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圈,王朋磊,宋乾楹
(1.鞏義市河洛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鞏義451251;2.鞏義市林業局,河南鞏義451200)
石榴為石榴科石榴屬果樹,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適應性強,病蟲害少,好管理,易豐產,效益高,加之枝葉繁茂,花艷果多,籽粒晶透,味道鮮美,不但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在水保造林中具有其他樹種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榴樹的根為黃褐色,根系類型因繁殖方法不同而不同:用種子作為繁殖材料的,根系多為直根系,其主根較為發達,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較深,生理年齡較輕,活力強;用枝莖作為繁殖材料的扦插苗,根系為莖源根系,沒有明顯的主根,但有粗壯的側根,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較淺,生理年齡較老,故活力相對較弱;而用根蘗作為繁殖材料的,其根系為根蘗根系,根系發育特點同扦插苗的莖源根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較淺。鑒于生產上石榴多以扦插苗為建園材料,其根系多為莖源根系,加之土壤表層(耕層)營養豐富,故石榴樹就其根量而言,在土壤上層分布較多。據調查,石榴在0—60 cm土層分布的根量,占總根量的82.2%;在 60—100 cm土層分布的根量,占總根量的12.8%;在100 cm以下土層分布的根量,僅占總根量的5.0%[1]。石榴根系的這種分布特征,既有利于吸納自然降水和人工補給的水分,又有利于對土壤中養分的吸收,同時上層豐富的根系與表層土壤結合,還有利于防止地表徑流引起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
石榴的莖,經過發育形成干、枝。石榴樹成熟的1年生枝皮色為綠褐色或淺褐色,2~4年生枝皮色為灰褐色,5年生以上的骨干枝多為深褐色。處于樹冠外圍和中上層的枝條,多為1~4年生枝條,淺褐色至灰褐色的皮色在遇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時,可以反射掉一部分強光,從而減輕強光和干旱對樹體的影響。成齡石榴樹正常發育的1年生枝較細,其上對生或輪生(少數)的分枝更細,并且枝的前端常為刺狀(帶刺的分枝稱為刺枝)。石榴纖細的枝條和刺枝的特殊特征,對于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抵御冬季的寒冷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石榴葉小質厚,枝基部的葉為倒卵形,枝中上部的葉為披針形。據調查,栽培品種石榴成葉大者長7.8~9.0 cm,寬2.2~2.3 cm;幼葉為紫紅色或淺綠色,成葉為濃綠色或深綠色。石榴葉片小,可以減少蒸騰失水,從而提高其抗旱性;成葉葉色深綠,有利于光合作用養分的積累。此外,石榴葉的顏色還能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即春季氣溫低時葉色較重,夏季氣溫高時葉色相對較淺,秋季氣溫下降葉色又加深,深秋天涼時葉色漸黃。石榴葉色隨季節(氣溫)變化的特性,是其多年系統發育適應性的具體表現,也是石榴樹適應性較強的最好體現。
石榴花為子房下位的兩性花,依據品種不同顏色也不同,一般以紅色為多,也有黃色和白色。
石榴花期長,在黃河流域,一般5月上、中旬開始開花,于6月中、下旬遲到7月中旬仍可開花結果,故有一、二、三茬花之俗稱,有的花8、9月還可開放,但不坐果。因其花期長,如前期(5月上、中旬)遇低溫、蟲害未坐住果,只要對6月中、下旬乃至7月上旬的花果加強管理,當年仍可有一定的收成,不會像桃、杏、李等果樹的某些品種,一場寒流風雪侵襲,花朵全落,一年皆無收成。
石榴果主體為圓形或扁圓形,上有萼筒,萼筒上有萼片5~6片,萼片著生形狀與品種和坐果早晚有關,有開張型(萼片向外翻卷,張嘴)、閉合型(嘬嘴)和處于中間類型的直立型。石榴果實外有1~3 mm厚的果皮,內有5~7個室,每果有種子100~700粒,籽粒顏色為乳白色、紫色、鮮紅色,籽粒多汁,味甜或酸甜。石榴果實因有較厚的皮層包裹籽粒,增加了對干旱、風沙、蟲害的抵御能力,因而有穩定的收成。
石榴為灌木或小喬木,植株矮小,在干旱的丘陵山區成樹高多為2 m多,冠徑亦2 m多,這樣矮小的樹體,既有利于抗風,又有利于抗旱,同時還有利于密植,每667 m2可栽植83~111株。矮小的樹體又便于整形修剪和果實采摘,省工、省時、節省成本,既適合集約化規模的經濟林經營,又適合粗放的水保林經營。
