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研究

2011-02-19 05:43:22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研究課題組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北京100020
中國司法 2011年12期
關鍵詞:建構機制法律

“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研究”課題組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北京 100020) ■文

*
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研究

Studies o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in Social Co nsultation Mechanism

“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研究”課題組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北京 100020) ■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多元化的推進,多元利益群體的博弈隨處可見,公民的利益訴求需要有一個合法的途徑來表達。但現實當中,由于缺乏這種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及協商對話機制,而導致利益之爭常常以非常態的手段表達出來,甚至還會造成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表明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溝通與互信不足以及權力機構與民眾之間的良性互動不足,也說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一種制度設計,即建立有效的社會對話及協商機制以及這種協商機制的法律保障。

一、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的研究背景

(一)歷史上形成的協商文化和協商制度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著協商和解的歷史文化基礎,以和為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是幾千年中國社會發展的思想動力,形成了中國式的協商文化,也是當前中國提出和諧社會理念的思想淵源。進入現代社會,隨著民主政治的推進,協商民主的重要性進一步得以彰顯。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政治協商制度的創建,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體制,為廣大人民當家作主、參加政治提供了民主渠道。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對民主和參與的要求進一步增強,黨和政府也高度重視公民參與這一民主化的渠道,逐步確立了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層民主制度,在政府的決策以及立法、行政過程中逐步開始引入立法聽證、行政聽證,也形成了首長接見日、談話日等制度,并注重信訪、行政復議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形成了一系列的協商民主制度;在司法領域中逐步確立了人民陪審員與人民監督員制度,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人民調解等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中國的民主政治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即在民主形式方面注重參與、強調協商、發展廣泛的社會監督,重大問題都是通過廣泛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在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充分協商,實施監督,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黨和政府對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的高度重視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協商機制的構建,黨的十三大報告就曾提出“社會協商”這一概念,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鮮明地提出和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科學命題,指出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也強調,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暢通訴求渠道,完善社會利益協調和社會糾紛調處機制。”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則進一步強調,要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提出要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推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把群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同時,六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更多采用調解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些都表明了黨和政府對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建構的重視。

(三)學界對社會協商機制的研究

建立社會協商機制的必要性及其意義已是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識,也引起學界的高度重視,從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及法學等多種領域展開了對社會協商機制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有學者嘗試著提出了社會協商機制應包含的內容和范圍。如林喆教授總結出社會協商機制中的九大基本制度,包括:首長接待日制度、聽證質詢制度、發言人制度、對話制度、特別領域的信息公開制度、談話制度、黨務政務公開制度、舉報人保護制度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開述職制度等等①中央黨校林喆教授暢談“關于社會協商機制的建立”http://sun.njnu.edu.cn/news/2010-12/214801_613446.html。。但是對于社會協商機制所應包括的內容與范圍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與定性,更缺少法律制度論的研究與支持。

(四)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和社會二元化的形成,社會協商越發顯示出其巨大的作用與潛能。社會協商機制作為社會民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權力對國家權力的有效制約,它的基礎含義在于強調公共參與,其基本意旨在于通過公民的參與形成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公共決策,用公共輿論或者集體的共識來影響或約束國家權力的行使,并達到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目的。這種社會協商體現在國家權力運行的各個層面,在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領域當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任何一種制度與體制都需要法律上的支持與保障,協商機制的功能能否正常發揮,最終還有賴于法律制度的構建及其實施。而從我國目前民主參與與協商的現狀而言,與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以下的差距:(1)社會協商機制尚未法制化,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法律體系;(2)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內,與協商機制相關的一些公民的憲法上的基本權利還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需要從立法等角度進行制度化建設;(3)現有的基層民主參與以及協商的法制化程度還有待提高,已有的一些與協商機制相關的制度還有待于從程序等各方面進一步完善;(4)現有的立法過程及行政過程中的公民參與并無程序上的保障,導致其結果只是流于形式,公眾只是處于聽眾的地位,未能達到協商民主之目的;(5)司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面臨著理論上的整合與體系化的課題,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的空間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展;(6)各種協商機制無統一的標準及程序保障,各協商機制的法律法規缺乏整合性及統一性,隨機性較強,無法充分保障民主協商功能的發揮。

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待于對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之所在。

二、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對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進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有利于黨和政府提出的依憲治國方針的貫徹落實,有利于社會主義憲政建設和憲政價值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憲政的最高價值在于人權的尊重與保障,在于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實現,這也體現在我國現階段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指導思想中。以尊重公民的參與、注重對話與溝通的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的建立,將對我國的人權保護進程起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二)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對于保障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價值理念,拓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培育國家與社會之間合作型政治關系有著重大意義。同時,協商法律體系的建立能夠促進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實現。有了完備的社會協商機制,就能讓公民更好地參與到立法、司法與行政過程中,有利于公眾對法律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在法律執行中的障礙,保障法律的貫徹實施,加快依法治國進程的實現。

