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凱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骨傷科醫院,150080)
Colles骨折系指橈骨遠端2~3cm的松質骨骨折,是臨床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多數學者認為粉碎性Colles骨折從復位到固定比較困難,骨折常發生復位困難、再移位及切開復位、碎骨拼接困難等諸多因素影響預后效果。近年來筆者采用閉合手法復位,前臂橈側開窗式石膏夾外固定治療粉碎性Colles骨折,大多能達到臨床治愈的目的,報道如下。
本組64例閉合性骨折,均為門診患者,男性24例,女性40例;左側 20例,右側44例;年齡 20~75歲,平均58.4歲;跌傷 34例,工傷16例,車禍傷14例;合并腕舟骨骨折4例。固定方法均采用前臂橈側開窗式石膏夾外固定。固定時間4~6周,平均5周。隨訪時間3~6個月,平均3.6個月。
局部麻醉:骨折血腫內麻醉,常用0.5%~1%的利多卡因10~15 ml直接注射到骨折斷端血腫內,抽吸血腫以減輕斷端腫脹,便于復位,對于情緒極為緊張的患者,可同時用止痛、鎮靜劑。
牽引復位:待麻醉顯效后令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肘關節屈曲90°,前臂在旋前位,助手握住前臂上段,術者緊握腕部,持續對抗牽引3~5 min后,術者雙手握住患者手掌,雙拇指按壓橈骨骨折遠端背側,向掌側按壓,同時使患者腕關節掌屈尺偏,手捏塑型,橈骨兩個生理弧度恢復,術畢,復位成功。
石膏固定:采用前臂橈側開窗式石膏夾在屈腕尺偏位(長短從掌指關節到前臂的上1/3處),活動5個手指活動自如,觀察患者末梢血運20~30 min,再攝X線片了解骨折復位情況。骨折復位2周后更換中立位的前臂橈側開窗式石膏夾。
功能鍛煉:固定后即囑患者作握拳活動,握拳時要求認真、有力。同時行肩、肘關節的活動,以預防老年人的肩手綜合征。拆除石膏后即行腕關節的屈伸及前臂的旋轉運動,循序漸進。
藥物治療:治療早期靜點甘露醇消腫,口服傷科接骨片,后期口服六味地黃丸。
療效標準:優:無明顯畸形,背側成角≤0°,短縮≤3 mm,橈偏≤4°;良:輕度畸形 ,背側成角 1°~ 10°,短縮3~ 6 mm,橈偏 5°~ 9°;可:中度畸形 ,背側成角 11°~14°,短縮 7~11mm,橈偏 10°~ 14°;差:明顯畸形,背側成角 ≥15°,短縮≥3mm,橈偏≥15°。
結果:優 52例,良 11例,中 1例。優良率為98.4%。
Colles骨折是一種常見的損傷,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該骨折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前臂旋前,腕背伸,小魚際著地致傷。粉碎性Colles骨折的治療目前存在爭議。內固定或外固定支架處理是一種趨勢。近年來,骨折微創治療思想成為主流,骨折固定方法及材料各有利弊,關鍵在于骨科醫生的臨床思維,要權衡利弊,綜合評價,重點關注如何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進而達到用最小的解剖損傷和生理干擾換取最好的療效,用最低的社會負擔和生物負擔獲得最佳的健康生活[1]。筆者認為,很多Colles骨折手法復位的成敗不在于骨折類型、骨折輕重,而在于骨科醫生的思維及其雙手,滿意復位是“手摸心會”功夫的體現。醫生不斷總結復位規律,終將脫離X線下復位。骨折復位是前提,固定是關鍵,固定方式決定功能鍛煉的方式,開窗式石膏夾目的就是增加患肢掌指關節遠端的活動范圍,固定范圍及方法的“動靜結合”,以便更好地骨折愈合。動靜結合即骨折固定(靜)和早期活動練功(動)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同步實現的目的[2]。骨折練功是促進骨折愈合與功能恢復同時并進的理想而有效的措施。藥物治療骨折必不可少,《正體類要》曰:“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血有所不慣,臟腑有之不和,豈可純任手法,而不由脈理,審其虛實,而施補瀉哉”。骨折從復位、固定、練功及藥物治療是一個連貫過程,從而為骨折治療療程短、療效快贏得時間。
[1]李勇強,王曉冰.從太極拳法到正骨手法.光明中醫,2009,24(4):727.
[2]張宇,王曉冰,于雪峰.淺析骨折治療之動靜結合.甘肅中醫,2008,21(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