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南
(吉林省吉林市中醫院,132011)
淺談血尿的辨證施護
金順南
(吉林省吉林市中醫院,132011)
血尿屬中醫的“出血(尿血)”范圍。《成方便讀》云:“凡人身之血皆賴脾臟以為主持,方能統御一身,周行百脈,若脾土一虛,即失其統御之權……血為不守也。”脾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氣虛弱,不能統攝則血溢于外,導致血尿。中氣不足,升舉無力則少氣懶言、納呆等諸癥出現。需從“溲血”與“勞淋”論治。
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內科住院的95例血尿患者,我們采用辨證施護的方法護理,報道如下。
1.觀察病情,因人施護:在臨床上,正確掌握中醫望、聞、問、切,對于護理血尿病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見病人目眩,怠倦懶言,身重腿軟,精神萎靡不振,應注意肝、脾、腎等臟器功能,調補營養,預防感冒。若病人下焦熱盛者,面色紅,舌尖紅,舌質黃,小便發熱帶血,血色鮮紅。腎虛火旺者,常在午后兩顴部發紅,舌質紅,少苔或苔薄黑而干,小便短赤帶血,血色暗棕色。中氣虛弱者,面色萎黃,舌質淡或白,無苔,小便頻數帶血,血色淡紅。在護理中應注意調理患者的飲食,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水產品(蝦、蟹)等,忌煙酒,鼓勵患者多飲水,做好口腔護理,保持清潔。要細致觀察血尿色、量的變化,以及血壓、體溫、面色、舌象、脈搏、神志的變化,以利于把握血尿的轉歸。如血壓、脈搏平穩,排血尿次數由多轉少,其色由鮮紅、暗棕、淡紅變為深黃、黃或淡黃,說明出血已漸止。如血壓下降,面色蒼白,脈細弱,并伴有口渴甚者,雖肉眼不見血尿,也應考慮到出血未止或有再次出血的可能。患者的內褲和床單勤洗勤換,保持患者的皮膚和床單清潔、干燥、平穩等,以免交叉感染。若患者血尿同時伴尿痛,排尿困難,恥骨上、會陰部鈍痛或劇痛,腎區鈍痛或腎絞痛明顯者,則有再次尿血或尿血加重的可能,護理上除行針灸或按摩膀胱頂部外,應隨時報告醫生。
2.給藥護理:中藥給藥途徑,以湯劑和丸散劑為主。若勞倦內傷,脾氣虛弱者,則湯劑需溫熱服。丸散劑以溫開水送服為佳,患者進藥后,使陽氣得振,避免陽氣耗散。若平素脾胃虛弱者或虛寒嘔吐者,先沖服生姜飲漱口,或用生姜片擦舌。若體內陽氣偏盛,用藥則以溫涼服為主,以免在服藥過程中,造成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煎藥時應加水過藥2~3 cm,煎藥時間宜長,可用急火煎沸后改文火慢煎,每次煎至150 m l左右,宜在早飯前30m in、晚睡前30 min溫服。服藥期間,囑其忌食醋、咸、油膩、生冷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中藥療效。
3.情志護理:凡患尿血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抑郁和悲觀。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時時注意言行,慌張、高叫等都會增加病人的不安和恐懼心理。故情志護理尤為重要。《靈樞·師傳》里說:“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無道之人,焉有不聽者乎?”對急癥后恢復期的患者,醫生及家屬要耐心勸慰,指出只要患者能與醫生配合得當,是可以恢復健康的,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告訴病人如何調養,讓病人遵照醫生的治療原則行事,解除病人的憂愁和煩惱、緊張和恐懼。即使那些脾氣不好的病人,也應以誠摯的態度進行規勸說服。調攝情志,在疾病的防治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內經》從臟腑五行相關理論指出情志相應治療方法。中醫學一再提倡“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心病需要心藥醫”,這是中醫治療心身疾病的特點和基本原則。
4.飲食起居護理:病室環境應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清新,室內應定時通風,但應避免空氣直接對流,室內溫度在18℃~20℃為宜,相對濕度為50%~60%。有肉眼血尿的病人應該絕對臥床休息。如系泌尿系統結石引起的血尿伴腎絞痛者,可在原地做蹦跳動作,通過上下震動,可促使結石排出,疼痛和血尿也隨之減輕,也可以飲用排石湯來達到排石的目的。血尿病人必須大量飲水或吃西瓜等,以增加尿量,防止形成血塊,阻塞尿道。如果確定是腎臟、膀胱、尿道出血,在腰部、下腹部、會陰部放置冰袋或敷冷水毛巾,有利于止血,減輕、減緩出血。血尿病人忌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品,如白糖、韭菜、芥末、辣椒等。少吃烤炙肥膩食品、海腥發物和溫熱性食物。注意吃一些有涼血、止血作用的食品,如馬蘭頭、薺菜、鮮藕、荸薺、冬瓜、西瓜、蠶豆、柿餅、蓮子、綠豆、赤豆等。蘋果、梨、橘子等含維生素C和P較多的果品亦可多吃。對心腎陽虛型患者飲食宜低鹽、清淡易消化,限制飲水量,少食多餐,可多吃水果,按不同的季節調劑飲食,隨時令的變化增減衣物等。
5.出院指導:病人出院時要宣講本病的先兆癥狀和對尿液的觀察,以便異常時能及時發現、就診。同時要交給病人養生知識,講究衛生,忌煙酒,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劇烈活動,保持精神愉快,告訴病人1~3個月復查一次,發現異常隨時就診。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