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娥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132011)
唇腭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影響患者容貌及生理功能。為能恢復正常的吸吮發育功能和上唇的正常形態,避免呼吸道反復感染,或因咽鼓管炎而影響聽力,防止語言發育遲緩而致的生理障礙,需要及早給予手術。最佳的手術年齡:單側唇裂:3~6個月的患兒;雙側唇裂:6~12個月;腭裂修補:一般在2歲左右,此時患兒的手術耐受力強,唇部解剖標志清晰,腭部骨瓣容易剝離,出血少。我院1996~2000年成功地在全麻下做了上百例唇腭裂修復術。筆者在此期間積累了一些護理經驗體會,敘述如下。
1.護理評估:要根據患兒的健康狀況決定手術時機,特別是嬰幼兒,若健康狀況良好可實行手術。如果體重不足、血紅蛋白量過低或患兒有其他疾病,均應延遲手術時間。有手術禁忌證的不能手術或延遲手術。
2.術前準備:術前配合醫生做好各項體格檢查,術前8h禁食,4h禁水 。手術應在清晨進行,不宜安排在午后,因患兒饑餓、啼哭過久易引起脫水、煩躁,使手術安全性降低。
3.改變進食方式:對施行唇腭裂修補術的患兒應從入院起指導患兒家長用滴管喂流食或乳汁,以使患兒術后適應進食方式。并告知家長術后患兒吸吮動作對傷口的危害,如導致傷口出血、裂開或感染。
4.父母的心理護理:術前與患者父母溝通了解想法和要求,介紹有關唇腭裂的知識,展示給他們一些治愈患者手術前后的對比照片,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消除焦慮,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1.備好搶救用品:如氧氣、吸痰器、搶救藥品、血壓儀等。
2.病人體位:去枕平臥頭偏一側,但由于腭裂病人口內有氣管插管,插管一般是固定口角一側的,為便于護理,頭應偏向無插管的一側,這樣由于重力的作用,口內滲出物從此側流出,便于吸痰管插入將滲出物吸出。唇裂病人此臥位可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
3.注意觀察: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腭裂病人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將手心放于氣管插管外口處可感到呼吸的強度、深度、節律。要聽呼吸時氣流通過插管時的聲音,可根據聲音判斷呼吸道有無異物。全麻術后病人體溫一般低于36℃。唇裂病人無氣管插管,呼吸觀察可看鼻翼扇動和胸部起伏及口唇顏色。氧氣吸入量2~3L/min。
4.滲出物吸出的方法:腭裂術后病人口內有滲血時將吸痰管插入無插管的一側,快速抽吸,吸痰管開口不要碰口腔上腭,防止加重出血和將上腭填塞的紗條吸出。當呼吸道有異物時,即氣管插管內有異物時,可用頭皮針小塑料管的一端接入吸痰器導管,頭皮針取下,另一端插入氣道深部快速抽吸,時間不要過長,同時加大氧氣流量(3~4L/min),防止病人缺氧。唇裂病兒注意觀察,發現有惡心反應時就把患兒頭部放低,偏向一側使嘔吐物流出。
5.腭裂病人拔管時間的判斷及方法:病人體溫回升到36℃以上即將清醒,躁動已過有吞咽反射,口內分泌物能咽下,各種反射恢復即可拔管。但在拔管前要將口內分泌物、血液吸凈,以防止拔管時流入氣管內,拔管速度要快,防止引起病人不適。
6.飲食的護理:病人清醒后1~2h可飲水,但不能飲熱水。防止創口出血,4h進流食,如冰塊加牛奶,可減少出血,減輕疼痛和水腫。10天后可改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唇裂病人醒后1~2h可飲清水但不能用奶嘴,防止縫合口裂開,要用細管吸吮,4h后喂奶。喂時將頭偏向一側,細管放于口角內,可避免嗆咳。
7.做好口腔護理:每天飯后用清水、口泰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每天3次用稀釋碘伏(3~5滴/次)從鼻腔滴入,防止腭部創面感染,換藥時用雙氧水和稀釋碘伏清洗創面和口腔。不可過多觸動傷口,更不能撕脫傷口假膜。
患兒拆線后傷口愈合良好應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向患兒家長講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項。3個月內不要吃過硬的食物,避免感冒。腭裂患兒應逐漸過渡到普食。繼續保持口腔清潔,唇裂病人應3個月復診,腭裂病人出院1周后復診。并指導家長教孩子加強語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