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FESCO青島公司)總經理馬國蓉是整個公司中年齡最大的。2003年她剛來的時候,這里還是青島市市南區人才中心的一個派遣部門。2007年,《勞動合同法》出臺前,人才中心決定將人事人才公共服務與市場化服務分開運作,成立了具有公司性質的市場競爭主體,而此后的2010年4月26日,FESCO青島公司正式命名。
在青島的人力資源領域,FESCO青島公司更像是一個隱形的冠軍企業,在一個專業行業內默默深耕,數年如一日地做著人力資源專業的事,直到把自己的專業做到出類拔萃,不張揚、也不盲目地多元化發展。
源于此,在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的雙輪驅動下,FESCO青島公司發展快速。“因為公司的客戶比較穩定,青島市作為山東省的龍頭,FESCO很看重青島的市場。”馬國蓉說,一方面 FESCO是國內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借其發達的市場網絡,FESCO青島公司能夠被很多駐青島的跨國公司認可;另一方面,FESCO積累了多年的人事服務經驗和管理制度,可以幫助FESCO青島公司豐富服務產品、統一服務標準、提升服務水平。

“這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感覺很被動。”馬國蓉突然意識到,這種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危險
“在青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青島率先走入市場化運作,市場化運作為企業增添了活力,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ESCO青島公司客戶主要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在此基礎上,公司利用各種資源和人脈,以優質的服務,與市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合作進行外包,青島的業務從2009年開始進入機關單位。
在一般人看來,得益于90年代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而誕生的勞務派遣,近年來,打破了傳統雇傭雙方關系的新型用工方式,開始大量地涌現在我國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廣泛地受到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青睞。在重要沿海城市如青島,截止到2011年,從事勞務派遣等業務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數量就激增至300多家。
作為青島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先行者,馬國蓉很早就感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都難免一窩蜂的盲目增加產品種類以求增長收入,而此時,能夠清晰提出自己的價值主張和市場定位的企業,則顯得如此的難能可貴。
FESCO青島公司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思考了很多。“我們的客戶一般以事業單位居多,”馬國蓉說,“對方覺得我們正規、有信譽,所以很信任我們。”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傳統的勞務派遣業務依然占到FESCO青島公司總業務的90%。
2011年,FESCO青島公司的勞務派遣人數達到了8000人,雖然與FESCO其他全國分支機構相比,這一數字并不光鮮,“但是客戶群整體素質比較好,收入都很高。”馬國蓉介紹,“早在2003年時候,FESCO青島公司就與青啤合作,剛開始時派遣員工也就幾十人,現在已經發展到了3000多人。”
不過,這種合作也不是盲目的,“在青啤,我們服務的都是銷售和管理人員,而非一般的操作工。”馬國蓉說,“招聘操作工的風險較大,有時需要我們招聘兩2000到3000人。但青島的大環境是整體消費水平高、收入底,工資提不上去,就很難招到合適的人,”馬國蓉曾經和青島市政府一同去貧困區招聘,但都未見成效。
正如硬幣的兩面相互依存且對立矛盾一樣,多年來,馬國蓉和她的團隊在專注于一個領域、超越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的時候,不安也悄悄地張開了它灰暗陰森的翅膀。其中,一個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勞務派遣在中國發展時間不長、正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勞務派遣業務發展快速、潛力巨大,但同時由于缺乏規范,目前發展還處于“探索與逐步規范階段”,這也就意味著與之相應的國家政策也會有很大的變動。

“這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感覺很被動。”馬國蓉突然意識到,這種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危險。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連續訂立兩次固定勞動合同,續訂勞動合同時,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勞動合同期限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務派遣適不適用這條,雖然在青島還沒有明確規定,但萬一將來也如此執行,我們的風險可就大了,”馬國蓉擔心的是,如果那天真的來臨,她面對的不僅是對這些人的“不能辭退、交保險和發最低保障工資”,更重要的是潛在客戶的流失。
而從這個時間上推算,這個時間節點已經不遠了。
