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維玉 姜深美 譚加卿
(山東省即墨市人民醫(yī)院,266200)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我國老年人的常見病,大部分患者缺乏與疾病的相關知識,部分患者可發(fā)展為肺心病。因此,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1.解除呼吸道阻塞:老年病人痰液和氣管內(nèi)分泌物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增加通氣阻力,加重感染和呼吸困難。因此,應指導病人每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1000~1500 ml)和進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如下:①深呼吸后屏氣,然后突然咳嗽,可排出大氣管內(nèi)的痰液。②指導病人進行深的腹式呼吸。先以鼻吸氣,然后將嘴縮成吹口哨樣將氣吹出,吹時迅速,吹氣后用鼻吸氣。當病人掌握了這種呼吸方法后,就可開始吸氣法咳嗽。先做4~5次深呼吸,然后張口伸舌進行咳嗽,至少2次。第一次咳嗽時松動痰液,第2次咳嗽時使痰液向上呼吸道運行咳出痰液。痰液咳出后可休息片刻,再進行深呼吸練習,練習后再咳嗽,盡量排出痰液。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一活動即感氣喘加重,大多數(shù)患者不敢進行鍛煉。因此,應讓患者在緩解期,根據(jù)心肺功能決定活動量進行鍛煉。鍛煉形式應結合日常生活活動,如行走、慢跑、登樓、踏車、家務等勞動,鍛煉強度以病人不感疲勞為宜。
3.耐寒鍛煉。鍛煉應從夏天開始,先用冷開水毛巾擦頭面部逐漸擴展到四肢。面部及四肢冷水擦拭可增強皮膚對寒冷的適應力,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減少冬季發(fā)病次數(shù)。
4.注意環(huán)境及氣溫變化。氣溫變化時及時增減衣服。注意居室空氣流通,可用食醋熏蒸,預防感冒。食醋用量5~10 ml/m3,加水稀釋1倍后溫水加熱蒸干。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占50%左右。其原因為攝入量不足;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等造成胃腸瘀血;營養(yǎng)不良可降低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易發(fā)生呼吸肌疲勞,進而發(fā)生呼吸衰竭。因此,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應以低糖、高蛋白、高脂肪為主,如牛奶、牛肉、雞蛋、豬肉等,少食多餐,以不出現(xiàn)腹脹、腹瀉為宜。
縮唇腹式呼吸:肺氣腫病人可通過腹式呼吸以增加膈肌活動來提高肺活量,縮唇呼吸可減慢呼氣,延緩小氣道陷閉而改善呼吸功能,因而縮唇腹式呼吸可有效提高病人的呼吸功能。患者取立位,亦可取坐位或臥位,一手放在胸前,另一手放在腹部,先縮唇,腹內(nèi)收,胸前傾,由口徐徐呼氣,此時切勿用力,然后用鼻吸氣,并盡量挺腹,胸不動。呼氣與吸氣時間之比為2∶1或3∶1,7~8次/min,2次/日,每次10~20 min。
控制性深呼吸法:采取坐位、臥位或側(cè)臥位,排除雜念,姿勢自然,放松全身肌肉,緩慢深吸氣至最大肺容量后排氣。開始為2~5 s逐漸增加到10 s,然后緩慢呼氣,連續(xù)做10~20次。此法可增加肺活量、肺總量及肺泡通氣。
護士要先給病人示教,然后請病人演示,直到掌握此法。要讓患者堅持鍛煉,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由于通氣能力下降和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均可導致PaO2下降和PaCO2升高。因此,長期氧療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康復的主要治療措施。但大多數(shù)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對本身疾病不了解,認為吸氧越多越好或暫時不吸氧影響不大或感到氣促時才吸氧,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氧療失敗甚至加重病情。因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高濃度吸氧時,減弱了缺氧對主動脈體和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樞失去了外周低氧的驅(qū)動作用,使呼吸變淺變慢,二氧化碳排出減少,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最后導致呼吸麻痹以致死亡。而突然中斷時,血中二氧化碳進入肺泡,稀釋了肺泡氣體,從而降低肺泡氧分壓,病人又難以通過增加肺泡通氣的方法進行代償。故停氧勢必造成比吸氧前更為嚴重的低氧血癥。因此,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要持續(xù)(15 h/日)、低濃度(25%~30%)、低流量(1~2 L/min)吸氧。
給氧指征:PaO2<8 kPa或在海平面呼吸空氣情況下PaO2持續(xù)低于6.67~7.33 kPa,SaO2(動脈血氧飽和度)<0.80。
停氧指征:紫紺基本消失,神志清醒,PaO2>8 kPa,SaO2>0.8,病人可以通過血氧監(jiān)測儀進行自測來決定用氧的時間。
注意事項:做好防震、防火、防油、防熱;每日更換一次濕化瓶內(nèi)液體;氧氣設備每周消毒1次,可用0.2%過氧乙酸浸泡15 min;吸氧管每天更換1次。
我們通過對病人在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有效地幫助病人預防并發(fā)癥,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