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琪 彭學庫 梅盛金 葉世彬
1,景寧縣鸕鶿鄉林業工作站,浙江景寧,323500;2.景寧縣景南鄉林業工作站,浙江景寧,323500;3.景寧縣九龍鄉林業工作站,浙江景寧,323500
參與式方法在森林消防工作中的應用
潘 琪1彭學庫2梅盛金2葉世彬3
1,景寧縣鸕鶿鄉林業工作站,浙江景寧,323500;2.景寧縣景南鄉林業工作站,浙江景寧,323500;3.景寧縣九龍鄉林業工作站,浙江景寧,323500
強化農村居民的主體作用,把農村居民作為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的主體,參與到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中去,并取得了較好成效。
參與式方法;森林消防;應用
參與式方法強調農村居民的主體作用,鼓勵農村居民積極參與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以確保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維護森林資源安全,確保林區社會穩定。近年來,景寧縣森林消防工作是參與式方法在森林消防工作中的具體實踐,在森林消防工作中充分吸收群眾參與,關注群眾的需求和意愿,把他們從過去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取得了較好成效。
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強調以人為中心、以滿足廣大民眾需求為目標的參與式發展觀逐步為聯合國、世界銀行和一些發達國家在開展外援時所采用,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參與式理論和實踐方法。印度從1988年開始通過村民組成的聯合森林管理委員會管護森林, 取得了明顯成效。80 年代末參與式發展理論引入我國,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林業工作觀念的變革和體制創新,并對國內林業工程項目的實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與”( Participation) 是發展學中的一個名詞,指賦權,不能簡單理解為“介入”或“參加”。參與式發展理論認為:單純經濟增長并不等于發展,要想發展得更快更好,必須在經濟增長同時,重視消除貧困、公平分配、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以及改善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問題。發展動力應源自發展主體本身,外界幫助只是一種激勵手段,不能取代發展主體。不發達地區的人,是有能力認識和解決自己的問題的,發展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強化和提高當地人自我發展能力的過程。應賦予當地人決策和選擇權,并通過當地人的承諾、努力和貢獻,增強發展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最大限度地從中受益。外來人應盡可能地融入當地人中,尊重當地人的選擇,激勵當地人自我教育,實現自我發展,協助當地人構建一套保障參與和受益的機制。
參與式實施過程通常采用訪談、分析、排序、展示、二手資料調查、圖示、座談會、角色扮演、直接觀察、農民調查、市場評估和技術培訓等一整套參與式發展研究和實踐方法,使農戶有效地融入活動的決策和實踐過程中。
2.1傳統的森林消防工作方法。不關注個人特別是引發森林火災主體的農村居民,重點強調政府和部門責任,將任務責任落實到每級政府和相關責任部門;宣傳采用是說教式宣傳,發生森林火災后,呈現出干部打火,群眾觀火現象,傳統的森林消防工作方法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式,強化的自上而下式,不注重引發森林火災的主體農村居民。
2.2參與式森林消防工作方法。參與式森林消防工作方法把農村居民作為森林消防工作的主體,當地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和森林消防工作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深入到農村農戶家中,和農戶進行面對面交談,通過《森林防火條例》等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典型火災案例分析提高群眾自我防火意識;建立村級群眾護林組織和森林消防工作督查隊、義務撲火隊等讓群眾自覺地參與于火災預防和撲救;在防火期讓護林員通過銅鑼、喇叭等形式提醒群眾提醒注意森林防火;強化特殊人群的監管,把特殊人群監管責任落實到監護人;利用村規民約約束群眾野外用火的自覺性。
通過參與式森林消防工作,使農村居民自覺地參與到森林消防工作中,自覺地加強了森林資源保護,制定了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了鄉村護林員隊伍、野外用火監管和義務森林火災撲救隊伍,落實了特殊人群的監管責任,減少森林火災發生,在“十一五”期間全縣發生森林火災46起,火災發生次數比“十五”減少10起,減少18%,受害森林面積比“十五”降低了13%,確保了森林資源安全,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
4.1參與式方法的應用效果比較明顯,使農村居民被動防火變為主動防火,從而減少了野外用火,從源頭上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抓好森林消防工作,就是最大的生態建設,因此要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以制度的方式加以推廣。
4.2參與式森林消防工作要求廣大鄉鎮干部、林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每個村莊每一農戶中去,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因每個干部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不一樣,使參與式森林消防方法在不同地方取得的效果不一樣。
4.3要注意角色變化,要應用好參與式方法, 政府部門和責任部門要改變自己的身份,轉變角色, 使之成為服務者和協調員, 為農村居民當好參謀。
4.4 應積極宣傳參與式理論,逐步促進森林消防工作方法的轉變,使廣大干部進一步認識參與式方法的作用與意義,立足實情,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參與式森林消防工作,避免參與式方法形式化。
[1]郭學斌.聯合森林管理是參與式方法的具體實踐[ J].山西林業科技.2005( 4) :23~29
[2]張復興. 淺析參與式方法在造林工作中的應用.科技情報開發與經.2007 年第17 卷第18期,278-279.
[3]鄭智禮. 參與式方法在退耕還林中的應用.林業與社會.2005, 13 ( 4) : 37~39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