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幼君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00
開發高職訂單教育實訓教材的探索與實踐
蔡幼君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600
本文根據訂單教育的特點和當前訂單教育實訓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要使所開發的訂單教育實訓教材建設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必須把握的一些關鍵要素。
校企合作;訂單教育;崗位標準;實訓教材
當前高職院校的訂單教育主要采用以下幾種運作模式: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學校與中介機構聯合辦學;行業辦學;學校自主招生,然后再尋求企業、中介簽訂合同等。訂單教育是高職辦學產、學、研結合的實現形式,訂單教育要求學校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具體要求來確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并根據這些內容進行教育和培養人才,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與培訓活動,是實現學校和企業雙贏互補的辦學模式[1]。
當前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訂單教育已在全國廣泛開展,大多數學校與企業都能共同制定招生標準、教學計劃、技能與知識要求等,但是共同開發實訓教材建設才剛起步,認識不透,研究不夠,通常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重理論輕實踐,未能走出高等教育的圈子;單一的、驗證性的實訓項目偏多,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實訓項目偏少;未能結合區域的行業、企業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的內容和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編入教材,存在實訓項目與企業實際生產銜接不上,出現兩張皮現象等。
筆者通過跟蹤調查部分與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長期簽訂訂單教育的企業,收集了部分畢業生和相關企業的管理人員、兼職實訓指導教師等人員的反饋信息,提出開發訂單教育實訓教材過程中須把握的幾個關鍵要素。
(一)、明確目標,更新理念
訂單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訂單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體應從學校轉變為學校與企業共同育人。共同育人不應僅僅停留于雙方共同組織教學、實習、實訓的層面上,還應深化訂單教育的內涵,把教材建設也納入其中。高職實訓教材開發應該由企業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學校一線教師共同完成。企業主動根據技術崗位用人的要求和標準,提出教材建設中應加強哪個實踐環節,應強化哪個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能力、新理念,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能使學生形成基本職業素質和核心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然后由校方依據企業提出的內容和要求,組織教材編寫隊伍,制定編寫計劃,教師執筆寫作,遇到技術問題與企業技術專家進行探討,書稿成型后,再交由“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和服務行業的資深人士審閱。按照他們的審閱意見和建議,進行相應調整、增刪后再交出版社出版[2]。這樣就保證了教材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能夠充分反映用人單位的育人意愿,反映企業生產的最新技術,避免閉門造車、照抄照搬,改頭換面等問題出現。
(二)、深入企業,確定課程標準
教材建設是高等學校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高質量的教材是培養高質量優秀人才的基本保證。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要想突破傳統教材的知識理論結構,重點突出高職教材的實踐性、實用性,走“校企合作,依托行業、企業之路”不失為一種有效方式。為此,組織相關專業教師深入到關聯的行業、企業中去,按照體現高職教育規律,針對特定的行業和崗位,以典型工作任務或項目化形式為載體,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和生產實際需要,就教材內容、能力目標等,與現場長期從事培訓的人員進行研討,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為基礎,組織安排相關的教學內容,確定課程標準。
(三)、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確定教材結構和內容體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無論是認識事物能力、自我學習能力,還是合作共處能力、人際交流能力,都處于職業核心能力范疇之內。在高職教材建設中,無論是編寫高職專業教材還是公共基礎教材或是訂單教育的實訓教材,在確定教材結構和內容體系上,都應把自我學習、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應用和創新等能力有機地嵌入其中,在訂單教育的實訓教材上要重點突出以下幾點:
1、遵循職業教育教學特點,優化課程內容
理論知識以“必需”和“夠用”為度,重點突出實際操作技能。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打破學科體系,按照工作過程順序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如在電機實訓課程的教材編寫中,筆者把課程內容按照工作過程分成基本技能實訓和崗位技能訓練兩大模塊,每一模塊下分若干子項目,分別按能力目標、知識要點、示范講解、技能訓練、知識拓展的基本框架來編寫。其中,基本技能訓練模塊按從單一工件的制作到綜合的故障檢修,由淺到深;崗位技能訓練則按照崗位的要求和工作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做到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其中的知識要點和技能訓練都是圍繞著具體工作崗位的應知應會而編寫的。在知識拓展部分主要介紹與該項目有關的知識小貼士、最新技術的應用等等,讓有興趣的學生通過自學擴大知識面。
2、遵循認知規律,突出職業崗位需求標準
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教材結構、內容體系、語言描述、實訓項目等方面,均力求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努力消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距離感和神秘感。每個實訓項目,均參考職業技能鑒定有關標準, 著力結合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案例),將新工藝、新方法、新規范、新標準等編入教材,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更加貼近社會需要和職業崗位需求標準。
3、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材形式多樣化
現行教材多是文字呈現,缺乏更為豐富、形象的信息。隨著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設備的結構原理、復雜的工藝流程等通過動畫演示出來,開發多媒體課件,變枯燥無味的文字知識為栩栩如生的畫面,更加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工作場景,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培養了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3]。
校企合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訂單教育實訓教材建設應該結合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根據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規格、教學對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行業企業的不同,編寫內容各異、形式多樣的教材。大一統的“通用型”教材已經不適用于職業教育,只有根據培養方向、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量身定做,提高教材與工作體系、工作過程的關聯度,實現高職教材的細分細化,完成教育教學從虛擬→模擬→真實的“零過渡”,“零距離”地實現讓學生轉變為企業員工的身份,以企業生產一線的崗位標準和要求作為訂單教育實訓教材的主要內容,才能保證方向明確、定位準確,才能保證高職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才能保證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真正成為實用型人才。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劉康聲.創新教材編寫思路,探索高職特色教材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9(23)
[3]徐金壽.高技能人才培養“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到教育.2008(11)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44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實訓中心、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