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勇

水,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6月4日,新安江20噸苯酚污染導致沿線縣市多個水廠暫停取水,位于下游錢塘江的杭州主城區、蕭山區如臨大敵,全城戒備,更加凸顯城市水源體系的脆弱。表面上看這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引起的突發事件,深層次看則凸顯城市水源系統的不完善,一旦遭遇更大規模的污染事件,將對經濟社會帶來更大的考驗。
以蕭山區的水源系統為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水源結構性矛盾突出。當前城市原水來源十分單一,幾乎完全依靠過境的錢塘江水。而相比過境水,蕭山區境內的地表水并不豐富,加上全區工業發達,種養殖業繁榮,工業又是以紡織印染、化工、羽絨、造紙等行業為主導,對內河水質造成了一定影響。(2)下游水源地十分脆弱。錢塘江一直被稱為“母親河”,沿線坐落多座城市,特別是杭州市主城區及建德、桐廬、富陽、蕭山等區縣均處于這條生命線上。苯酚事件發生后相關縣市均采取了暫停取水的措施,蕭山區做好了隨時停止取水的準備。經調查,蕭山有數百家日用水量超5000立方米的用水大戶,一旦減產或停產,造成的損失難以用準確的數字衡量。且全區戶籍人口加流動人口超過200萬,停水必然會影響到社會穩定。(3)水源保護工作非常被動。蕭山區取水口位于錢塘江水系的下游,本身的水體質量并不好。近幾年,已經發生過多次不同程度的水質污染事件。由于取證困難,且限于執法權限,難以確定污染真兇,造成水源保護工作十分被動。
作為日加稀缺的基本生活生產資料,水資源的保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必須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務必加強以下工作:
一是建設完善的水源應急系統。作為雨量較豐富的地區,應加強雨季集水能力的建設,首當其沖的是加大山區水庫的建設力度,特別是大型水庫的建設,充分發揮水庫的蓄水抗旱的多重功能。并將水庫與全區水廠管網相連,使旱季和突發事件時,水庫水能作為一個很好的原水補充,逐漸建立起以錢塘江水為主,湘湖水、水庫水、內河湖泊水為輔的完善的水源供給體系。
二是建立水源保護的聯動機制。在屬地區域內,水源保護不僅僅是涉水部門的事,更是全區各級政府的事。特別是緊鄰水源地、取水口的鄉鎮、旅游主管部門等都要承擔起水源地保護的職責,將水源地考核作為鎮、管委會主要考核指標,建立起涉水行政管理部門、水務企業與屬地政府、派出機構齊抓共管的水源保護機制,對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的水污染事件要嚴格問責。在上下游流域之間,政府、制水供水企業同行間要密切聯系,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爭取互相支持和配合,必要時進行聯合執法,將污染源頭一追到底。
三是建立水源保護補償機制。對水源所在鎮,特別是對鄰近各取水口和建有水庫的鎮,地方上級政府要弱化經濟指標的考核,要積極引導其調整水源周圍的產業結構,限制工業商業開發,發展清潔經濟。對于因水源保護工作而犧牲的經濟利益,可通過建立水源保護補償機制,加大對相關鄰近水源地和建有水庫的鎮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對受影響較重的農民應給予一定補償。上下游政府之間要建立起水源保護的定期聯席會議制度,上游政府要接受下游政府的監督和評價,下游政府要對上游政府因水資源保護而犧牲的經濟利益作一定補償。
四是重新調整水廠功能布局。推進生活用水與工業用水的分離,加快有改造潛力的水廠提標改造工作,建設深度水處理工藝,能夠適當處理原水輕度污染,提高生活用水品質。對一些位于鬧市區的老舊水廠應考慮關停,進行區域轉移,在工業企業集中的區域建設工業水廠,增加中水回用功能。以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居民、工業用水區別供應,將損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