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麗
(浙江省麗水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
村網站是依托“農民信箱”萬村聯網工程而建立的村級基層農業網站。村級門戶網站建立后,信息員可以結合本村實際,有針對性地收集、傳遞各種農業技術、市場供求、政策法規等方面的信息資料,同時也可利用該網站公布行政村日常事務,對增強村務管理的透明度起到積極的宣傳和服務雙重作用,是展示村級文化面貌和聯系群眾的電子窗口。
麗水市農民信箱村網站按照浙江省農業廳“平臺上移、服務下延、以用促建”的思路,根據全省實施“萬村聯網工程”的統一部署,以提供自助建站服務免費為行政村建成的村級網站。它以界面直觀、操作簡單、政府監督、信息可靠的特點受到村民的喜愛。麗水市于2008年開始相繼建立村網站,依托農民信箱網站集群技術,組織農業比重較大、具有優勢產業或特色農產品集中的村開展網站建設。到2010年底,全市有2 289個行政村在農民信箱系統上建立了網站,建站率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80%以上。村網站累計上傳各類信息6.75萬條,圖片1.37萬幅。全市村網站年信息發布24條以上的站點有1 502個,其中信息發布及時、發布量較大、圖片質量較優、網站維護較好的站點有283個。涌現出蓮都區紫金街道黃泥丼村、景寧縣鶴溪鎮三枝樹村等一批村級優秀網站。許多村把網站當作一個村級政務公開的平臺,村里的一切大小事務都在網站上進行發布,提供村民監督,有力地推進了村情公開及民主建設。
農民信箱村網站的建立有效地發揮了民情交流、成就展示、輿論宣傳等作用,強化了基層管理服務和民主公開,促進了農業農村信息化推廣應用,加快了農村信息化進村入戶步伐。建設村網站,為推動農村基層電子政務建設,展示新農村建設成果,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網絡平臺支持。
麗水市選擇農業比重較大、具優勢產業或一村一品的村,建立要素完整、欄目對應和特色明顯的村網站。農民信箱村網站建設與全市農業科技信息示范村培育相結合,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百個農業科技信息示范村培育,每村培育3~5戶科技信息示范戶,培養10~20名科技信息應用骨干農民,聯結1~2個農業經營實體或示范基地應用農業科技信息,通過培育形成一批可學、可看、可推廣的典型,輻射帶動農業科技信息推廣應用。全市已培育出縉云縣溶江鄉花樓山村、景寧縣鶴溪鎮三支樹村、松陽縣四都鄉里莊村等50個農業信息應用示范村,網站內容豐富、欄目齊全、更新及時,起到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多數村網站已做到專人負責,更新及時,有些村還落實了網站建設考核獎勵機制。慶元縣松源鎮上莊村利用農民信箱萬村聯網平臺,建成了內容豐富、信息質量較高、特色明顯的村網站,其建站經驗在《浙江農民信箱工作簡報》第36期刊登。全市80%行政村建立起農民信箱村網站,初步形成村級網站集群。
為推動農民信箱村網站建設,利用網絡把農業科技信息傳遞到農村基層,全方位為農民提供豐富、及時、有效的信息,麗水市組織開展農民信箱村級優秀網站評選活動,以市農業局名義下發《關于評選麗水市農民信箱優秀村級網站的通知》,制定了《麗水市農民信箱村級優秀網站評分細則》,要求村網站信息點服務規范,運行與維護正常,積極組織農產品宣傳與推薦,采集有本村特色或優勢的農業產業、特色農產品信息,運用圖片、文字、表格等形式在本村農民信箱網站進行宣傳、推薦,利用村網站推廣應用農民信箱與農業科技信息。全市經各縣(市、區)推薦,市農業局組織綜合評審,評選出蓮都區紫金街道黃泥丼村、遂昌縣云峰鎮柿亨村等15個農民信箱村網站為麗水市2010年度農民信箱村級優秀網站。通過開展農民信箱村級優秀網站評選,全市絕大多數村網站建設運行正常,服務效能提升。
麗水市利用國家信息產業部贈送的農村信息化培訓專用車輛——農業信息大篷車組織村信息員培訓,與農民信箱村網站建設相結合,應用大篷車這一流動教室和電腦、投影儀等培訓設備,到全市重點鄉村組織村級信息員、農民信箱重點戶、種養銷大戶等不同群體進行集中、分批及針對性培訓。2010年全市還重點組織了浙江省電信寬帶免費使用的村信息員進行培訓,內容除電腦與網絡基礎知識外,還增加了農業信息采集、處理、發布等農業信息基礎知識,農業科技信息應用等課程,重點講述農民信箱村網站建設,大大提高了村信息員網站信息維護水平。3年來,全市大篷車到9縣(市、區)70多個鄉鎮,培訓村信息員1 250多名。
麗水市農民信箱村網站建設為農民致富提供信息,解決農民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網站建設時間短,各地重視不一,推廣應用不平衡,缺少網站維護實用人才,信息發布質量有待提高等一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在村級網站建設過程中,有些鄉村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網站注冊,沒有將網站打造成村級門戶網站的意識,也未認識到網絡與信息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村網站存在內容較少,信息更新不及時、不主動,信息格式不規范等問題。因此,一要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對村級網站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加大宣傳推廣和政策推動力度,激發農民的信息需求,提升村網站知曉率。三要增加信息發布量,做到信息及時更新,尤其是對村民關心的村級政務、財務公開及時,準確發布,隨時接受村民監督。擴大信息宣傳和應用面,提高村網站使用率,以利用促進村網站建設,讓村民真正體會到村網站的好處與作用。