這種無力改變的政策變動成為FESCO青島公司橫制在前的瓶頸,而對從業者而言,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掌握不易被復制的專有技術,擁有差異化的服務產品是保證市場地位的關鍵要素。“這也就逼著我們去考慮,除了派遣、人事代理外,我們還要發展哪些業務。”
FESCO青島公司于是開始了一個新的嘗試。
在競技領域,考驗一個運動員偉大與否,不僅在于其巔峰期的爍爍光華,還在于其穩定性與復制自我的能力,在企業領域也是如此,通用的偉大,不僅在于其連續多年雄踞世界財富榜第一位,更在于通用在所有的擴張領域都可以數一數二,復制新產業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
以人才派遣為主業,正是FESCO青島公司的優勢和特點。美國、日本人才派遣方興未艾,青島公司也在考慮要多條腿走路。當然,與通用對比似乎有些距離,但相似的是,在青島的勞務派遣領域,FESCO青島公司無疑已經經歷了原始積累、成為行業的王者,而要超越派遣的單一領域,成為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還需要考驗其贏利復制的能力與穩定性。
“現在我們最大的特色業務就是外包、信息采集項目,”馬國蓉說,“別的地方也許也有,但是一定不會是我們這樣操作。”
讓馬國蓉感到驕傲的是2009年6月踐行的“數字化城管”外包項目——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動通訊技術來處理、分析管理城區內所有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俗地說就是給城市里的路燈、垃圾桶、井蓋等基礎公共設施都配上一個“身份證”,如果其中任何一件受到損壞,在移動GPS定位系統的追蹤下,有關部門就會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隨著概念的明朗,如何操作又成了一個擺在馬國蓉和他團隊們面前的課題。于是,循著盡職盡責的思路,信息采集項目部開始了周密細致的實地考察工作,十幾個人耗時一個月時間徒步走遍了青島市市南區的72個社區的采集道路,并將市南區10個街道辦72個社區合并劃分為60個巡查區,制定了詳細的巡邏路線。現在,在青島市南區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正在工作的巡查員。
“僅僅靠采集部現場抽查力量有限,我們就從信息采集員中選出責任心強、業務技術好的人作為聯絡員,協助負責每個社區信息采集員的工作。”FESCO青島公司信息采集項目部經理林娟說,相對于采集員,這些選拔出來的聯絡員不僅每天要負責查找整個街道信息采集中的疏漏,還要及時進行政策或問題的上傳下達。“而對信息采集員來說,每天巡查道路的覆蓋率,圈數都做了詳細的規定,我們也會實行全面監控,對于考勤、覆蓋率和巡查圈數不合格的人員,將會給予相應的處罰。”
從當年7月這200多名信息采集員開始接受集中、封閉式業務培訓、上崗至今,馬國蓉和她的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前期的政審、體檢和員工的關系、每周的聯絡員培訓、每季度的全員培訓、拓展甚至是人文關懷、集體活動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我們來完成的。”林娟說,很多時候,在信息采集員工作中,經常有人會因為不理解而和工作人員發生肢體沖突,每當這時,她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來協調,“現在每家都是一個孩子,人家把孩子交到咱手上了,咱就得讓人放心。”
目前,FESCO青島公司的員工總數不超過25人,而面對龐大的工作量,與很多處于轉型初期的公司相似的是,這個渾身上下充滿熱情的企業,因為專業和熱情,因為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整體共識,任何曲折與反復最終都會被一一克服。進而此次嘗試的業務拓展也逐漸不斷地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平衡前進,或許,青島市“2009年城市管理突出貢獻獎”就是對其最大的慰寄。馬國蓉說,“我們是青島市唯一一家專業做數字化城市管理外包的公司。”現在,公司除了針對市南區,青島市的李滄區和四方區也都已經著手布局了,整體反響都非常不錯。”
熊彼特在論及“企業家的工作”時曾經描述為“創造性的破壞”。也就是企業家通過富有創造力的行動對舊體制、舊模式給以徹底摧毀,并以此開辟出新的世界。現在這句話對馬國蓉來說,似乎更有深意。
“我們現在也在開始考慮,怎么樣能更加市場化,”馬國蓉說,此次從勞務派遣到外包服務的嘗試,已經可以看成是推動公司發展的又一個新起點。今年6月,FESCO集團領導曾經來FESCO青島公司視察,公司的快速發展讓所有視察者驚詫不已,但也同時指出,擁有更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市場網絡才能發展的更長久。
“我們也會更好地依托FESCO的服務經驗和資源平臺。”馬國蓉說,“目前,公司員工適用的薪酬設計需要更新,雖然員工沒有過多的要求,但我們身為領導也要為他們考慮,這個工作確實不容易,員工時刻繃著一根弦,不能有一點閃失。”
對于步入轉型期的FESCO青島公司來說,每年銷售額快速增長,似乎足夠保證現在的優勢,但讓馬國蓉擔心的是在管理體制、產品內容和全員銷售模式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企業擴張過程中必然遭遇的障礙難題。有人曾用經歷一場“出天花”來描述企業遇到的困境,而這樣的“出天花”,是任何一種體制的國家、任何一家性質的企業都會經歷的過程,問題只是在于,當“天花”出來的時候,企業家們會采用一種怎樣的方式度過這一難關,從而使企業完成一次新生。
在馬國蓉的計劃里,今年年底前,首先要解決的是完善組織構架、改善薪酬體系、增加產品內容和組建營銷隊伍。“都完善以后,明年使勁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