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亮 祝龍記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安徽淮南 232001
利用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鄭曉亮 祝龍記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安徽淮南 232001
針對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分析了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和目前各高校采取的應對措施,介紹了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利用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做法、各種培養層次實踐教學的特點以及具有自身特點的實踐教學環節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最后結合近年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驗證了實踐教學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成效,還給出了對未來實踐教學環節發展的展望。
大學生;實踐教學;就業競爭力
university student; practice teaching;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表1 歷年高校畢業生招生就業統計表
1999日以來,我國高校持續擴大招生規模,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1],國民學歷層次不斷提高的同時,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從表1可看出,高校招生人數逐年遞增,2009年達到611萬,而就業率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09年就業率僅達到68%,2010年國家預測的就業率也在70%左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除了社會需求與畢業生供給總量上的供需矛盾外,大學畢業生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即就業競爭力較差也是造成就業難非常重要的原因。
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①傳統思想和現實的矛盾。中國人傳統思想中一直把讀書視為成為社會精英的必經之路,但精英崗位供給減少導致很多畢業生必須面對成為普通勞動者的現實。這種期望與現實的差距造成“有事沒人做,有人沒事做”的現象。②理論與實踐的矛盾。課堂理論教學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作為輔助的實踐教學很難得到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形同虛設,多為參觀和演示實驗,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理論結合實際,促進理論知識掌握的初衷。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更不知道所學何所用,造成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③所學與所需的矛盾。學校教育所學專業知識多為傳統成熟理論,大大落后于實際生產技術的發展。通過大學系統學習以后,仍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技術理論深度的要求。造成畢業生進入工作角色轉變慢,必須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人力成本。④壓力與承受能力的矛盾。獨生子女由于受到長輩們太多的寵愛甚至是溺愛,大多生活能力相對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2]。找工作的競爭壓力以及就業后的工作壓力,往往讓他們難以適應,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主要指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較為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的開發培養,在就業競爭和職業發展中所具有的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職業化能力[1]。
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使他們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轉變,針對以上就業難的原因,國內高校都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包括:①通過就業指導,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不僅要轉變畢業生就業對地域及單位所有制性質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強化就業意愿驅動力[2];②通過強化實踐,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等新型教學手段,提升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③根據專業發展方向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拉近課堂理論與工程實踐技術的距離,縮短畢業生完成工作角色轉變的時間。近年來畢業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有所上升,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也驗證了這一系列改革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如何更加完善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培養體系,仍然是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更新教育體系,使學生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增強走向社會后的適應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3]。筆者所在的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長期致力于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根據電氣信息類專業的特點,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學院的實驗基礎條件,通過長期開展、改進、創新、總結,設立了一系列由易到難的實踐教學環節,將對學生的就業指導、能力培養以及專業課程改革融入其中,有效地將課本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了課堂教學的成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工作中必備的能力,為其在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根據難易程度可將學院的實踐教學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2.1 面向全體學生的傳統實踐教學層次
認識層次,這個層次主要讓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各種應用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了解所學課程在實際中的應用情況,了解所學專業畢業后的就業去向,工作主要內容等,主要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通過指導教師和現場人員的講解介紹,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各門專業課程的應用情況有個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目標,了解各種技術崗位的工作內容,并通過一定的動手訓練,讓學生感受現場工作的氛圍,盡早對以后就業的方向進行規劃。
驗證層次,這個層次主要讓學生通過動手過程,從理論到實踐中去,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主要包括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目前學院根據專業課程設置配備的實驗室有:安徽省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省部共建實驗室、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高級過程控制實驗室、P LC 實驗室、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DSP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等,可開展所有專業課程實驗。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驗設備特點,設計了各種難易程度的實驗,編制了實驗指導書。實驗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上課內容,突出重點、難點,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為后續實踐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利用課程實驗完成學生基本動手能力的培養。
