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軍華 西藏拉薩市委黨校,西藏 拉薩850000
延續鄉村性 創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新思路
龍軍華 西藏拉薩市委黨校,西藏 拉薩850000
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和根本出路。在保持鄉村性的同時創新產品開發思路,是當前鄉村旅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歷史民俗、生態環境、現代科技、休閑度假四個方面提出了在新形勢下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的方法與路徑。
鄉村性;鄉村旅游;產品開發
自20世紀80年代末深圳舉辦荔枝節開始,我國現代鄉村旅游的發展已有20多年的時間。在這20余年中,我國各地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特別是自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提出之后,國家旅游局把2006年、2007年分別定為“中國鄉村游”、“中國和諧鄉村游”,十一五”期間,鄉村旅游被列入各級政府的發展議程與重點扶植對象。2008年中央1號文件又進一步提出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對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農村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城鄉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使其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和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2009年國家旅游局推出的“國民休閑計劃”又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在上述歷史背景之下,鄉村旅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成為推動鄉村經濟與社會進步的一種有效措施。
隨著各地區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很多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各地過分看重和追求經濟利益,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盲目建設,不僅造成了多數鄉村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形式趨同且難以形成系列,更是導致了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缺乏創新設計和深度加工,參與不足,特色不明顯。另外,由于受新農村建設的影響,鄉村旅游在增加農民收入和縮小城鄉差別的同時,也存在無序發展、鄉村城鎮化以及破壞地方傳統文化等問題:有的鄉村在開展硬件設施建設時,一味追求光鮮和標準化,丟棄了農村原有的風貌和各地豐富的民族特色;有的將鄉村旅游點建設成為一個個小城鎮,在規劃設計、建筑形式和材料、設施設備、管理服務等方面簡單地學習城市,使得最受游客青睞的鄉村風貌、鄉情野趣大受影響,甚至蕩然無存。鄉村性的喪失,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鄉村旅游的整體競爭力,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在保持鄉村性的基礎上,創新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思路,是當前鄉村旅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世界經合組織在1994年就指出,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的中心和獨特賣點。鄉村旅游的市場需求者是廣大城市居民,在現有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強調并突出其鄉村性,避免新農村建設當中的盲目城市化和商業化,同時注重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注入文化創意,并使其在一個區域內形成具有特色的專題性文化,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吸引力。結合各地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具體可考慮如下做法:
3.1 與歷史民俗相結合,走歷史性旅游產品路線
所謂歷史性鄉村旅游產品,主要指古村落、民俗村寨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鄉村旅游開發中,這類資源較多,但隨著外來旅游者特別是發達地區旅游者的大量進入,原有文化受到侵蝕,很多地區在開展硬件設施建設時,一味追求光鮮、標準化和現代化,丟棄了原有風貌和豐富的民族特色。因此,在上述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和激發原住民對本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的認同性與自豪感,形成自發保護的內在動力和永久機制,從而使優秀文化不斷延續。同時,一定要制定高水平的規劃和項目策劃,重點挖掘原生態古村落、民族村寨和民俗風情的文化內涵、民族風俗以及生產生活特色,選擇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專題性文化,進而組合成各種獨具吸引力的旅游線路,如西藏拉薩的民俗風情園就屬于此種類型。
3.2 與生態環境相結合,走生態旅游產品路線
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從鄉村旅游產品到鄉村生態旅游產品,是可持續發展理念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出現的客觀產物,更是脆弱的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客觀需要。為此,各級政府及廣大農村地區要樹立“環境興旅”、“生態興旅”的觀念,引導當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結合當地鄉村資源特色及分布情況,先規劃、后開發,形成像西藏林芝魯朗林海、成都三圣花鄉景區一樣獨具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產品,甚至一些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生態環境的地區還可以與科普教育相結合,形成“生態環境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
3.3 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走現代農業旅游產品路線
現代農業旅游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利用農村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資源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形成集科研、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品嘗、采摘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產品形式,如西藏拉薩曲水農業生態園。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高水平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仿真技術等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各地形成了很多規模不等的農博園、現代農場等,雖然這些是當前鄉村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基本停留在農業觀光的層次上。因此,廣大農村地區可以在上述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突出高科技的展示、模擬和演示,強調產品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現代農業旅游產品路線。
3.4 與休閑度假相結合,走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路線
鄉村休閑旅游是指以鄉村旅游資源為載體,以形式多樣的參與性旅游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滿足游客休閑娛樂、身心健康、自我發展等需求的旅游類型。國外旅游業發展的規律表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旅游消費呈現觀光(人均GDP1000美元)-休閑(人均GDP2000美元)-度假(人均GDP3000美元)漸次升級的模式,而達到5000美元則開始進入成熟的度假旅游時期。按2008年底匯率(1: 6.8346)計算,200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3313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旅游消費將從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同時,2008年開始實施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和《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帶來的居民可自由支配時間的變動,有車族的不斷壯大和廣大旅游者消費觀念的不斷提升,鄉村休閑游日漸成為鄉村旅游市場的新熱點。但相關產品卻依然停留在采摘、垂釣、野味品嘗等簡單層次上,遠滯后于需求。筆者認為,在這類產品開發中,我們可以借鑒國外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經驗,在產品特色上更加突出休閑度假主題,服務內容以康體、休閑、娛樂為主,產品表現形式更加強調創新、互動以及知識性,具體可以開發兩大類型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休閑娛樂型產品和康體療養型產品。前者主要是指在現有“農家樂”“漁家樂”的基礎上,開發更多的娛樂性強、互動參與性大、表現形式新穎的休閑娛樂項目,以滿足游客多層次需求,如拉薩城郊地區的“休閑山莊”;后者則是以鄉村良好的自然環境為基礎,開發諸如理療、森林、溫泉等以醫療保健功能為特色的旅游服務項目,如西藏羊八井地熱資源的利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旅游業的發展,我國鄉村旅游已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這必然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市場需求,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開發高質量且獨具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產品至關重要。在保留和延續鄉村性的同時,在資源中注入文化,在文化中凸顯特色,在特色中形成專題,以專題組合線路,在線路的基礎上建設精品,最終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系列,是提升鄉村旅游整體競爭力的關鍵。
[1]邵琪偉.發展鄉村旅游 促進農村建設[J].求是雜志,2007(1)
[2]丁勇義,鄭鳳萍.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戰略研究[J].職業技術,2008(9)
[3]張春艷.試論資源特色在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中的作用-以江蘇蔣巷和浙江滕頭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6)
龍軍華(1976-),男,四川安岳人,碩士,西藏拉薩黨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法規與政策。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