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下輩子我再也不干電子商務了,太麻煩了。這輩子選了,沒辦法。”——馬云
馬云熱愛江湖,并讓阿里的員工每個人都選一個武俠人物的名字作為自己的代號,他給自己選了“風清揚”。然而,這個“正在改變世界、正在影響世界”且“毫無畏懼”的人,在笑傲江湖多年之后,忽然發現,自己竟如同身處丐幫杏子林中,詰難與指責聲不絕于耳。
似乎一切都驗證了他2010年底時的預言——“2011年,淘寶必有一難。”只不過,出乎馬云意料的是,阿里巴巴集團本命年里的磨難遠比他預想的要多。
從公司成立那一天起,馬云就開始與“假”做斗爭。淘寶有兩個命門:一個是假貨,另一個是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這兩個命門,關系到淘寶的生死,可無論對淘寶或是阿里巴巴而言,摻“假”都像潛伏的定時炸彈般,時不時地讓馬云寢食難安。
2011年初,馬云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郵件,稱幾個月前集團已發現“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更令人震驚的是,有跡象表明,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欺詐公司規避認證環節,加入平臺。”

在隨后的一個多月,公司董事會委派獨立非執行董事關明生負責,展開了一場“客戶資質獨立調查行動”。
在阿里巴巴發布的《關于阿里巴巴對一些客戶涉嫌欺詐調查處理情況》報告顯示,多數的“欺詐供應商”來自福建省莆田地區,并形成了有組織的網絡。這些“欺詐供應商”在全國各地注冊公司,以逃避阿里巴巴的防控機制。而阿里巴巴內部的“一小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銷售業績而放松了對供應商品質的要求,違背公司對銷售提出的在簽單前了解客戶經營狀況、在簽單后每月回訪客戶的要求,令這些“欺詐供應商”有機會混入阿里巴巴平臺。馬云稱,這一個多月,他“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而馬云痛苦、糾結、憤怒的結果是——“揮淚斬馬謖”。
2011年2月21日,在阿里巴巴任職4年多的CEO衛哲因供應商欺詐問題引咎辭職,與他一同辭職的還有COO李旭暉。
衛哲在辭職信中說,他作為CEO,沒有盡到阿里巴巴價值觀捍衛者的最重要的職責,2009年和2010年,阿里巴巴10多萬的中國供應商中,混入了近3000家欺詐分子,對海外買家造成了傷害,盡管已將其清除并將其中的首惡分子繩之以法,但他作為CEO,失察職責理應勇于擔當。
到此,整件事情似乎告一段落,阿里巴巴用高管的離職算是給了公眾一個交代。然而,讓馬云始料未及的是,就在此次的誠信之戰平息后的一個多月,又一場磨難悄然而至。
在整個互聯網,“異類”馬云的身上,似乎永遠不缺乏話題。
2008年,馬云引起了兩地領導的反思——“上海、廣州為什么出不了馬云?”。馬云被創業者尊為導師,他的“狂言”也遭人忌恨、鄙視。雖說他在公司上市后封口了一年,但中間一直就沒消停過。馬云比很多人提前預感到“冬天”,也搬出了“150億援冬計劃”。
在2011年之前,馬云沒少經歷過麻煩。“2006年已被修理過一把了,在雅虎身上也交了不少的學費。否則,如果一直捧到現在,我估計我們會死得很慘。”馬云有些自嘲的說。
然而這個小個子的“外星人”,似乎從來就不在意別人的評價。無論是去年的“雅巴之爭”,抑或是今年的“衛哲引咎辭職”,無一不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而馬云都可以保持一種淡定。但接下來事情發展的軌跡完全脫離了馬云的可控范圍,6月14日,馬云“被逼”現身,為的是主動澄清關于支付寶股權變動的真相,這已是馬云就此事第三次對外界有選擇地澄清事情的始末,馬云稱,“這是一個不完美但最正確的選擇。”
馬云與軟銀掌門孫正義、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是昔日好友,但在多年合作之后,三人暴露出越來越多的意見分歧,特別是在面對百億美元的資產時,他們都難再將友情放在首位。
點燃此次支付寶股權事件的是雅虎公司5月10日披露的一份公告。該公告稱,其持股43%的阿里巴巴集團已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到了馬云控股的一家新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公司中,目的是為了盡快獲得監管部門的牌照。5月12日雅虎聲明,該公司曾于3月31日接到阿里巴巴集團關于“支付寶股權轉移”的通知,但此舉尚未知會阿里巴巴董事會或股東(包括軟銀),也沒有得到批準。雅虎指證阿里巴巴在大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盜竊”了支付寶的股份。
這一聲明的出現,無異于將馬云推到情理法三項敗局之中。由此,馬云也背上了“愛國流氓”、“背叛契約”等罪名。
5月14日,在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上,馬云第一次公開回應此事,他表示,假如支付寶不合法,沒有拿到支付牌照,淘寶就會癱瘓,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阿里巴巴集團和股東的利益。
6月2日,在美國舉行的D9論壇上,馬云也未回避這個話題,他接受了媒體的采訪,主要表達的意思是:“雅虎想的是為雅虎的股東負責,軟銀想的是為軟銀的股東負責,但我要考慮所有的股東,總要有人出來扛起責任,并且把事情推進下去。阿里巴巴做事的原則是100%的合法,100%的透明。”
