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剛 張懷強
1.吉林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長春130021 2.吉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長春130021
論交通信息化工作中的組織機構和人才建設
劉振剛1張懷強2
1.吉林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長春130021 2.吉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長春130021
本文以從事交通信息化基層工作的角度,憑借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經驗,提出關于交通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工作中機構建設、人才使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建議,為同行業或相關行業的信息化機構設置和人才使用提供參考。
信息化;組織機構;人員;培訓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有關信息化的政策及制度的也在不斷完善,各級政府相繼建立了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門,國務院于1996年1月成立了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組長,由20多個部委領導組成的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全國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隨后1998年國家成立了信息產業部(現工業與信息化部)及地方相對應的機構,負責信息化產業規劃制定,統籌推進國家信息化工作,組織制定相關政策并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協調電子政務發展,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隨著信息化產業的推進,信息化在各個領域的重要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因此,大多中直、省直的職能部門甚至大型企事業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單位或部門,專門管理單位內部的信息化工作。
吉林省的交通系統的信息化管理部門成立于1987年,為隸屬于吉林省交通廳(現吉林省交通運輸廳)??梢哉f,在同行業或同級別的部門中,吉林省交通信息化工作起步是相對較早的,由此我們也看到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吉林省交通信息化規劃制定工作從國家的第七個五年計劃開始,目前已經進入到 “十二五” 交通信息化規劃制定階段。經過近些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間的建設,吉林省交通信息化建設取得驕人的成績,主要業務系統(如公路管理、運輸管理等)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網絡化管理,目前正在建設省級交通運輸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建成后必將推動交通信息化工作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盡管如此,作為一名具體從事交通信息化工作的人員,通過多年的工作實際和取得的工作經驗來看,與發達國家及國內先進行業相比較來看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仍需要從多個方面加以提高。
為編制好每個階段的交通信息化規劃,我們定期對全省交通系統各單位各部門進行信息化現狀與需求調研。近期剛剛針對“十二五”規劃我們對全省交通系統(直至縣市級)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信息化情況調研后總結出,除了困擾信息化建設的經費問題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影響信息化建設的因素就是組織機構和人才建設問題。目前全省交通系統除省廳直屬個別單位信息化管理機構及人員健全且專人負責外,其他絕大部分單位沒有專門的信息化管理機構或人員,有的單位甚至固定的兼職管理人員都沒有,導致上級有關信息化的方針政策無法很好地貫徹實施,嚴重地影響了交通信息化工作的開展。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個單位的每一項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領導重視是關鍵,信息化工作更是這樣。信息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人、財、物各個方面,每個方面沒有領導的重視與支持都難以進行?,F在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在交通系統就是帶動各項業務信息化。比如,當前大力提倡的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需要資金,建成后還需要運維成本,但更重要的是花了大量的錢建成后要應用起來,尤其是領導要帶頭應用。因為,文件要通過網絡以電子檔的形式傳到領導那里審批,領導如不用系統網上辦理,文件還不能不批,那么就會使公文流轉工作仍回到以前的手工狀態,因此領導不帶著應用,自動化系統等于虛設,建設資金白白浪費,工作效率一如以前。其他的信息化工作都存在相同的問題,只有領導重視了,帶頭應用了,那么下面將提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前面提到,領導重視是信息化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那么領導重視了,應該從哪一步著手進行呢?這就是我們要講的,制定中遠期信息化規劃,配合相應的信息化管理制度。通過實踐我們感覺到,規劃越來越重要了。包括國家級的在內,最初的規劃可能是由于體制或其他原因執行得不夠得力,但通過最近的幾個五年規劃尤其是“十一五”規劃我們看到,規劃的前瞻和性實效性越來越明顯了,各單位在制定的時候就根據實際、科學規劃、統籌管理,具有強大的可操作性。因此規劃對未來工作的指導作用逐漸顯現,甚至有的單位或部門做了硬性規定,規劃中未涉及的內容,原則上在以后的建設中不予審批,這就從另一方面促進規劃制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我們認為,適時制定交通信息化規劃用以指導具體的信息化工作極其必要。另外,規劃制定后實施過程中,要有相應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來輔助和規范信息化建設、應用及管理等工作。如吉林省省交通運輸廳先后出臺了“交通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機關辦公自動化應用管理辦法”、“訪問互聯網管理規定”、“網絡管理規定”及“網站信息報送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將信息化工作用制度的形式進行約束,保障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信息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需要有部門或人員來管理。前面已經介紹了目前省內交通系統各單位信息化機構人員的現狀,這是阻礙交通信息化發展的一大瓶頸。個別單位因資金和人力相對充足,且因為業務需要,成立了專門的信息處(科),但大多單位沒有專門的信息化管理部門,有的單位指定部門(大多為辦公室)兼管,專人專職負責;有的單位指定部門兼管,指定人員兼職負責;還有個別單位無指定部門及指定人員管理。上述問題的出現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各單位尤其是地區以下交通主管部門人員編制少,每個人均身兼數職,甚至一些交通主要業務都為兼職,因此無法保障專職信息化管理人員;第二是有些單位辦公經費極其緊張,正常的職工工資勉強保證,每年的辦公經費少得可憐,縣級年人均僅僅300到500元,根本談不上信息化建設。基于以上現狀,我們建議:一,各單位克服眼前的困難,具備大局觀念,首先保證有人專職或兼職來管理信息化工作,在此基礎上,爭取建立兼職甚至專職機構。二,從辦公經費和人員編制上徹底解決存在的問題,這需要領導協調,涉及體制上的問題,時間會長些。三,在經費和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可采取靈活多樣的用人模式解決燃眉之急,如聘用編外人員或與公司合作互利等形式。
通過多年的信息化工作和幾次系統的規劃調研,我們感覺到目前信息技術人員仍十分缺乏。盡管當前計算機知識已經在學校中普及,信息網絡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項工作當中,尤其互聯網的應用更是極大地帶動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和上個世紀相比已有質的飛躍,但真正能夠承擔起交通信息化建設重擔的還是鳳毛麟角。我們這里說的信息化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打打字,上上網,拆開機器,安裝下系統等等這么簡單,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規劃、建設信息化。例如,怎樣去實現網絡無紙化辦公,手頭的業務怎樣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去實現,如何實現局域內資源共享,如何實現業務網上審批更好的服務公眾等等。鑒于此,要想解決信息化領域中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除了前面講到的從編制上解決人員缺乏的問題外,更重要更有效的渠道是內部信息技術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信息化水平。因此我們建議采用如下方式提高信息化素質:一是由上級單位主管信息化部門牽頭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系統內人員集中培訓,培訓要有針對性,主要是時下急需的技術或急需解決的問題,聘請掌握新技術新理念的專家教師講授,對學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各單位可自行安排本單位內部的信息技術培訓,可采用聘請教師或上級主管部門專家到現場授課的方式,理論聯系實際,邊學邊操作,更宜理解,而且節省培訓經費;三是號召職工從書籍或網絡中學習新的信息技術,這是一項最方便、最快捷、最經濟的培訓方式,而且更容易接受。但缺點就是沒有針對性,這就需要各單位加以正確的引導,如不定期安排一個題目或任務等等。
總的說來,交通信息化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既艱巨又復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任務。因此,在單位的信息化組織機構和人才建設中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參考筆者的上述建議,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解決信息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發展規劃
[2]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綱要
[3]中國交通信息化年度發展報告
[4]吉林省交通信息化發展的25年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