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菊 余文軍 王云漢 通訊作者:楊現新
1.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許昌461000 2.廣西民族大學3.廣州南沙區萬頃沙人民醫院4.新鄉醫學院
2008年2月~2010年4月,筆者采用刮痧加走罐、拔罐治療小兒腹瀉,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本組病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 9例,女 21例;年齡最小4個月,最大12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3年。
取穴:主穴取胃俞、脾俞、大腸俞、足三里、中脘、天樞、內關。伴發熱者加曲池;伴頭痛頭暈者加合谷;伴轉筋者加承山、委中。風寒型、脾胃虛寒型和傷食型用補法。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在相應的部位上涂刮痧油,先從頸部風府刮至大椎,再重刮中脘、天樞、胃俞、脾俞、足三里,以皮膚發紅、皮下有瘀血點、痧斑為度,切忌重手法,同時加個別穴位拔罐,使小兒感覺到有溫熱感、無疼痛感為度,留罐5~10 min。脫水者囑患者多飲淡糖鹽水或流質飲食,病情需要時給靜脈補液。3天為1個療程,最多治療3個療程。所有病例每次刮痧后均服溫水或糖鹽水1杯(500~800 ml)。
痊愈為臨床癥狀消失,飲食正常,大便性狀明顯改善,計20例,占66.7%;好轉為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食欲有所改善,但仍有偶發不適,計 10例,占33.3%。
患者,男,2歲,家屬訴患兒因冷飲、飲食不潔導致腹瀉2天,日瀉6~7次,使用抗生素藥物效果不明顯,故前來求治。先用刮痧拔罐治療,刮痧后隨即服用半包呂教授乳糖飲,服用2 h后即排毒,半小時內連續排便6次。次日早晨空腹又服半包,結合刮痧2次,2天后即痊愈。
小兒腹瀉是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作的病癥,尤以夏秋季節更為常見。本病多因飲食不潔,偏嗜生冷、油膩食物或受寒濕或濕熱阻滯中焦,胃失和降,脾失運化引起;也有因暴飲暴食,食后受寒所致。本病屬中醫學“霍亂”、“泄瀉”范疇。
中脘穴屬任脈,是胃之募穴,且為八會穴之腑會,主中焦,可止胃痛、消腹脹、止泄瀉;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主胸脅病,可降逆止嘔;足三里為足陽明經之合穴,可止腹痛腹瀉,調理胃腸。三穴合用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嘔、消脹止瀉之功效。加之拔罐能溫中散寒,是標本同治的治療方案。局部配合拔罐起到舒筋活血化瘀、行氣通絡止痛的作用。該法療效滿意,操作簡便而安全,病人痛苦少、費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