(三)社會協商機制在建設和諧社會、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有效合理解決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近些年來,由于貧富差別、官員腐敗、征地拆遷、失業下崗、勞工權益等引起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在不斷增加,有的還出現激化趨勢或導致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在法治和民主協商的框架下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協商與解決方式。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將為其設立規則,為這類問題的解決提供制度化的渠道與方式。

(四)促進社會管理的創新,并為社會管理創新的實現提供法律上的保障。2004年6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社會管理被納入更完備的體系性框架之中,社會管理創新也成為全國政法工作系統“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2011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在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下,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如何做到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如何協調不同群體的不同利益需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通過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可以使民眾的利益訴求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表達出來,并反映到國家的政策及立法層面,可以使公民參與到國家管理及司法過程,促進基層民主的實現。這種通過協商及公民的參與而讓公民基于自我責任進行自我管理的觀念轉變,將會促進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加快實現。

(五)加強中國在世界一體化格局中的國際影響。以商談對話為主要形式的協商機制已成為當今世界解決各種沖突與爭議的有效方式,社會協商機制的構建將迎合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有利于鞏固和加強中國在世界一體化格局中的國際影響。隨著兩個多世紀的法治發展,西方經歷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自由主義法治范式”——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福利國家法治范式”——全球化時代的“程序主義法治范式”的演進和轉向,其軸心是從形式合理、規則至上的秩序理念,走向實質公平、弱者保護的秩序理念,進而走向反思理性、自主協商性秩序理念的發展進程。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固然不能照搬西方的法治發展模式,但是卻應該符合法治發展的時代趨向,當代中國的新型社會控制模式的建立和法治秩序的建構,應與全球化時代的法治發展步伐相吻合,建立多元互動、民主理性、自主協商性的法治秩序。

三、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研究的現狀及代表性觀點述評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從西方到東方,伴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失利,一種古老的民主模式——協商民主重新煥發了光彩,國家與市民社會不再是統治與被統治、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而致力于構建一種合作與互動的新型伙伴關系,而在新型關系的構建過程中,社會協商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觀世界各國對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之研究,雖然各國都對行政、立法、司法過程中的公民參與給予高度的重視,努力嘗試通過對話與協商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與糾紛,并在各個部門領域 (諸如陪審員 (參審員)制度、ADR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立法及行政聽證制度、地方自治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中出現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在宏觀整體的協商機制法律體系構建的研究上還出于空白狀態。若從對協商機制的整體進行研究的角度來考察的話,國外對協商問題的研究較多側重于從協商民主的角度對其理論基礎進行研究。

20世紀80年代,約瑟夫·畢塞特首次在《協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數原則》一文中在學術意義上使用了“協商民主”一詞,既而伯納德·曼寧在其《政治理論》中對協商民主進行了實質性的論證。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協商民主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協商民主理論成為20世紀后期最為重要的民主理論。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德國的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愛爾蘭的梅維·庫克、澳大利亞的卡羅林·亨德里克斯、美國的詹姆斯和費倫也對協商民主進行了理論性的深入研究,其中哈貝馬斯的商談論最具影響力。

可以說,協商民主的實質,就是要實現和推進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西方自20世紀末開始盛行的協商民主理論的研究主要是為了走出代議制民主的困境,彌補選舉民主的缺陷。而協商民主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與傳統,早在建國初期就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是我國實行協商民主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多種形式的協商民主也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聽證會、民主懇談會等多種形式的協商方式得以確立。近來,隨著社會管理創新的提出,學界對協商民主與協商機制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體制化的嘗試,也有專門以協商民主為題的著作問世。如《協商民主》一書,收入了多位學者與專家對協商民主的研究成果,論述了中國民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政治協商、多元治理、基層民主等構成了中國協商民主的基本內容與創新形式,并指出協商民主超出了政治協商的一般范疇,創造出了民主懇談會、民主理財會、民主聽證會、居民論壇、鄉村論壇,甚至是包括互聯網論壇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協商民主②高建、佟德志主編:《協商民主》,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也有許多論文對協商精神與協商民主進行了精辟的論述,如《協商精神與憲政建設》一文,從憲政建設及價值目標實現的角度出發,論述了協商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的重要性,指出協商精神的貫徹和實現,應有一個保障協商進行的完備的程序性的制度設計和穩定、健康的市民社會以及相應的憲政制度安排等③殷嘯虎:《協商精神與憲政建設》,載于《法學論壇》,2002年第1期。。

