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火英
(福建省沙縣醫院,365500)
筆者采用水泉穴位注射療法結合推拿治療骨刺性跟痛癥,報道如下。
本組 26例,男性 14例,女性12例;年齡 40~75歲,平均62歲;單足受累21例,雙足受累 5例;病史1~18個月。
診斷標準:①站立或行走時足跟底部疼痛。②跟骨結節處局限性壓痛。③X線片見跟骨結節處有鳥嘴樣骨刺形成。
水泉穴取穴:病人仰臥位,太溪穴直下方1寸(內踝后下方與跟骨內側面之間的凹陷處)即為水泉穴,龍膽紫標記后常規消毒。
操作方法:用利多卡因2 ml、曲安奈得40 mg混合液,于水泉穴注射。注射完畢后,用拇指按揉跟骨結節處,并彈撥跖腱膜附著點的前部30~60次。2~3周治療1次,2~3次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優:疼痛癥狀完全消失,行走或負重無疼痛感。良:疼痛癥狀基本消失,過度行走或負重稍有疼痛。有效:疼痛癥狀減輕。無效:疼痛癥狀無減輕。
結果:本組 26例經 1個療程的治療,優 13例(50.0%),良9例(34.6%),有效 2例(7.7%),無效 2例(7.7%)。
中醫認為,跟痛癥屬“痹證”范疇,腎氣虧虛是本病發生的內在因素,外傷、勞損或寒濕入絡是其外因,導致足跟部經脈受阻、氣滯血瘀,不通而痛。西醫認為,跟痛癥主要由于長期行走和負重,使跖腱膜受到反復的牽拉,致附著部慢性損傷發生無菌性炎癥,繼而形成三角形或不規則骨質增生(骨刺),并引起跖腱膜的緊張,出現以足跟痛為主要癥狀的癥候群。水泉穴附近有胚神經通過,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神經和足底外側神經,支配足底的組織。利多卡因可以阻滯胚神經,使神經管擴張,改善足底組織的血液循環,消除無菌性炎性物質,緩解跖腱膜的緊張,達到止痛目的。曲安奈德注射液為長效糖皮質激素,具有強而持久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減少局部充血及體液外滲,改善疼痛癥狀。揉法和彈撥法是中國傳統的推拿手法,具有疏通經絡、宣通氣血、分筋理筋、興奮神經、松解粘連和止痛等作用。總之,水泉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是一種無痛苦、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