在前兩次的公開表態中,馬云都只談了大的原則,而沒有就事件本身的事實,對外透露過多。但外界的猜測卻越來越多,也開始對阿里巴巴的誠信質疑。
首先一個站出來指責馬云的是著名媒體人胡舒立,她借社評《馬云為什么錯了?》指責馬云在今年一季度未經董事會授權,私下轉移了阿里巴巴旗下資產支付寶的所有權,認為其缺乏“契約精神”。
6月13日,身在美國的馬云再難保持淡定了,他通過短信,指責胡舒立并不了解真相,并強調支付寶所有權的轉移事件并非僅僅是利益之爭,倘若處置不好,可能會招來牢獄之災。
他的話中似有難言之隱,但在憤慨之外,他并未做過多的解釋。6月14日,回國后的馬云迅速在杭州向蜂擁而至的全國媒體澄清事件真相。他解釋說,關于支付寶股權的轉讓,“董事會是有授權的,董事會有四個人,即楊致遠、孫正義、馬云和蔡崇信,我們沒有董事會決議。2009年有個會議紀要,董事會授權管理層去為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做支付寶的股權轉移。”
而根據央行的規定,如果支付寶有外資結構,就要上報審批。如果支付寶不按照100%內資處理的話,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支付寶能不能拿到牌照,不只涉及支付寶,還涉及阿里巴巴、淘寶網以及消費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馬云決定先申報股權轉移,然后第二天再召開董事會商談補償問題。
于是,馬云召開了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他希望能借此遏制住外界的質疑聲,然而,事與愿違,隨著輿論的升溫,互聯網與創投圈內,如周鴻等多名大佬,抨擊馬云的做法將拖垮整個互聯網行業,造成海外資本對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不信任感,甚至影響大陸金融開放的局面……
馬云的麻煩還不止這些。
5月17日,“支付寶股權”事件剛爆發不久,京東商城趁機對支付寶發起挑戰,宣布棄用支付寶。易觀國際發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B2B市場季度監測》數據也顯示,阿里巴巴本季度收入規模為15.3億元,環比增長5.8%,市場份額下降為61.2%,上一季度市場份額曾達到65.0%。
就在馬云忙亂之時,老對手eBay對其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PayPal(貝寶支付)也做出了新的安排。PayPal在其官方博客中宣布,從8月3日開始,結束與阿里巴巴旗下跨境小額批發平臺——全球速賣通的合作。
很顯然,2011的上半年,馬云都是在“面對危機、處理危機”中度過的。作為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馬云代表了這個群體的普遍遭遇和典型思考。不過,從阿里巴巴整體成長軌跡來看,馬云尚屬于信譽良好的企業家,而此次在“支付寶事件”中跌破底線,很多人認為,直接外因正在于央行第三方支付政策的遲疑、含混與欠開放。胡舒立曾對此評價說,“央行從2005年即就第三方支付政策出臺文件征求意見,直至2010年6月方始有正式辦法出臺,且稱在外資企業準入問題上‘另行規定,由國務院批準’。其實,中國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第三方支付服務上打開對外開放之門,欲開還閉的‘內外有別’政策,既繁瑣又沒有必要。馬云出‘支付寶轉讓’之下策,正與政策推力有關。”
“四五年以前,碰到這種災難,我渾身緊張,但如果你進入到另外一個境界——哲學層面上,你會發現,這就是人生。你一定要經歷的事情,你就會很坦然地去看它。”馬云說。而對于一家像阿里巴巴這樣身處產業最前沿的領跑型企業而言,馬云正在遭遇的尷尬只是特定時期的一個典型的案例,或者說它是一個縮影。
1999年,馬云創立阿里巴巴集團。4年之后,他投資1億元成立了淘寶網。2004年2月,馬云宣布淘寶網“3年不收費”。1年后淘寶因此超越了易趣網成為“世界第一”。不過,也正因為這段舊事,馬云遭遇了他12年創業歷程中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圍城”。
同淘寶以火箭速度打垮易趣的2004年相比,2011年的秋天已完全不一樣。
10月10日,本是歷史上很多和談開啟的好日子。然而,這一天,淘寶商城卻忽然出臺新規,大幅提升平臺賣家的保證金和技術服務費。其中,將技術服務年費從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萬元和6萬元兩個檔次,漲幅為5倍到10倍。同時,商鋪的違約保證金數額也全線提高,最高漲幅高達150%。公告還指出,年內不能繳費簽訂新一年合同的賣家將被清退出商城。新規的頒布對于淘寶商城的中小賣家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
次日,因果顯現。10月11日,數千人秘密集合,組成“反淘寶聯盟”,開始對淘寶商城內的大賣家進行攻擊。“拍商品”、“給差評”、“拒付款”成為他們主要的攻擊手段。大賣家們發現,自家店鋪的退貨率成倍增加,很多顧客給予商品“差評”。 受此影響,淘寶商城中“韓都衣舍”在30天內退款次數高達14190次!而這些圍攻者的目的就是要迫使“馬云出來與我們對話。”
彼時的馬云身在大洋彼岸。
圍攻事件發生的第二天中午,久未在微博上露面的馬云突然現身,“一生中總有那么一些時刻,我們需要鼓起勇氣去作選擇。”馬云態度強硬地說:“即便如此,我們可能還會一意孤行!”