但從近年來對協商機制的法律研究的總體趨勢上來看,部門性的研究較多而缺乏綜合性的研究,無整體性與體系性。國內有關協商性法律問題研究的著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協商性司法的研究④如馬明亮著:《協商性司法 (一種新程序主義理念)》,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唐力:《論協商性司法的理論基礎》,載于《現代法學》,2008年11月。;(2)多元化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研究⑤如范愉:《糾紛解決的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范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3)公民參與司法的研究⑥如韓大元:《強化陪審制度的憲政基礎》,載于《法制資訊》,2010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于近期舉辦的“公民參與司法與人民監督員制度”學術研討會 (2011年6月30日)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等等。;(4)立法領域 (特別是行政立法領域)與行政領域中的公民參與、協商制度的研究⑦如王錫鋅著:《行政過程中公眾參與的制度實踐》,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焦洪昌、楊敬之:《從立法聽證看人大立法的民主化與科學化》,載于《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2月;黎曉武、楊海坤:《論地方立法中公眾參與制度的完善》,載于《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7月。等等。雖然在上述領域中有著眾多的研究成果,但都只是著眼于協商機制的某一領域的研究,至今還沒有對于協商機制整體的法律架構的研究成果及論著,特別是在各種協商法律制度之間的內在聯系、整合等方面,國內學界的系統研究工作處于空白狀態。在理論層面,導致了我國協商機制法律體系概念不明,范圍與內涵界定不清,使得協商機制的功能與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這就需要我們從法學理論研究和現實社會需求出發,完善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建立和完善公民參與立法、司法以及行政過程的協商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及法治國家建設。

如果從對協商機制整體進行研究的角度來看的話,較多的是社會學、政治學和行政學方面的研究。社會學的研究,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相繼推出的《以利益表達制度化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走向社會重建之路》等研究成果,試圖通過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協商機制的建立,來達到重建社會的基礎秩序之目的。指出要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與穩定,就必須以法治為核心,推進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均衡與利益表達的制度化建設,形成社會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政治學中的研究主要以政治協商制度的研究為主,如《從政治協商走向協商政治》⑧王金洪:《從政治協商走向協商政治——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新視野》,載于《中國社會報》,2004年8月19日。一文指出,協商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政治運行機制,而且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政治行為過程,同時還是一種全新的政治文化觀念。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具備了協商政治的基本特征,但是尚須進一步發展完善。從功能性的政治協商走向制度化的協商政治,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新視野。

行政學的研究主要是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研究公眾參與和協商機制。認為公共行政經歷了“市場”和“管制”雙重失敗后,上世紀中后期以來,順應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大背景,由開放的公共管理與廣泛的公眾參與整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揚棄傳統管理模式的諸多弊端,發展成為了公共行政的主導模式,主張確立一種民主參與的治理理念,鼓勵公眾和利害關系者來分擔治理的傳統角色⑨王蕾:《軟治理:現代行政視野中的治違之路》,載于《城市管理》,2011年第1期。。

可以說,其他學科領域的研究為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和理論研究基礎,也提出了協商機制法制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有待于法學領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課題主要從法制建設的角度,對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進行整體性及體系性的研究。這也是區別于社會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等學科領域中對協商機制的研究的一大特色。

如果從與協商機制相關聯的法學領域的綜合研究的角度進行考察的話,以羅豪才教授為代表的軟法研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05年北京大學軟法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已先后出版了《軟法與公共治理》⑩羅豪才主編:《軟法與公共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軟法與協商民主》?羅豪才主編:《軟法與協商民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軟法的理論與實踐》?羅豪才主編:《軟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版。三本論文集,探討了公共治理與軟硬法以及協商民主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軟法與協商民主》中,對協商民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軟法研究與我國的協商民主理論和人民政協實踐結合起來,探討了這三者之間的勾連。但是,羅豪才教授的軟法研究與本課題的研究存在著研究角度與內容上的區別。根據羅豪才教授的表述,軟法研究中的“軟法”是相對于“硬法”而言的,“硬法”就是通常說的法律,即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律。“軟法”是原則上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有實際效力的行為規則,包括一些黨的政策文件、社團組織的綱要,有關政府部門出臺的內部通知和指導性文件等,“甚至還包括一些官場的潛規則”。雖然軟法中也有協商民主、協商機制,但有些并不是通過協商來形成的;軟法與硬法的區別主要以效力為標準來劃分,注重的是結果。而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主要從過程上、程序上對協商機制進行研究,通過協商形成的規范性文件可以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律也可以是黨和政府的某種決策乃至于社團組織的綱要等等。可以說,軟法研究與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研究既有重疊交叉部分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研究領域與方法。軟法研究的是無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軟法有什么樣的規律,應如何運用軟硬二種手段來治理國家與社會;而本研究課題則從全方位的角度對立法、行政、司法領域中的協商機制以及非公權力介入狀態下的協商機制進行研究,探討如何通過法律體系的建構來形成并保障這種協商機制。