設計層次,這個層次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完成一個具體應用的設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主要包括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設計由專業教師根據實際縱向、橫向課題以及行業應用發展方向制定設計題目,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項目需求調研、可行性計劃編制、方案制定、系統設計、原理圖繪制、軟硬件調試、仿真實驗、撰寫論文一系列環節,讓他們掌握實際項目開發的流程、注意事項,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設計層次相比驗證層次,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要求更高,更能發揮出學生的潛能,實踐的過程更接近于實際工作。
2.2 具有自我特色的創新實踐教學層次
為了響應國家培養創新性人才,滿足部分優秀學生對實踐的更高要求,學院結合國內各種電子競技比賽,搭建了一個培養參加競賽人才的實踐教學平臺。
競賽層次,這個層次采用學生自愿報名,學院擇優選拔的原則,從學生中選拔一批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學生,通過專門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其研發水平,在指導教師的輔導下,組隊參加各種電子競賽,包括:安徽理工大學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安徽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
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學院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培養機制。①建立競賽實驗中心。首先,購買大量成套的開發套件為學生實踐提供載體,并利用開發套件由老師開發一些制作實例供學生參觀。其次,利用專業現有的實驗儀器設計開發一些相關的實驗項目,供專業教學實驗時使用,將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與競賽掛鉤。②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全校開展各種競賽的宣傳活動,開放競賽實驗中心讓學生參觀;組織校級的電子競賽,降低參與門檻;開展講座,介紹競賽和相關專業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做到心里有數,在相關課程的學習中有目的地進行學習。③在專業課程的教授過程中結合競賽培養。學院多數教師都參加各種競賽的指導工作,由他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根據講授的內容適當的引入競賽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從問題、實際應用中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掌握。④將以往競賽內容作為課程設計。⑤選拔能力強的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利用假期時間對有興趣參加競賽的同學進行針對性培訓,最后選拔一些動手能力強,專業知識扎實的學生組隊參加競賽[4]。
近年來學院取得的各類競賽成績有: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安徽省賽區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2008年安徽省第三屆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2008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華東賽區三等獎2項;2009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華東賽區三等獎2項;2009年第三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2010年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全國二等獎2項,安徽賽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開發層次,這個層次主要選拔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參與學院實訓裝置的自行開發,鍛煉學生實際項目開發的能力,比競賽層次要求更高。目前由學院組織自行開發完成的實訓裝置有:DSP實驗箱和電機控制系統。DSP實驗箱根據目前課程教學內容,從電路設計到制作PCB板、焊接、調試、組裝、實驗指導書編寫全部由教師帶領學生完成。電機控制系統根據煤礦提升機系統工作原理,由教師自行設計,可以模擬煤礦提升機的運行,學生參與系統調試、組裝、實訓指導書編制的整個過程。通過開發層次的實踐教學,為要求更高、能力更好的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的平臺,這樣的經歷為其快速進入工作角色奠定了實踐基礎,勢必在就業競爭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學院根據自身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工作適應能力為目標摸索出了一套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的培養方法。經過幾年來的實施與改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8~2010年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四大專業的就業情況名列全校前茅,數據如表2所示。但是,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電氣信息專業知識更新迅速,要想保持現有的成績,就需要不斷地改進方法手段,始終保持技術的先進性,更需要大家不斷地開拓思路,創新培養方式,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表2 2008 ~2010年就業統計表
[1]李璞,楊德祥.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體系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22~125
[2]孟國忠,蔣理.創新教育模式 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中國林業教育.2010(1):37~40
[3]祝龍記,鄭曉亮.基于機器人制作平臺的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4
[4]鄭曉亮,祝龍記.利用機器人制作推進自動化專業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08(11):139
Use of Practice Teaching to Enh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Zheng Xiaoliang Zhu Longji School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huainan 23200
Aiming at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this’is year graduates,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the current response measures taken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roduces the use of practice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levels practice teaching an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carry out practic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in School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lly, us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gives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G649.21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79
安徽理工大學校級教研項目“實踐教學對學生就業競爭能力提高的研究”編號:12001
鄭曉亮(1979-),男,安徽淮南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自動化、智能儀器研制、計算機監控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