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孟劍

誠如貴刊2011年11月號的封面《中小企業困境》所闡述的一樣,中小企業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一樣,發動機出問題了,即使自動化系統再好也無濟于事。我國近十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但也帶來了諸多經濟問題。
中國的地產業從2005年開始,逐漸成為最賺錢的行業。溫州一直是實體中小企業的領頭羊,溫州事件也正凸顯了我國中小企業長期以來所累積的問題。首先,中國的通貨膨脹從加入WTO之后慢慢增加,導致物價上漲,原材料的價格升高,人工費增加,使得本身發展就舉步維艱的的實體中小企業利潤減少,風險慢慢增加。這時,企業主們看到地產業蓬勃發展,利潤又高,所以很多中小企業老板關閉自己的工廠,將資金投入到地產業,這對我國實體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堅持做實體的企業,因為融資難,只有靠民間借貸維持企業正常運轉,慢慢地,民間融資數目變大,利息越來越高,融資鏈越來越混亂,流入到地產業的民間資金越來越多,國家政策一調整,整個融資鏈斷裂,出現了“跑路”事件,把中小企業逼到了絕境。從溫州中小企業的問題,讓我們意識到,國家必須要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把中小企業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杜絕制造業“產業化”的事件再次發生。
杭州 張亮

MBA教育進入中國已經20年,我們走過了從無到有,從一無所知到現在眾所周知的快速發展之路。
二十年前引進MBA教育時,恰逢中國社會改革的大跨步,在這一時間點上,MBA給中國企業在管理理念上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空間,使得中國的家電等行業迅速打開國際市場,在世界經濟中爭奪了自己的話語權。由于MBA新的管理理念的引進,使中國的私有企業在進入新千年之后迅速崛起,并陸續在美國上市。新東方進入了哈佛大學MBA教程的成功案例,使它的一些管理理念在全世界推廣開來,也豐富了MBA教育本土成功案例教程。
雖然2007年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對MBA教育產生了質疑,但中國的經濟發展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得益于中國結合了自身特色,走出了中國特色的MBA教育之路。這二十年,中國MBA之路其實質是從神話到異化,繼而求變回歸本真價值的歷程。
中國的MBA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是試點和探索階段;2001年開始進入逐步完善階段;從2009年起,MBA教育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充分競爭和精細化分工培養的階段。這是一個質的變化,MBA更加精細化,更加注重培養流程。
廣州 趙國有

在貴刊11月刊上看到蘇寧電器的深度報道,深有感觸。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更多企業走出了國門,開始向品牌國際化方向邁進。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品牌共有將近200萬之多,但真正能夠在國內和國外叫的響的除了聯想、華為、海爾、TCL、中石化、中石油等屈指可數的大牌外,世界級的中國國際品牌鳳毛麟角。
現階段,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前面十年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國家有了很好的經濟基礎,但國家的國際化,并不能代表品牌的國際化,所以,本土品牌國際化成了我們現階段要走的路。
從時間上來看,直至2015年,都將是中國品牌實現真正國際化的關鍵階段,因為經濟的全球化和一體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但在這期間,究竟哪個國家的企業和本土品牌能成功成長和壯大,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位置!
蘇寧電器通過境外收購擴大企業的影響力,進而推進自有品牌發展無疑是走出了國際化堅實的一步。當然我們也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收購之后會諸如資源整合、市場開拓等這樣的問題存在,同時在科學技術方面,加大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但只要我們能夠做到未雨綢繆,未來將會有很多中國的“蘋果”問世。
青島 許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