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澤芳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山西 忻州 034000
本組病人58例,年齡最小62歲,最大84歲,61~69歲的18例,70~79歲的29例,80歲以上11例。手術方式均為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手術,留置膀胱引流管及三腔尿管對口沖洗。平均膀胱沖洗天數為10天,保留尿管時間為15天,58例患者均通過嚴密觀察,細心護理,基本痊愈出院。
2.1 心理護理 前列腺肥大需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往往都早已飽受到排尿障礙、排尿困難的痛苦,對手術的期望和迫切性比較強烈,有的患者只想盡快手術。但因病人一般年齡都較大,對手術的應急性和承受能力都很差,因此做好術前心理護理,使病人對手術和術后主動配合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的思想準備,保持穩定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就可大大提高手術患者對手術的應急性。向術者介紹前列腺切除的手術方法,術后的配合事項,如何保持正確的體位,術后沖洗的意義等,可使患者消除緊張心理,主動配合,對手術后的順利愈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2 手術前護理
2.2.1 根據手術需要,進行會陰部備皮,清潔、洗澡、更衣。
2.2.2 術前12小時禁飲禁食 術前晚給清潔灌腸,對入睡困難者,可根據情況適當給鎮靜安眠藥,以保證病人的睡眠。
2.2.3 病房的準備 鋪好麻醉床,因病人術后需絕對臥床休息,故病床應柔軟舒適,可加用海棉墊,并常規消毒病床單元,備齊用物,按需要備夠無菌生理鹽水,一次性尿袋,尿缸,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等。
2.3 術中護理
老年人體溫調節反應遲鈍,應注意保暖,控制手術室溫到25~27℃。手術和麻醉對呼吸和循環系統刺激較大,術間各項生理指標常不穩定,應常規吸氧,特別加強血氧飽和度監測和動態心電監護。嚴密觀察,避免因出血而導致缺氧、心衰、電解質紊亂和因輸液過快而引起并發癥。
2.4 手術后護理
2.4.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疾病,加上麻醉及手術刺激可引起血壓變化或誘發心腦并發癥,應嚴密觀察病人意識狀態及生命體征。該病出血常在術后24h內出現,因此必須密切觀察血壓變化,引流液的顏色、性質,估計出血量,認真做好記錄。若患者出血量多,膀胱脹,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嚴重者則出現休克時,應立即停止膀胱沖洗,加快輸液、輸血速度,按醫囑給予止血藥,并協助做好電切鏡檢查止血及清理。本組病例中有6例血壓為 (190/120mmHg),給予舌下含化心痛定10mg后緩解。
2.4.2 膀胱沖洗的護理
注意膀胱沖洗液的溫度及速度。前列腺切除術后常規進行膀胱沖洗,沖洗液溫度高低對膀胱痙攣的發生亦有影響。一般沖洗液溫度保持在20~30℃之間,溫度過高,使膀胱壁血管擴張,加重出血;溫度過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發生痙攣,如有膀胱痙攣遵醫囑給予止痛藥或解痙攣藥物,術后安置硬膜外病人自控鎮痛泵也可以減少膀胱痙攣的發生;沖洗液瓶應與患者心臟距離60~80 cm,沖洗液的速度以每分鐘80~120滴為宜;也可根據引流液的顏色來調節,沖洗的顏色澄清,無血塊堵塞,可減慢沖洗的速度,爭取早日停止膀胱沖洗;如沖洗液顏色較深,應加快沖洗的速度,防止血塊的堵塞。準確記錄尿量、沖洗量和排出量,尿量=排出量-沖洗量[1]。
2.4.3 各種管道護理 術后有效固定或牽拉氣囊導管,防止病人坐起或活動時,氣囊移位而失去壓迫膀胱頸口之作用,導致出血。在固定時,為保持牢固,可用橡皮筋牽拉氣囊管,用寬膠布將橡皮筋固定在病人的大腿上,同時要求病人很好配合,保持牽拉體位,避免躁動。
保持導尿管通暢,翻身時注意引流管有無移位和脫落,并定時擠捏引流管,防止血塊堵塞。
2.5 預防并發癥
2.5.1 預防出血 固定氣囊尿管的下肢外展15°,保持伸直、制動,使氣囊壓迫于尿道內口;膀胱持續沖洗保持通暢,并根據血尿的程度調整灌注的速度;密切觀察血尿的顏色及有無生命體征的變化;遵醫囑給予輸血、補液、止血等治療;保持大便通暢,囑患者避免用力排便;給予流質及半流質飲食,指導病人多飲水,適當床上活動,多吃粗纖維豐富的食物,吃一些香蕉及甘薯等潤滑腸道,必要時按醫囑給予軟化大便及輕瀉的藥物,如肛塞開塞露或口服麻仁潤腸丸等。指導病人術后1周逐漸離床活動,避免增加腹內壓的因 (如咳嗽),禁止灌腸或肛管排氣,以免造成前列腺窩出血。
