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恒超
“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開了企業改革的帷幕”,使中國城市經濟改革打破了沉悶的局面,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1983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的一篇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批示為“編者按”的報道《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步鑫生》,讓海鹽襯衫總廠的改革事跡迅速走向全國,同時也讓步鑫生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有人稱,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開了企業改革的帷幕,是中國城市企業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海鹽澉浦人,1933年1月出生在一個裁縫世家。1950年,他開始在自家的店鋪里跟著堂哥學做裁縫。海鹽襯衫總廠屬縣二輕系統大集體企業,創業于1979年10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武原鎮西大街縫紉小組。1979年12月,步鑫生當了副廠長;1981年6月,擔任廠長。
20世紀80年代初,以國企改革為中心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拉開了序幕。那些貌似井然有序的工業企業,實際上卻缺乏一種激情活力。海鹽襯衫總廠也不例外。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早在1978年,還是車間主任的步鑫生,就已經提出過獎勵工資等建議,但未成功。擔任廠長后,面對計劃經濟的“大鍋飯”,他不顧“上下內外”的阻力,以改革者的超凡魄力,狠狠地砍下了改革的三刀。第一刀使懶人變勤了,使勤人更勤了,克服了好壞一樣,香臭不分;第二刀治了那些游手好閑的“混子皮”,清除了長期“泡病號”吃社會主義的蛀蟲;第三刀治服了調皮搗蛋、妨害生產的“假英雄”,拔掉了干擾破壞生產的刺頭。主要舉措有:改革“大鍋飯”的分配制度,在車間實行“聯產計酬制”;改革“鐵飯碗”的用工制度,規定:嚴重影響生產秩序、屢教不改者除名,不顧產品質量、態度惡劣者除名;改革不合理的勞保福利制度,規定:請假不發工資,若真生病要由步鑫生來決定是否補貼;狠抓產品質量,規定做壞一件襯衫要賠兩件;擴大產品銷售渠道,每年都要召開訂貨會;打響襯衫的牌子,為自己的產品在上海等大城市做廣告;講究工作效率和速度,廠長出差可以坐飛機,可以包出租車。特別是對于產品的銷售,步鑫生更是千方百計想辦法,通過邀請全國各地百貨商店的負責人到海鹽來,召開訂貨會,吃住行全包,每年大約要花8000多元,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
經過步鑫生的初步改革,企業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海鹽襯衫總廠是一個經常連職工工資都發不出的集體小廠,一半產品堆在倉庫里。但改革后,到了1982年,海鹽襯衫總廠以年產85萬件襯衫的能力步入著名襯衫廠行列。1983年,全廠生產襯衫100多萬件,工業總產值達1028萬多元,實現利潤52.8萬元,上繳國家稅款49.5萬元,分別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長了4.3倍、4.2倍和2.6倍,一舉成為海鹽縣第一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和全省服裝行業重點企業之一。職工也由原來的1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東等24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全國第一流的專業化襯衫廠。從此,步鑫生首創的種種改革經典語言也不脛而走:“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你砸我牌子,我砸你飯碗”、“工錢工錢,做‘工’才有‘錢’;“勞保勞保,有‘勞’才有‘?!?,等等。
在改革風口浪尖上,步鑫生并沒有特別的企業改革理論做指導,只是以誠心和膽魄在做事。因此,他的改革多在經營、管理的操作層面上,在當時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和把握企業制度的深層次意義。所以,有些過激的做法,在當時就引發了人們激烈的指責與爭議。但是,即使是這樣一次稚拙的改革嘗試,歷史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他。
當步鑫生在海鹽襯衫總廠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時候,有關單位和上級領導就對此敏銳地總結、肯定和提倡。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介紹步鑫生改革事跡的長篇通訊《企業家的歌》。第二天,省二輕工業總公司發出《關于組織學習海鹽襯衫總廠經驗的通知》,要求全省二輕系統組織學習海鹽襯衫總廠的改革經驗。同年10月,新華社記者在專程赴海鹽實地進行采訪后,寫成內參,較詳細地介紹了改革的過程。這引起了胡耀邦的重視。11月初,他在這份內參上批示:“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努力創新的精神值得提倡。對于那些對工作松松垮垮,長期安于當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企業領導干部來講,步鑫生的經驗應當是一劑治病的良藥,使他們從中受到教益?!?1月16日,《人民日報》的文章,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正在進行的城鎮企業改革。
新華社的這篇新聞稿,也引起了有關單位和新聞媒體對步鑫生在海鹽襯衫總廠改革的一系列爭論,對此,胡耀邦指示浙江省委進行調查。省委當即組織聯合調查組,深入廠區開展調查。1984年2月9日,省委辦公會議聽取省委聯合調查組關于海鹽襯衫總廠和步鑫生的調查報告。會議肯定和總結了海鹽襯衫總廠的改革經驗。省委書記王芳指出:步鑫生敢于打破幾十年來企業管理的舊框框,沖破重重阻力,頂住極大壓力,走出一條企業改革的路子,對他的這種事業心,總的應該肯定。這種改革精神是符合時代潮流的,是十分可貴的,應當大力支持、積極宣揚和推廣。王芳還說,對步鑫生的改革,我們要從大的方面統一思想,要看大的目標,不要去搞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水至清則無魚,應該肯定的事要肯定,當然,進一步總結經驗也是需要的。步鑫生本人的缺點和企業改革措施中存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教育幫助,總結經驗教訓,逐步完善起來的。
省委的態度得到了中央的認可。1984年2月中旬,胡耀邦在新華社上報的《中共浙江省委肯定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的獨創精神,決定整黨中把他作為一個典型,統一對改革的認識》的“內部情況”上批示:“我認為這個做法好,整黨要有鼓氣的一方面,消極地整(當然也很重要),而不是積極地整,就沒有指引人向上的活榜樣。請示整黨辦公室,公開報道浙江省委決定?!?5日,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給新華社關于《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創新精神》的報道加上按語。26日晚,中央電視臺全文播出。27日,《人民日報》等各大報刊登出《浙江省委支持和提倡步鑫生的改革創新精神,省委決定發動全省干部聯系實際開展討論,提高大家對改革的認識》,并刊登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按語及配發《怎樣看待改革與改革者》的社論。步鑫生的名字通過報紙、廣播、電視走向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隨后,省委又責成省委宣傳部組織工作組深入調查,系統總結和宣傳海鹽襯衫總廠改革企業管理的經驗;決定通過新聞單位號召企業界學習步鑫生的改革精神,并在全省發動了一場怎樣對待改革和改革者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鼓舞了勇于創新的改革者,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改革的發展。
此后,“學習步鑫生熱”在全國悄然興起,激發了全國大多數企業的改革熱情,步鑫生的改革經驗在全國得到廣泛推廣,使中國城市經濟改革打破了沉悶的局面,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1984年5月,步鑫生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1月,他被《半月談》雜志評為“1984年度全國十大新聞人物”之一。2008年,他榮獲“中國企業改革紀念章”。2009年5月9日,在《浙江日報》創刊60周年之際,投票產生新中國成立60年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有影響力的60位人物,其中就有:以改革先行者名聞全國的新聞人物步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