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李平善 姚慧芳
(山西大同同煤集團三醫院,037017)
手法整復結合中藥熏洗治療老年Colles骨折
張 杰 李平善 姚慧芳
(山西大同同煤集團三醫院,037017)
我院2005~2009年應用手法整復結合中藥熏洗治療老年Colles骨折68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68例均為門診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47例;年齡54~79歲,平均64歲;右側43例,左側25例;合并有糖尿病8例,高血壓病12例,冠心病 5例。傷后就診時間為30m in~3d。均無神經血管損傷表現。
診斷依據[1]:患者多為跌倒時手臂伸出,前臂旋前,腕背伸,以手掌著地。傷后腕部疼痛,通常手和前臂可見明顯腫脹和皮下瘀血,骨折移位明顯者可見典型的“餐叉狀”畸形。臨床檢查橈骨遠端有壓痛,可觸及移位的骨折端及骨擦感。手指的屈伸活動及前臂旋轉活動均受限。X線表現特點:橈骨在距橈腕關節面2~3 cm處骨折,正位片上遠折端向橈側移位,可與近折端有嵌插,下尺橈關節距離增大。橈骨下端關節面向尺側傾斜度減少,正常為20°~25°,骨折后可減小到5°~15°,甚至消失。側位片上,橈骨遠端向背側移位,關節面掌側傾斜角度減小或消失,正常為10°~15°。老年人遠折端可呈粉碎性骨折。
整復前準備:Colles骨折的患者多為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壓病、心臟病、糖尿病等。術前囑其深呼吸數次,將速效救心丸8粒含于舌下。待調整數分鐘后方可施行手術。
整復方法:首先于骨折部位用利多卡因施行局部麻醉。手術在C型臂監控下進行。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肩外展90°,屈肘90°,腕伸直位,前臂旋前。助手握前臂,術者一手握住患肢的拇指及大魚際部,一手握住患肢的示、中、無名指,沿前臂縱軸方向對向牽引。牽引待骨折端有輕微移位聲響時,術者雙手握住腕部,拇指壓住骨折遠端向遠側及掌側推擠,2~5指頂住骨折近端與拇指相對用力,使骨折塊復位。此時術者雙手握大小魚際,令腕關節極度掌屈、尺偏。最后術者在牽引下上下搖晃腕關節,使關節面平整。
固定方法:手法復位后,在牽引下用4塊小夾板外固定。腕背、橈側夾板超過腕關節,夾板遠端近皮膚側加墊,掌、尺側夾板遠端不超過腕關節平面。夾板固定后使患手五指屈曲、伸直數次。最后,將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懸掛胸前,隨時調整小夾板。保持固定4~6周。固定后即可行五指屈伸鍛煉。
功能鍛煉方法:功能鍛煉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初期為術后至夾板拆除時,進行手指及肩、肘關節的屈伸活動,注意鍛煉時間的選擇,多選在心情好、腫脹較輕時進行。考慮到患者鍛煉時有懼怕疼痛的現象,可采用精神分散法,轉移其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拆除夾板后進行腕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活動,鍛煉強度由輕至重,先由腕關節被動活動至主動活動,每次鍛煉前可行中藥熏洗或理療。
中藥熏洗及藥物組成:拆除夾板后,用上肢洗方行中藥熏洗。方藥如下: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荊芥9 g,防風9 g,紅花9 g,千年健12 g,劉寄奴9 g,桂枝12 g,蘇木15g,川芎9g,威靈仙9 g。將各藥研為細末,加清水500m l,浸泡約30min,煮沸15min,將液體倒入盆中,過濾后加入中藥熏洗床中,待燒沸后用熱氣熏蒸患處,將患肢不時變換體位,使關節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治療,25min后擦干患部。1天1劑,1日2次。注意熏蒸部位皮溫不宜過高,以免不必要的燙傷,中藥熏洗時室內保持溫暖、無風。
療效標準[2]:治愈:骨折對位滿意,無腫脹疼痛,局部無畸形,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轉受限在10°內;好轉:骨折對位欠佳,局部輕度疼痛,輕度畸形,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轉受限在40°內;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壓痛、叩擊痛存在,仍有功能障礙。
結果:療程4~9周,平均治療6周。其中夾板固定平均時間4.6周,中藥熏洗平均時間3周。經隨訪6個月~1年,平均8個月,本組68例中治愈62例,好轉6例,治愈率91.2%。
Colles骨折多見于中老年有骨質疏松的患者,骨折部位多在松質骨與密質骨的交界處,此處為力學上的弱點。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有五處關鍵點:①受傷后及時正確的診斷;②復位前的準備。Colles骨折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病史,應充分評估患者對疼痛的承受能力,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③復位過程中術者牽引時勿過快過猛,如這樣反而易引起患者前臂肌肉痙攣或患者劇痛,造成復位失敗,術者兩手握大小魚際牽引時待骨折斷端有輕微錯動聲時方可使腕關節掌屈尺偏,進而平整橈腕關節面;④復位固定后應讓患者五指盡量屈伸,防止肌腱卡壓于骨折部位;⑤術后應嚴格按功能鍛煉及中藥熏洗計劃進行。術后盡早進行手指屈伸活動,促其消腫。在3~5周期間,根據骨折愈合情況,縮短夾板超腕長度,作腕關節的早期活動,一般4周左右的固定時間已足夠。整個鍛煉過程應做好患者工作,以免患者因為疼痛或害怕骨折移位而拒絕功能鍛煉。
術后應用上肢洗方進行中藥熏洗。中醫認為,“肢體損傷于外,氣血損傷于內”致氣滯血瘀,筋脈閉阻,津液運行不暢,筋骨關節失去氣血津液的溫煦和濡養,風寒濕外邪乘虛侵襲,痹著筋骨,久之肌萎筋縮,骨關節凝滯粘連僵硬,活動受限。治以活血舒筋、祛風除濕為主。諸藥煎湯外洗,借助藥蒸氣熏,藥力從皮到肉、從筋到骨滲透,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滲出物吸收,使痙攣的肌肉、筋膜得到有效的緩解。配合主動功能鍛煉,使粘連組織松解,關節得以滑利,療效更佳。
[1]王澍寰,榮國威,田偉.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421-423.
[2]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62.
201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