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會東 魏會珍
1.山東省桓臺縣人民醫院,256400
2.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總醫院
葛根二藤湯內外合用治療頸椎病98例
魏會東1魏會珍2
1.山東省桓臺縣人民醫院,256400
2.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總醫院
我們多年來應用葛根二藤湯為主治療頸椎病,一方兩用,內服外敷,隨證化裁,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2008~2009年資料完整的病例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齡28~73歲,平均49歲。根據臨床表現與X線片等特征進行分型,其中診斷為神經根型43例,椎動脈型21例,脊髓型6例,頸型8例,交感型11例,混合型9例。所有患者均行X線頸椎正側位片檢查,大部分顯示有頸椎病的X線表現,生理弧度消失或反曲,椎間隙變窄,鉤椎關節變尖,項韌帶鈣化等。23例進行了CT掃描,可見不同程度的頸部椎間盤膨出、突出,伴有硬膜囊或神經根受壓的表現。5例進行了MRI掃描,顯示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及椎動脈迂曲變細的情況。
葛根二藤湯組成:葛根20g,鉤藤12g,雞血藤15g,川芎10g,當歸15g,黃芪10g,全蝎10g,地龍10g,蜈蚣2條,桑枝15g,沒藥10g,丹參15g,威靈仙15g,白芍15g,甘草6g。神經根型者用基本方;脊髓型麻木牽及下肢加牛膝、附子、鹿角膠;椎動脈型者加天麻、荊芥穗、薄荷;交感型者加鹿角膠、骨碎補;頸型加桂枝、白芥子;混合型者重用黃芪30g,加熟地黃、土鱉蟲、桑寄生。全方具有解肌舒筋、通行經絡、柔痙止痛的功效。
上方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休息2天為1個療程。再繼續下1個療程。用藥時間為2~8個療程。煎中藥后瀝出藥渣,裝入方形布袋,再拌入食醋,上籠屜蒸透,之后趁熱外敷頸部,每次1h,每天2次,療程中間不間歇。
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痊愈:疼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積分減少≥95%,X線顯示正常。顯效:疼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積分減少≥70%,但<95%,X線顯示明顯好轉。有效:疼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積分減少≥30%,但<70%,X線顯示有好轉。無效:疼痛、麻木或眩暈等癥狀體征積分減少不足30%,X線顯示無改變。
結果:臨床痊愈19例(19.39%),顯效40例(40.82%),有效28例(28.57%),無效11例(11.22%),總有效率88.78%。
頸椎病屬“痹證”范圍,是一種積累性的勞損。初期以頸部韌帶、肌腱、筋膜的變性勞損為主,逐漸地發生動力學的改變,影響骨性結構的構造。初期表現韌帶的緊張性痙攣多見,尤以年輕患者為著。而年齡較大者,由于頸部長時間地處于痙攣緊張狀態,組織發生變性,炎性致痛因子的釋放是疼痛的重要原因。有人根據其病理演變過程分為初、中、后三期,病理實質是頸椎退變與周圍軟組織不協調。初期以淺部肌肉勞損與頸椎不協調為主;中期以頸椎退變失穩與周圍軟組織不協調為主;后期以頸椎相對再穩固,缺乏相應的生活活動而軟組織反與之不相協調為主。在這個勞損、失穩、代償、修復、增生過程中,始終以軟組織與骨結構互為因果,常形成惡性循環[1]。所以大多數頸椎病是以治軟為主,即消除炎癥、解除痙攣、松解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臨床應用本方法發現,1個療程就有個別患者麻痛癥狀明顯減輕,大多數患者感到癥狀有所緩解。第二療程大部分患者感覺癥狀開始緩解,一部分患者癥狀消除。
葛根二藤湯方中葛根、鉤藤、雞血藤解肌柔痙、養血舒筋、通絡止痛,為主藥。黃芪甘溫,補中益氣,補氣行血,使氣旺助血運行,善治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痹證。丹參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緩,能祛瘀生新而不傷正。川芎活血祛風止痛,善治頭痛,能上達巔頂,下達血海,外徹皮毛,旁達四肢。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止血,有推陳出新之功,能改善全身的微循環。全蝎、地龍、蜈蚣活血破血、化瘀通絡,能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狀態而發揮鎮痛作用。沒藥活血止痛,治療一切瘀滯痛證,偏于散血化瘀。威靈仙辛散溫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經。桑枝祛風濕善達四肢經絡,尤宜于風濕熱痹,肩臂關節酸痛麻木者,有較強的抗炎活性。白芍、甘草合用,寓意仲景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緩急解痙,和營泄熱,能抑制致炎、疼痛因子。中藥渣熱敷法能溫通經絡、養血榮筋、滑潤筋膜、舒筋定痛,對頸項僵硬、肌肉過于緊張、頸部活動受限者,能改善粘連狀態、減輕神經叢刺激、增加椎動脈的血流量。
[1]陳新淦.對頸椎病臨床分期的探討.中國骨傷,2000,13(7): 412.
20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