隨著兩個多世紀的法治發展,各國在立法、行政、司法領域中進行了注重公民參與的各種改革嘗試,如在美國,法院多年來鼓勵運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日本也一直重視調解功能的發揮,注重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在司法改革中對于如何加強國民的司法參與、建立協商機制進行了各種探討,最終導入了裁判員制度,制定了ADR基本法;而印度、印尼、巴西等國近年來也在做司法改革試點,力圖在移植的法律制度之外,尋找符合自己傳統和國情需要的法律發展道路。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固然不能照搬西方的法治發展模式,但是卻應該符合法治發展的時代趨向,因此,當代中國的新型社會控制模式的建立和法治秩序的建構,應與全球化時代的法治發展步伐相吻合,建立多元互動、民主理性、自主協商性的法治秩序。國外也有學者指出中國的法律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轉向,即自新世紀初開始調解再次受到重視,目前已達到高峰?http://www.law.ruc.edu.cn/research/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822.。諸如此類轉向在形式上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法律制度的演變有著相似之處,這種重視調解與協商機制的轉向,體現了對司法體系中的社會主義元素和法律人民性的重新強調,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著重大的功能,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協商機制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實施保障法律體系,在很多方面受到法外因素的影響較多,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沒能納入到法治軌道。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待于本研究課題的深入研究。

四、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總論

對社會協商的一般理論問題進行整理與分析,在借鑒各學科領域對社會協商問題的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欲對法學意義上的社會協商概念、內容、范疇以及特征進行界定,并在對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構建之正當性基礎進行論證的基礎上,對社會協商法律體系的框架和內容進行總括性的設計。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社會協商理論及其法律體系建構之必要性。主要通過對社會協商相關問題的歷史考察和各學科領域中的社會協商機制的先行研究的分析,對法學領域中進行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構建之前提的社會協商的概念、內容、范疇以及特征進行明確的概括和歸納總結,并對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的必要性進行論證。

2、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建構之正當性基礎。主要通過論述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與立憲主義憲政價值之間的關系來論證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之最終目的在于實現立憲主義的最高價值即人權的尊重與保障。立憲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協商的過程,而協商機制的正當性基礎在于民主主義的憲政體制及其發展之要求以及國民主權之憲法原則和理念。

3、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的基本框架。對于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的基本框架與內容從總論的角度進行總括論述,認為社會協商法律體系應由立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行政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司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非公權力介入下的協商機制這幾部分來構成。具體內容及其法律體系構建在第二部分的分論中進行展開論述。

(二)分論

對于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進行具體的制度分析與論證,在總結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利用現有的法律資源,設計出具體的協商性法律制度的框架與內容,并提供法學理論上的支持。具體由以下內容構成:

1、立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及其法律體系建構。對于立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主要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這一層次中的立法協商機制、行政立法中的協商機制、地方性法規制定過程中的協商機制等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具體的制度架構與設計,以求對立法過程中可能的公眾參與的途徑與程序進行法律制度層面上的規范與保障。

2、行政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及其法律體系建構。主要從行政決策過程中的協商機制,行政執行過程中的協商機制,行政調解制度,行政復議制度,信訪制度等幾個方面,對行政過程中的協商機制進行體系性的研究。通過對行政過程中的公民參與及協商機制進行法律體系構建,以求解決當今在行政領域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預防和抑制行政權力的濫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

3、司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及其法律體系建構。司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可以劃分為基于司法民主要求的協商機制、刑事訴訟中的協商機制、民事訴訟中的協商機制等三種主要的協商機制。通過對該三種不同性質的協商機制的深入研究,結合當前的形勢及社會發展的要求,從社會協商的角度對于現有法律制度的不足及缺陷進行修改和完善,對于尚未確立的法律制度進行新的制度設計,并對相關的法律制度提出體系化建設方案。

4、非公權力介入狀態下的協商機制及其法律體系建構。主要從利益多元化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自主協商機制、人民內部調解或協商機制、仲裁機制、社會團體及行業協會介入矛盾爭議各方的協商機制、律師介入矛盾爭議各方的協商機制的層面,結合當前國家和社會關系的發展要求,從非公權力介入的角度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進行綜合研究,在借鑒國外ADR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社會協商機制及其法律體系,實現和加快政府職能的轉換,提高社會自治能力,解決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矛盾。

