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升 東營職業學院
從素質教育角度談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王東升 東營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要適應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需要,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應高度重視高職學生所學專業與體育基本能力的結合,根據素質教育的特點對高職體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中把健康的體育理念傳播給學生,注重體育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
高職;素質教育;體育教學;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高職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著種種應試教育的弊端,具體表現在:重視運動競賽工作,以在運動會上獲得冠軍的數量作為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依據,而忽視體育教學與群體工作;在體育教學中采取一種標準、一種模式,而忽視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特長的發展。在大學體育課堂上,往往以傳授競技運動技術為中心,以技評達標為目的,忽視學生全面的身體鍛煉,忽視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學習,忽視體育基本能力的培養。要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必須結合素質教育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我國的教育投入不能滿足需要是長期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條件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較大的改善。因此,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面對實際、因地制宜,貫徹經濟、簡便、有效、易行的原則。應以樹立大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努力增強大學生的體質為中心,以培養大學生的健身能力和從事職業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身體素質為重點,以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今后的發展為基準,確立整體改革思路。
高職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體育基本能力素質等五個方面。
思想道德素質包括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社會公德、修養情操等方面,如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與效果是值得高職體育教學深入思考的問題。
科學文化素質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指的是體育科學文化知識,雖然高職學生掌握了一些體育方面的基本技術和基本知識,但仍缺乏必要的、較系統的體育科學文化知識。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內容,目前已建立了二十多個分支學科,其內容非常豐富。
身體素質包括體能、技能、體質和對外界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這方面的素質需要從多方面培養。
心理素質包括以下幾方面:(1)自尊、自信、自立、自強;(2)意志堅強,沉著果敢;(3)有較強的競爭、創新意識和能力;(4)富有團結協作和開拓進取的精神;(5)有較強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適應環境、獲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結合體育課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體育基本能力素質是指從事體育鍛煉、課外體育活動、運動競賽等活動的能力,包括運動能力、組織能力、計劃能力、創造能力、適應能力、審美能力、體育教育能力、體育衛生工作能力等等。高職學生的體育能力應是一種職業的專門能力,因此,高職體育教學應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從高職學生未來從事的具體工作需要出發,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加強其體育基本能力素質的培養。
高職體育教學應盡快地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全面培養學生的各種素質,使學生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親身體驗到素質教育的真實含義,為將來適應快節奏的工作打好基礎。
改革體育教材和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與能力多年來,高職體育教學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忽視了對學生體育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存在著教材內容競技化、重復化的現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不同,前者以強身健體、終身體育為教育目標,后者以在競技運動的較量中爭標奪冠,追求人體體能的極限為目的。前者以掌握健身方法、增強體質為己任,后者為運動技巧和成績的高、精、尖而努力。目標不同,教材內容也應不同。然而,傳統的體育教材從中學到大學,從技術原理到技術分析,從動作技能到教學環節,甚至考試的內容與方法幾乎與競技運動技術、技能的教法與要求沒有區別,這些脫離體育教育目標和學生需要實際的教材內容導致教學中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應試現象。體育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情緒不高,失去了體育教學應有的魅力。因此,改革以競技運動技術、技能為中心的教材內容刻不容緩,要真正落實學生的“四個自主”。根據對部分在校大學生實際情況的調查,我們認為,應對高職體育教學從整體上進行改革,并對原有的教材進行更新與調整。
1.應充分體現精講(少而精)、好懂(嚴格把握知識的生長點,但不與中學階段的教學重復)、切實(符合今后工作情況的實際)、有用(對增強體質和職業角度的健身教育有用)的原則,充實健身教材,如健身與健美、武術與養生保健、形體訓練與體育舞蹈、球類游戲(軟式排球、三人籃球、五人足球)與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民族民間體育(跳繩與毽球)、攀巖等。
2.應改造現行體育教材,將競技教材改造為健身體育教材。可將中長跑改為健身跑,將中學教材中起跑、途中跑、沖刺跑、技術與戰術等教學內容更新為以提高耐力素質,增強心肺功能為主的勻速跑、定時跑、越野跑、追逐跑等教學內容,并增加定時跑繩和跳繩跑、健身跑的自我調節、自我評價等內容,可將以競技為主的球類項目改為以健身為主的球類游戲,如三人籃球、五人足球、軟式排球等。要降低技術難度,簡化比賽規則,增加趣味性和娛樂性,強調健身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應適當增加基礎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目前約占全年課時的20%),加強科學鍛煉的方法、健身運動處方、體質評價、健身體育的組織、健身體育與競技體育的欣賞等知識的教學。可將原來的分散授課改為專人授課,以確保理論教學的質量,充實高職學生個人健身和就業所必須具備的體育知識。
4.應改革考試內容,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考核。高職學生的體育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八個類別的能力。
對以上兩個方面、八個類別能力的考核可采取理論考試、實踐課考試與參與鍛煉評價的方式按比例(2∶5∶3)進行體育能力的綜合評價。
高職體育教學整體改革起步較晚,而素質教育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都要以素質教育的要求重新審視、構建、選擇、改革體育教學,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入手,審時度勢,更新觀念,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使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1]余衛平.普通高職體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芻議[J].高教研究.2002,(2)
[2]周美如,等.高師的體育課程應注重體育素質與能力的培養[J].體育教學與訓練.2002,(2)
[3]李存健.對高等職業學校體育教材建設的思考.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1)
[4]金朝躍.對高職教育體育目標定位的認識與思考.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1)
[5]詹阿寧.高職學院體育課程設置的思考.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3,(2)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63
王東升,東營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現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