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順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合肥231603)
水土保持技術標準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指導性和強制性的特點。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的編制工作對于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等意義重大。了解國內外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發達國家的水土保持相關技術標準多由行業協會制定,由資源環境部門負責管理,所有行業協會成員自愿遵守和執行,標準一經以法規形式頒布,即具法律效力[1-2]。以美國為例,其對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資源的管理,除了具有健全的法制外,特別重視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建成的標準體系被稱為“國家保護實施標準”(NHCP),分為國家和州兩個層次,由不同層次的行業管理協會制定,受各層次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分別管理。該標準體系由流域水沙控制、庫岸植被建設、地表保護、保護性耕作、濕地建設、山邊溝、土地整理、崩崗治理、徑流管理等幾十個標準組成[3]。
我國的標準建設與美國的相關標準建設主要有兩個不同點:一是制定標準的目的不同。美國制定相關技術標準的目的在于技術指導,是一種指導性規范,不作為規劃、設計的必要依據,相當于中國的技術指導手冊。加之土地私有化,標準執行人在采用上具有一定自由性。中國的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指導性標準兩種。二是標準的制定單位不同[3]。美國的標準多由行業協會制定,而中國的一般由政府部門制定,通過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或國家標準計量部門頒布,具有法律效力。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于1995年提出了142個可持續發展指標,主要是環境和社會經濟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涵蓋了水土保持的部分內容,如土地資源的規劃與管理、荒漠化防治等。多數發達國家,如新西蘭、加拿大等,生態環境狀況良好,水土流失面積小、強度低,相關技術標準多集中在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及濕地保護等方面;發展中國家,如印度、以色列等,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多,相關技術標準主要集中在山地災害防治、水資源保護利用等方面。
水土保持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水土保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與管理歸口既有水利行業又有林業及其他行業,國家標準統一由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行業標準由行業主管部門發布。
1.2.1 水利行業水土保持標準建設情況
(1)國家標準[4]。截至目前,水利系統歸口發布的水土保持國家標準有13項:《水土保持術語》(GB/T 20465—2006)、《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 50433—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 50434—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程》(GB/T 22490—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GB/T 15772—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規范》(GB/T 15773—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 15774—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坡耕地治理技術》(GB/T 16453.1—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荒地治理技術》(GB/T 16453.2—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溝壑治理技術》(GB/T 16453.3—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風沙治理技術》(GB/T 16453.5—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崩崗治理技術》(GB/T 16453.6—2008)。
(2)行業標準[4]。截至目前,水利系統歸口發布的水土保持水利行業標準共計19項:《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水土保持圖》(SL 73.6—2001)、《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 190—2007)、《水土保持規劃編制規程》(SL 335—2006)、《水土保持試驗規范》(SL 419—2007)、《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 277—2002)、《水土保持治溝骨干工程技術規范》(SL 289—2003)、《水墜壩技術規范》(SL 302—2004)、《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程》(SL 336—2006)、《水土保持工程運行技術管理規程》(SL 312—2005)、《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術規范》(SL 341—2006)、《水土保持監測設備通用技術條件》(SL 342—2006)、《黃土高原適生灌木栽培技術規程》(SL 287—2003)、《沙棘生態工程建設技術規程》(SL 350—2006)、《沙棘種子》(SL 283—2003)、《沙棘苗木》(SL 284—2003)、《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技術標準》(SL 446—2009)、《水土保持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規程》(SL 447—2009)、《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SL 448—2009)、《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SL 449—2009)。
1.2.2 林業行業水土保持標準建設情況
目前,國家林業局已發布的與水土保持密切相關的標準共有100多項,主要涉及生態公益林、速生豐產林、植樹育苗及機械、森林土壤等各個專業。
(1)國家標準。林業與其他系統歸口發布的與水土保持相關的國家標準有17項:《防沙治沙技術規范》(GB/T 21141—2007)、《造林技術規程》(GB/T 15776—2006)、《飛播造林技術規程》(GB/T 15162—2005)、《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GB/T 15163—2004)、《生態公益林建設導則》(GB/T 18337.1—2001)、《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設計通則》(GB/T 18337.2—2001)、《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 18337.3—2001)、《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 2772—1999)、《林木種子質量分級》(GB 7908—1999)、《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 6000—1999)、《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1995)、《集約經營用材林基地造林總體設計規程》(GB/T 15782—1995)、《主要造林樹種林地化學除草技術規程》(GB/T 15783—1995)、《林木良種審定規范》(GB/T 14071—1993)、《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原則與方法》(GB/T 14072—1993)、《林木種子貯藏》(GB/T 10016—1988)、《育苗技術規程》(GB/T 6001—1985)。