隨著國家與社會二元化時代的形成,構建社會矛盾的自我解決機制成為國內國際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問題應先由社會自身去解決,通過社會利益主體之間協商和對話機制的建立來協調各方的利益沖突,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對當前的社會發展尤為重要。

(三)結論

對于上述分論中設計建構的各種協商法律制度,在總結出對各部分通用的基本原則與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協商法律體系內部的相互關系及內在的整合性,使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建構形成一個統一的具有內部整合性的法律體系。同時,為了能夠讓社會協商法律體系更好地發揮其功能,還需要外部大環境的整合與完善。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不僅要在社會體制變革、社會管理創新這一大的環境中去考量和設計,而且,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法律氛圍。公民法律意識與素質的提高,法律宣傳教育機制的健全,法律普及的力度與廣度,法律服務和援助的質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及其功能的發揮,因此,需要我們進行配套的改革與完善。

五、社會協商機制法律體系建構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如上所述,目前為止,雖然有對各領域中的協商機制的法律問題的研究,但是缺乏從宏觀角度對協商機制整體的法律體系建構的研究,特別是在各種協商法律制度之間的內在聯系、整合等方面尚處于空白狀態,導致相關概念不明確,范圍與內涵界定不清,使得協商機制的功能與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本研究課題從法制建設的角度出發,對立法、行政、司法領域中的協商機制以及非公權力介入狀態下的協商機制進行整體性及體系性的研究,探討如何通過法律體系的建構來形成并保障這種協商機制,并探求各協商機制之間的內部整合性。同時,也從外部環境的整備之角度將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與社會體制變革、社會管理創新問題相結合進行制度的設計與考量,并提出從外部環境上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法律氛圍。而在進行上述研究中需要我們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如何正確定義法學意義上的社會協商機制并明確劃分其范疇,進而在此基礎上進行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構建的問題;(2)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那么什么問題可以協商?可以協商到何種程度?是否能夠建立一個協商的標準?需要什么樣的程序性保障等問題;(3)在立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問題上,如何把握權力制衡與民主的關系,如何掌握公民參與的程度,如何能夠既保持地方立法的自主性和基層民主又能夠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和主權完整問題;(4)在行政過程中的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上,由于各協商機制的概念及性質還不確定,行政過程本身還處于動態的發展過程,因此應如何定性行政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如何構建適應現實社會發展的協商機制的問題;(5)在司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問題上,如何在保證審判獨立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滿足公民參與司法的需求問題;(6)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如何協調、銜接各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并完成相互之間的聯動問題;如何在借鑒國外的ADR的經驗基礎上構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并使其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的問題等等。

六、結語

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的關系上,權利與權力結構反映了社會與國家兩者之間的關系。因此,要建構良性的社會與國家關系,其前提和基礎在于完善權利與權力結構。沿著這一思路,我們從公民個人與國家權力這一相對關系出發,從公民參與國家權力的三大構成部分之立法、行政、司法的角度,將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劃分為立法過程、行政過程、司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及其法律體系建構。而除了公民個人與國家權力行使之間的協商外,還存在著公民個人之間非公權力介入狀態下的協商機制及其法律建構問題。從這一角度,可以將自主協商機制、人民調解、仲裁制度、社會團體及行業協會協調多元化利益主體之間的協商機制、律師介入社會主體之間利益協調機制等問題劃入到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當中。

通過上述的制度設計,可以基本形成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的基本框架。但這些內容又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相互協調的、具有整合性的法律體系呢?這就需要通過對各個制度之間的內在關系、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共同的價值基礎的確立,來形成整個社會協商法律體系的共同原理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體系性的法律制度的訂立、修改和完善,形成一個整合的體系化的社會協商法律體系,達到保障人權、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 張文靜)

* 本文為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王公義所長、梁然副所長主持的司法行政系統部級課題“社會協商機制的法律體系建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由孫建、洪英、卜開明同志執筆。課題組成員包括司法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員和金研律師事務所張棟律師等。

猜你喜歡
建構機制法律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建構游戲玩不夠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中文字幕色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日本视频91|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色婷婷成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va|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久久黄色小视频| 日本免费精品|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四虎综合网|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第一色网站|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国产靠逼视频|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99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va|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丝袜第一页|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流白浆视频|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操美女免费网站| 久久免费成人|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第二十一页|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9啪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va|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五月天久久婷婷| 67194亚洲无码|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亚洲嫩模喷白浆|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亚洲最黄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91视频青青草|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