目前,麗水市村級網站信息員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對電腦使用的技能差異較大,總體上村級信息員素質普遍較低,存在計算機使用、信息采集發布維護、圖片拍攝處理上的能力不強等問題。有較高素質的農村信息實用人才是搞好村網站建設和信息服務的關鍵因素之一,必須加強村級信息員培養,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強烈事業心的村信息員隊伍。要爭取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共同支持和幫助,建立以農村經紀人、經營大戶、村干部等為基本力量的農村信息員隊伍。把村信息員培訓列入“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強信息員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農業科技、經營管理、計算機應用培訓,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制定規范的村信息員管理和服務制度增強責任感。
村級網站的建設和運行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發展的初期,網站的組織和建設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首先是資金投入。資金扶持是加快基層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重要保證,村級網站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等特點,政府要在關系到信息搜集、處理的水平和傳播效率的計算機、相機、打印機等硬件設備及信息員培訓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其次是政策環境的建設。政府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制定相關的服務制度和考核標準,對通過驗收的農業科技信息應用示范村,采取以獎代補形式給予補助,對優秀信息員進行必要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努力保護好、調動好、發揮好農村信息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使農業信息服務工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其三是發揮政府的協調職能。農業信息服務涉及內容廣,實施起來綜合交叉性強,因而需要多部門的協同參與和支持,這就要求政府發揮其協調職能,整合各類資源,形成信息服務的合力。
農民信箱村網站建設要按照《浙江省萬村聯網工程村級網站信息發布指導目錄》標準要求,立足于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基于村情村務公開、特色產業發展、農業企業宣傳、農村電子商務等方面進行建設、管理、使用。2011年麗水市將完善規范1 500個村級網站,進一步加強萬村聯網工程建設,開展創建萬村聯網新農村示范網站活動,全市爭取一批村級網站達到省級新農村示范網站,提升新農村網站建設質量和運行水平。全市將繼續開展農民信箱村級優秀網站評比活動,以此推進村級網站建設水平上新臺階。依托網站集群技術,建立一批有特色和一定影響力的農民信箱網站,全面推行網上農業宣傳和農產品推薦,提升農業競爭力,不斷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1]沈正,董國民.“萬村聯網”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農業網絡信息,2009(3):30-31.
[2]王煥森,黃海龍.淺談臨安市萬村聯網工程的可持續發展[J].浙江農業科學,2010(增刊1):33-34.
[3]葉銀蘭.上虞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0(2):95-96.
[4]董越勇,管孝鋒,陶忠良,等.應用先進實用技術促進農村基層信息化模式的構建[J].浙江農業學報,2011,23(5):1044-1052.
[5]董越勇,朱瑩,陶忠良.浙江農業信息化發展思考[J].浙江農業學報,2010,22(5):68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