2.5.2 預防尿路感染 由于患者留置尿管持續膀胱沖洗,易引起尿路感染,因此,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在更換尿袋及傾倒尿液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日更換尿袋1次,并及時傾倒尿液,嚴防逆流或使用抗反流式引流袋;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并保持床鋪整潔,保持腹部、臀部、會陰部皮膚清潔干燥,每日會陰護理2次;排氣后指導病人每日飲水2000ml以上;注意觀察體溫的變化及有無睪丸和附睪腫脹、疼痛的臨床表現,一經發現,及時通知醫生。
2.5.3 預防肺病感染 患者術后臥床,活動量小,且多為高齡患者,其器官功能減弱,并發癥較多,特別是肺部感染癥最為常見;另外由于老年人頜面部肌肉較松弛,麻醉清醒前易出現張口呼吸,造成呼吸道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等現象。我們用單層濕紗布覆蓋唇口,經過濾空氣,濕化呼吸道,消除這一現象。對咳嗽或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咯出的患者,手術次日開始用糜蛋白酶加慶大霉素霧化吸入,每日兩次,并定時為病人拍背,協助排痰,讓患者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鼓勵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暢。
2.5.4 預防褥瘡 為防止術后出血,要求患者避免用力翻身,病人臥床時間長,傷口疼痛,不敢活動且老人皮膚干燥,外周血供應、感覺遲鈍,易形成褥瘡。因此,術后24h內,,每2h雙肘支撐尾骶部,使臀部架空,以利通風;護士要每4h給病人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拖、拉、推動作,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背部及骨突部可墊軟枕或氣墊,避免骨突出部位長期愛壓,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骨突出受壓部位,同時要保持病人皮膚、床單的清潔、平整、干燥,預防褥瘡形成。
2.5.5 預防靜脈血栓形成 因患者均為高齡,術后臥床,術中術后應用止血藥等,可使血液粘稠,血流滯緩及高凝狀態,易致靜脈血栓形成。為防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需加強下肢功能鍛煉,未下床前在床上每天定時按摩雙下肢,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避免在下肢建立靜脈通道,維護血管內壁的完整性。
2.5.6 拔管后的護理 待尿液顏色轉澄清后停止膀胱沖洗(約術后7~12d),于術后15d左右拔除尿管。拔管后要加強巡視,拔管當天避免下床,觀察有否排尿困難、尿失禁、出血等并發癥,如有尿失禁,一般是暫時性的,拔管一段時間內,仍要避免持重物,長途步行,劇烈活動,勞累,感染等。要指導患者行縮肛訓練。
2.6 出院指導
2.6.1 囑病人勿吸煙、飲酒,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食原則以清淡為主,注意營養調配,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注意休息,適當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感冒。
2.6.2 預防便秘可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多做下蹲、仰臥、屈髖動作,并定期按摩腹部,以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使用開塞露,避免不必要的灌腸。便秘、咳嗽或其他增加腹壓的因素都可誘發再出血。
2.6.3 預防泌尿系感染,不憋尿,防止膀胱過度充盈影響逼尿肌功能,再度造成尿潴留。多飲水 (白天多飲,夜間少飲,以免夜尿增多影響睡眠),24h飲水量超過兩熱水瓶(2500ml),才能起到尿液稀釋和沖洗作用。注意會陰部衛生,防止逆行感染,術后1~3個月每10d復查小便1次,以檢查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況,以便及時用藥。
2.6.4 常做縮肛運動,指導病人作提肛運動,每天10次、每次10分鐘、每個動作持續10s,以增強盆底肌肉張力,盡快恢復尿道括約肌的功能。
2.6.5 術后3個月內避免上下樓梯及跑步等較劇烈活動,囑病人盡可能避免騎腳踏車、摩托車及溫水坐浴,避免長期坐硬椅子,或久坐潮濕的地方,可進行輕柔的體育活動,以利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環。術后1個月可逐漸恢復性生活。
2.6.6 觀察記錄排尿的次數、尿色、尿線的粗細,定時復查,出現尿細、排尿費力時及時就診。
[1]曹偉新,李樂之 .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