石榴抗旱性較強。據1997年8月30日在鞏義市河洛鎮蔡溝村丘陵石榴種植區調查,在此前連續60天未降透雨,降水量(96.3 mm)比歷年同期少64.89%,氣溫比歷年同期高7.17%,空氣相對濕度比歷年同期低11.76%,蒸發量較歷年同期高142.36%,梯田土壤含水量僅7%的情況下,地堰上種植的石榴樹結果累累,葉和果表現正常,未見因旱萎蔫癥狀,而與其相間種植的花椒樹卻因旱萎蔫得無精打采,周圍地堰外沿野生的構樹、山皂角、酸棗葉子已經萎蔫,且山皂角和酸棗葉子已開始發黃脫落。
石榴適應性強,不僅能在立地條件較好的環境中生長,而且在立地條件非常差的條件下也能生長。據1997年8月30日調查,在旱情如上述嚴重情況下,鞏義市孝義鎮南地村一家7 m高的窯頭(土崖)上和北山鎮南山口村一家10 m高的窯頭上生長的石榴樹,盡管無法澆水施肥,就連樹根都裸露在外,但仍然果滿枝頭。另據調查,在鞏義市河洛鎮石板溝村黃河灘區土壤有機質在0.5%以下的沙土地中,石榴亦能生長和發育,加強水肥管理后仍能豐產。
據研究資料表明:幼齡石榴樹在土壤含鹽量小于0.4%時,能正常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而成齡石榴樹在返堿期土壤表層(0—10 cm)含鹽量為2.0%時,仍能正常開花結果;但蘋果、梨、桃、杏、李、獼猴桃等果樹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3%時,則不能正常生長和發育。所以,石榴樹是充分利用鹽堿地土地資源、保持和改良土壤的先鋒樹種。
石榴屬耐旱樹種,對短期水澇亦有一定的耐性。如1996年8月7日黃河漲水,將鞏義市河洛鎮石板溝村種在黃河灘地的3年生石榴樹淹在水中20~40 cm深,4天后水退下,園地呈泥狀多日,10月下旬調查,石榴樹死亡率僅為6.5%,受水淹葉子發黃早落的占13.6%,而3年生蘋果樹死亡率達38.71%,2年生花椒樹、獼猴桃樹死亡率達100%。
四川會理和云南的會澤、巧家、祿豐栽培區,海拔為1300—1800 m,屬山地水保栽培區,年降水量700多mm,土壤為紅壤土,pH值在6.5~7.5之間,共栽培石榴近100萬株,年產石榴近1萬t。該區石榴早熟(比中原早熟1個多月)、優質、耐貯運,無論是水保效果還是栽培效益均比柑橘好,有關專家已提出在該地區用石榴替代柑橘栽培。
陜西臨潼、河北元氏、河南滎陽和鞏義、山西臨猗栽培區,海拔為200—600 m,屬丘陵旱地水保栽培區,年降水量509~685 mm,土壤多為黃壤土、褐墡土和白墡土,pH 值7.5~8.5。該區栽培石榴約100萬株,年產石榴約1萬t,是我國石榴栽培最早的地區,也是傳播中心。該區的石榴色艷、味美,當地群眾已將石榴作為代代相傳的水保與經濟樹種來栽培。
從水保的角度講,河南開封石榴栽培區是以防風固沙為主要目的的。該區海拔70—80 m,年降水量628 mm,土壤多為潮土類的沙壤土,pH值7.5~8.5,共栽培石榴10多萬株,年產石榴1000余t。該區石榴以個大、色紅、味美而聞名。
河南封丘為黃河故道區,因地勢低洼而鹽堿嚴重。在種植農作物和其他果樹收成甚微的情況下,新中國成立前農民就在鹽堿地種植石榴樹。該區海拔65.1—82.6 m,降水量為615.1 mm,土壤多為潮土、鹽化潮土,pH值8~9,土壤有機質含量多在0.56%~0.74%之間。該區的石榴呈青紅色,皮厚、果重、籽紅、味酸甜,其品種最大的特點就是耐鹽堿、耐瘠薄、抗空氣污染,是一個綜合抗性優良的品種。
以上4個不同立地條件的石榴栽培區的成功范例,說明栽培石榴不僅產生了顯著的生態效益,而且使栽培區的農民發了家、致了富,為當地農(林)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石榴除了上述的水保與經濟效用外,還有許多已被人們認識并予以開發的用途,比如:石榴的葉,可以制成石榴葉茶;石榴的花、果皮、枝葉、樹皮可入藥;石榴的果皮可提取單寧等化工原料;石榴的籽榨成汁,可制成石榴果汁,可釀造石榴果酒;酸石榴可直接加工成石榴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科學家發現石榴籽里含有一種叫石榴素(granatin)的物質,有食療作用,可治療腸胃病;據以色列工程科學院阿維拉姆教授研究證實,每天飲用2~3盅石榴汁,可以防止動脈硬化引發的心臟病;據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所做研究,石榴中含有抗氧化物質——鞣花酸,可以防治癌癥,紐約的營養顧問奧茨·賈西亞認為鞣花酸是人類已知的最具有抗衰老作用的東西;美國醫學博士穆拉德則在自己公司的日用防曬護膚系列產品中加入了石榴成分,用以提高防曬、防皮膚衰老作用。石榴的作用如此廣泛,無論是將其作為水保樹種還是經濟樹種栽培,都已被實踐證明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此,林果專家提出在太行山區和金沙江畔(兩岸山地)將石榴作為干旱陽坡水保造林的先鋒樹種予以推廣,云南農業大學的李時榮教授還建議在當地的干旱陽坡用石榴來替換表現不良的柑橘進行營林栽培[2]。
[1]馮玉增,陳德君,李宗圈,等.石榴優良品種與高效栽培技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4-72.
[2]曹尚銀,郭俊英,倪勇,等.優質石榴無公害豐產栽培[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