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韜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鄭州450000)
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王 韜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鄭州450000)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多,因骨質疏松所致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逐漸增多。而骨折后出現頑固性疼痛,保守治療均難以得到滿意的效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于臨床,成為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的重要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0年4月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21例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本組21例患者共25個椎體壓縮性骨折,男7例,女14例;年齡54~84歲,平均70.5歲。病變椎體分別是T8、T9、T10、T11、T12、L1、L2、L3、L4。患者均有明顯腰背部疼痛,不同程度翻身轉側困難,相應節段棘突叩痛,無明顯脊髓、神經損傷癥狀。X線攝片示胸腰椎明顯骨質疏松,椎體不同程度楔形變、壓縮,CT掃描示病變椎體后壁完整,骨密度不均勻。MRI示椎體Tlw和T2w均呈低信號,判斷為新鮮骨折。
完善術前常規檢查(胸片、心電圖、血尿便常規、凝血四項、肝腎功能、肝炎病毒標志物等),完善各項影像學檢查(胸腰椎正側位片、CT、MRI),排除手術禁忌患者,確定病變椎體。術中患者取俯臥位,懸空胸腹部,行C臂下定位病椎,并標記出病椎的椎弓根體表投影,常規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以標記的椎弓根投影(左側)10點位外側1~1.5cm處為穿刺點,針軸與患者矢狀面呈30°~45°,正位調整穿刺針達椎弓根投影(左側)10點位,然后攝側位片,使穿刺針與椎弓根走向保持平行向椎弓根內穿刺,穿刺達椎體后緣時,攝正位顯示針尖位于椎弓根內壁外側,確保穿刺針不進入椎管,然后向椎體內穿刺達椎體前方1/3~1/2。混合骨水泥兩種成分,待其成為牙膏狀注入填充。邊推注邊在C型臂X線機下監視。到達椎體后壁即停止推注。待骨水泥產熱變硬后(約15min后),旋出穿刺針。C臂觀察正位,如果骨水泥未過中線,于對側椎弓根穿刺,同法注入骨水泥。術中需麻醉監護,并多次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有無異常反應。
術后患者返病房后臥床,即能翻身,常規監測血壓6h,24h后下地活動并行X線檢查,觀察骨水泥在椎體內分布狀況。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囑其堅持3個月。預防慢性腰痛后遺癥,術后3~5d可出院,并給予抗骨質疏松治療。
21例患者術后24h內腰痛消失或部分緩解,有效率100%。所有患者術后24~48h離床活動。骨水泥滲漏4例4個椎體,2例椎前,1例椎旁,1例椎間,均無明顯癥狀,無其他并發癥。隨訪3~6個月,平均4個月,無癥狀復發及椎體高度進一步丟失,未發現相鄰椎體再骨折病例。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常見并發癥。骨折后出現頑固性疼痛,保守治療難以得到滿意的效果。開放手術往往因為患者全身狀況欠佳,螺釘固定強度不足,易導致內固定失敗。椎體成形術目前已成為治療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PMMA聚合熱力使椎體痛覺末梢壞死。②PMMA機械截斷椎體內血供使椎體痛覺末梢壞死。③恢復椎體強度,減輕塌陷椎體的壓力。④加固穩定椎體內骨折碎片。
椎體成形術以往多選擇經雙側椎弓穿刺灌注骨水泥。但近年來多數學者主張單側穿刺,只有單側穿刺骨水泥分布不滿意時再行雙側穿刺。單側穿刺只需一次穿刺,從而減少了手術時間、穿刺的并發癥,減少了醫生和患者的術中的輻射量。選擇單側穿刺時,進針角度應加大,使針尖盡量達椎體前中1/3的中矢狀面,并且在注射時骨水泥在較稀薄狀態下注射,這樣分布會更廣泛均勻。如果單側穿刺骨水泥分布未超過椎體中線,則要加做另一側手術。
椎體成形術的并發癥有骨水泥滲漏、神經損傷、脊髓壓迫、肺栓塞、感染、疼痛加重等。其中骨水泥滲漏多見,但一般不會導致嚴重后果。本組骨水泥椎旁滲漏4例4個椎體,均無明顯癥狀。預防骨水泥滲漏需注意:骨水泥應在呈牙膏期時進行注射,不宜太稀,在注入骨水泥時,應在C臂機透視下觀察操作,發現骨水泥有硬膜外或椎間孔滲漏跡象應立即停止,待骨水泥黏度增加后再注射。
總之,經皮椎體成形術是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的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微創新技術。該技術也有不足,需在不斷的臨床實踐中完善提高。
201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