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國新
(河南省焦作衛生醫藥學校,454000)
老年性便秘是以年老體衰,大腸傳導失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困難;或糞便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為特征[1],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病癥之一。我們采用金匱腎氣湯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排便次數每周少于2次,糞便干結,大便艱澀,或伴有腹部不舒攻痛,食欲不振,體倦乏力,畏寒等癥;胃腸鋇餐X線檢查、纖維腸鏡或肛門指檢,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肛門疾病引起的便秘及全身疾病引起的便秘。
64例患者均來自我院門診,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齡58~80歲;病程2個月~8年。
采用金匱腎氣湯加減:生地黃15 g,山茱萸12 g,茯苓10 g,澤瀉10 g,肉桂、牡丹皮各6 g,山藥 12 g,當歸15 g,白術 20 g,肉蓯蓉12 g,陳皮10 g,甘草6 g。兼氣虛加黃芪20 g,黨參10 g;氣滯加木香10 g,枳殼10 g;便血加槐花15 g,地榆炭10 g。
療效標準[2]:治愈:主要癥狀消失,大便正常,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好轉:排便周期縮短,便質轉潤,排便欠暢,其他癥狀有改善。無效:便秘與其他癥狀無改善。
治療結果:64例中治愈41例,好轉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8%。
患者,男,68歲,2008年9月20日診。便秘反復發作半月余,3~5天一次,便時艱辛,平時服用果導片、復方蘆薈膠囊等,癥狀有所改善,但停藥后癥狀如故。1個月前在某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便秘。就診時已4日未排大便,腹部脹滿,有時攻痛,體倦乏力,畏寒,納呆,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沉遲。證屬腎氣衰,陽氣不足,功能減退,腸道傳導無力而成便秘證。治宜溫腎潤腸法,方用金匱腎氣湯加減。處方:生地黃15 g,山茱萸10 g,茯苓 10 g,澤瀉 10 g,山藥 12 g,肉桂 6 g,牡丹皮6 g,肉蓯蓉 12 g,白術 20 g,當歸 15 g,陳皮 10 g,甘草6 g。日1劑,水煎服。2劑后大便通下,守上方略有增減,調理半月,諸癥皆退,大便正常,隨訪半年無復發。
便秘一病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但與脾、胃、腎的關系極為密切,胃與大腸相通,胃熱甚可下注于腸;脾司運化,主中氣,主營血,脾氣虧虛,努掙無力;腎為水火之臟,內藏真陰真陽,主開闔,司二便。年老之人臟腑漸虛,腎氣衰,陽虛寒盛,陰寒內結,傳導失常而成便秘證,所以用溫陽潤下法。方中肉桂、山茱萸、肉蓯蓉溫養腎氣;地黃、山藥益腎陰;茯苓、澤瀉、牡丹皮泄其腎邪;白術益氣健脾,使中氣足,大腸傳導有力;當歸養血活血,潤燥滑腸;陳皮理氣以防壅滯;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既能“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又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使陰陽協調,邪祛而正安。金匱腎氣湯加減具有溫陽、益氣、增津潤下的作用,此方能補能通,通便而不傷正,確是治療老年性便秘的良方,療效可靠且持久。此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忌辛辣之品,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品,多飲水,定時排便,適當進行活動鍛煉,更有助于改善便秘。
[1]王永炎.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01-204.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