兩小時后,馬云的言語更直接,“淘寶經歷了9年的不正常”,因為“公司想掙錢是正常的,不想掙錢是不正常的。”
馬云的回應,并未平息事端,反而激怒了圍攻者。“反淘寶聯盟”認為,馬云一意孤行的姿態和所謂“不想掙錢是不正常”的論斷,徹底露出了其真正的“偽善嘴臉”。
10月13日,馬云再度更新微博,相比前一天的豪邁聲明,這一次顯得柔和了許多——“看著家人的眼淚,聽見同事們疲憊委屈的聲音,心悴(碎)了,真累了,真想放棄。”
伴隨著馬云對“親”的吶喊,淘寶采取了強硬的新措施,讓惡意購買的行為受挫,但此舉并未撼動圍攻者,他們表示,“商城不改規則不收兵”。

10月17日,在雙方對峙6天后,馬云從美國歸來,出現在杭州某酒店的一場發布會上,走進發布會場時,他手心里寫了四五個“忍”字。在今年第三場的媒體發布會上,馬云的第一句話是:“我的朋友擔心我,怕我會亂發脾氣”;最后一句是:“我最難過的是,‘人性本善’這一信條受到了挑戰。”馬云在這場“戰爭”中,所面對的不僅有伙伴,還有敵人。而淘寶商城的競爭對手——QQ團購、京東等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就在各方纏斗不休時,淘寶商城的另一個競爭對手——當當網忽然在官方微博上對所有賣家“拋出橄欖枝”:“我們短期內不會調整收費價格”。而騰訊的“QQ商城”也公開承諾:“我們這里保證金只有2萬元,不收取任何技術服務年費。 ”
這一回,馬云或許真的是領教了什么是商戰無情。
“這條路是我們自己選的,我們沒有請求大家同情,只是希望大家理解一下做這個事情的難度。我今年的名聲是‘過河拆橋’,我從來不是互聯網的英雄,我就是個杭州起來的凡人。”馬云有點悲涼地說。
不過和幾個月前的“支付寶股權”事件有本質區別的是,單從法律上看,淘寶商城的做法并沒有錯。事實上,只要法律規則允許,公司主體設定的經營策略,制定的產品規則,是公司的自由,商戶如果不認同,可以選擇離開。淘寶商城也曾發過類似聲明,“不能達到要求的商家,鼓勵到淘寶集市中經營。”
道理雖簡單,可實際情況卻超出常理判斷的范圍。中國經濟環境特殊,“摸著石頭過河”的淘寶,在國內做網購初期,面對的是一個沒有規定的地帶,而善于把握機會和擁有政府良好關系的馬云則在這個巨大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智慧,進行了組合,建設了大量似乎本來應由政府建設的基礎設施,結果也造成一個現象:這不是蘋果軟件商店那般按銷售比例分成的平臺,而是在商業之余,略帶幫助解決就業,促進內需色彩的商場。
而這也一度是馬云能成為全國各地座上嘉賓的緣由之一。
對于在淘寶開店的中小店家來說,從網店誕生之日起,建站軟件、貸款、數據分析、招聘、進貨、廣告,還有倉儲等,幾乎所有活動都是在淘寶世界里完成的,他們同淘寶小二打交道的時間,遠遠多過現實中同工商、稅務、銀行、警察的交往。
圍攻商城的事件發生后,連商務部負責人也表態,要求有關方面從穩定物價和支持小微企業的高度妥善處理并及時報告情況。顯然,淘寶的角色已不再僅僅是一家私人企業。其結果是,淘寶置身于一個尷尬境地——自己難當自己的家。
所以,匆匆從美國返回,召開新聞發布會的馬云,一邊抱怨心力憔悴,一邊又不得不對自己的政策進行調整——新規執行延后,所有商家2012年的保證金可減半,并投入18億元扶持商城的中小賣家。
“在飛機上聽到一首歌,傷害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愛的人。”馬云說,這首歌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在由世界最好的網購公司向世界最好的互聯網公司邁進的過程中,馬云所面對的,除了要經歷行業成熟過程中的所有陣痛,還必須承擔所有的成長成本,以及道義上的雙重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