(2)行業標準。林業常用的行業標準主要有:①綜合類。主要有23項,分別為《容器育苗技術》(LY/T 1000—1991)、《國有林區標準化苗圃》(LY/T 1185—1996)、《飛機播種治沙技術要求》(LY/T 1186—1996)、《懸掛式植樹挖坑機》(LY/T 1490—2006)、《植樹機術語》(LY/T 1515—1999)、《公益林與商品林分類技術指標》(LY/T 1556—2000)、《造林作業設計規程》(LY/T 1607—2003)、《水力噴射播種機第1部分:型式與基本參數》(LY/T 1610.1—2003)、《牽引式深栽造林鉆孔機》(LY/T 1622—2004)、《燕山低山丘陵圍山轉造林技術規程》(LY/T 1676—2006)、《綠洲防護林體系建設技術規程》(LY/T 1682—2006)、《楊樹栽培技術規范》(LY/T 1716—2007)、《林業工廠化育苗容器系列型譜》(LY/T 1720—2007)、《林業苗圃工程設計規范》(LY 1128—1992)、《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監理實施辦法》(LY/T 5301—2002)、《工業人工林生態環境管理規程》(LY/T 1836—2009)、《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技術規程》(LY/T 1840—2009)、《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監測與評價指標》(LY/T 1758—2008)、《長江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技術規程》(LY/T 1760—2008)、《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林與經濟林認定技術規范》(LY/T 1761—2008)、《退耕還林工程信息管理規程》(LY/T 1762—2008)、《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技術規范》(LY/T 1763—2008)、《太行山綠化工程建設技術規范》(LY/T 1766—2008)。②森林土壤與植物采樣和測定。主要有《森林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制備》(LY/T 1210—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土水勢、水分-物理性質、最大吸濕量、穩定凋萎含水量、滲濾率、溫度、呼吸強度等物理性質共計8項指標的測定(LY/T 1213~1220—1999),森林土壤全氮、水解性氮、硝態氮、銨態氮、全磷、有效磷、全鉀、緩效鉀、速效鉀、有機質的測定(LY/T 1228~1237—1999),《森林植物與森林枯枝落葉層樣品的制備》(LY/T 1267—1999)、《森林土壤水化學分析》(LY/T 1275—1999)。
1.2.3 其他行業
其他行業如農業、鐵路、公路、環保、電力等也發布有涉及水土保持的標準。
如農業行業標準中的《土壤水分測定法》(NY/T 52—1987)、《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 395—2000)等。鐵路行業標準中的《鐵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標準》(TB 10503—2005),包括總則、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編制、現狀調查、水土流失預測、水土保持方案5部分,適用于山區、丘陵區、風沙區新建、改建鐵路工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交通行業標準《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JT/T 006—1998)中第4章就涉及水土保持方面的內容。環境行業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水利水電工程》(HJ/T 88—2003)中第3、5、6章均涉及水土保持方面的內容。
此外,電力行業如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開展了水電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化工作。在“電力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通過廣泛收集資料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于2006年11月完成了《水電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目前還未發布。
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編制是一項涉及行業多、專業雜的系統工程,搞好該項工作對各方面的要求極高,這凸顯出了標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面廣,受水利、林業、農業、鐵路、公路、電力等行業多頭管理,各行業的水土保持工作有的以生態治理為重點,有的以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控制為重點,采取的方法、關注的重點都各有不同。這就造成各家形成的技術標準不能形成國家層面的規范化體系,導致不能形成全社會的水土流失防治合力,有礙國家生態建設進程。
水土保持措施綜合性強,有工程、林草和農藝等措施,各類措施的設計要求差異大。我國現有水土保持標準大都是治理性的技術標準,關于治理措施方面的設計標準較少,施工與管理方面的標準更是空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控制的任務加大,這些方面的需要會進一步增加,迫切要求出臺相關標準。
隨著新形勢的發展,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管理、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控制等均取得突破性進展,而《水利技術標準體系表》中水土保持專業門類的標準多為傳統理念下建立的,遠遠不能滿足水土保持事業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在修訂中加以完善。
國外國內關于水土保持相關技術標準建設的動態情況,對建立健全完善的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和借鑒。
新時期,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中國加入WTO后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不斷融入,按照國際慣例,由行業協會組織標準的編制和頒布已成為趨勢。就目前行業協會的運作及工作實際情況看,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的制定急于與國際接軌是不現實的,加上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本身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完全由行業協會組織制定無論從經費還是從實際操作上暫時還行不通。建議水行政主管部門加大對行業協會的扶持,逐步壯大行業協會的力量,以實現最終與國際接軌。
水土保持標準涉及水利、林業、鐵路、交通、建設、農業、環保等多個部門和行業。因此,建議水利部從強化水土保持行業管理職能的宏觀角度出發,在《水利技術標準體系表》水土保持專業門類的基礎上開展國家級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編制工作,以引導和規范其他行業和部門的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的編制及修訂。
結合水土保持工作實踐,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標準等方面完善綜合技術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小型庫壩工程技術標準、水土保持攔擋工程技術標準等方面完善單項技術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調查與勘測技術規范等方面完善勘測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庫壩工程設計標準、水土保持攔擋工程設計標準、水土保持林草工程設計標準等方面完善設計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施工規范等方面完善施工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工程質量檢測技術標準等方面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工程特用材料標準等方面完善材料標準體系;從水土保持工程質量檢測設備條件等方面完善設備標準體系。
新水土保持法已于2011年3月1日施行,新法相對原法在總則、規劃、預防、治理、監測和監督、法律責任上做了很大調整,在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統籌規劃、明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拓展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和治理的區域及對象、完善水土保持監測和監督體系等方面都有原則性規定,為配套新法出臺,需要重新編制一大批標準,原有的部分標準也需要修訂完善,這代表了水土保持今后的發展方向。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可以此為據,做好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
[1]王治國,郭索彥,姜德文.我國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現狀與任務[J].中國水土保持,2002(6):16-17.
[2]王治國,郭索彥,姜德文.我國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現狀與任務(續)[J].中國水土保持,2002(8):21 -23.
[3]張長印,陳法揚.試論我國水土保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5,3(1):15 -18.
[4]王向東,高旭彪,李貴寶.水土保持標準剖析與標準體系完善建議[J].水利水電技術,2009,40(4):6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