液。氣促、發紺患兒及早給氧。鼻前庭導管給氧氧流量為0.5~1 L/min,缺氧明顯用面罩給氧,氧流量為2~4 L/min,氧濃度不超過40%。吸氧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導管是否通暢,患兒缺氧是否改善,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如使用利尿劑后觀察呼吸、心率、尿量等;使用祛痰藥后痰有無減少,肺部啰音有無減少等。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如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有無過敏反應的發生。使用鎮靜藥注意,觀察呼吸情況以免發生呼吸抑制;應用平喘藥注意觀察有無精神興奮、驚厥等,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滴注速度以20~40滴/min為宜,加強巡視,有異常停藥并通知醫生處理。
2.2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與小兒及其家屬建立伙伴關系,體諒患兒家屬緊張焦慮等心情,耐心解答家屬疑問,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小兒的特點行有效溝通,關注小兒家庭成員的心理感受和服務需求,向家長講明患兒的病情、治療方案及預后,加強家屬的心理支持。尊重患兒,盡量滿足患兒各種合理要求,態度和藹可親,使其在溫馨的氛圍下接受治療。
2.3 飲食護理 肺炎患兒在患病期間要有足夠的水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嬰兒時期的最好食品是乳制品,指導家屬此時切不可斷奶,小兒食欲較差時,可用小勺慢慢地喂養,并將頭部抬高,鼓勵較大的患兒多喝水,適量喝些新鮮果汁,宜食半流質食品,如稀飯、爛面條、雞蛋湯等。如果不能進食,則需要靜脈輸液等治療。
2.4 生活護理 為小兒及其家屬提供預防保健、疾病護理等信息及服務,教會家長處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兒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時控制。小兒呼吸系統發育不成熟,代償機能不如成人,肺部有炎癥時,換氣面積減少,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因此必須保持病室空氣流通,冬天要特別注意通風。根據天氣情況2~3次/d,每次10~30 min的開窗時間,同時要注意患兒保暖,避免對流風,室內溫度保持在18℃ ~20℃。小兒呼吸道粘液腺分泌不足,再加上肺炎時,呼吸次數增多,呼吸道黏膜比較干燥,室內濕度應保持在50%~60%。出院時指導家屬,多帶小兒參加戶外活動,多接觸陽光,多呼吸新鮮空氣,鍛煉用涼水洗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通過加強全面護理后136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均能積極配合治療,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1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間無醫患沖突發生。
小兒護理是疾病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小兒疾病的護理過程中,較成年人更需要愛心和耐心;觀察病情是護士的基本功,護士不僅是能打針、發藥、搞些護理操作,更重要的是如何細心地觀察病情突然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上研究可見,通過對136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進行加強臨床護理,進行一系列護理對策,有利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防止或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1]劉旭.淺談小兒重癥肺炎護理.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1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