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曉晶,徐俊杰,呂士杰
吉林醫藥學院生化教研室,吉林吉林 132013
醫學院校本、專科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
蘆曉晶,徐俊杰,呂士杰
吉林醫藥學院生化教研室,吉林吉林 132013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在生物化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教學方法,分析了對本科與專科學生教學中所面臨問題的共性與個性,探討了解決問題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的共性與個性。
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本科;專科
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生物化學一直都是一門既基礎,又重要,還難學的必修課。這門課程完整地體現了諸多與生命現象有關的人體結構與功能、物質與代謝、基因與調控等廣博的信息,詮釋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基礎[1]。但同時,該課程的知識點繁多、信息量大、內容抽象,也使得學生在學習時興趣缺乏,困難重重。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本科學生與專科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時,所遇到的問題也各有異同。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對所有學生都會遇到的普遍問題進行解決,針對本科與專科學生的層次不同、培養目標不同,教學內容的側重點與教學方式也應各有方案。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通過對本科與專科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課程中所遇問題的共性與個性的探討,筆者將總結出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實施在本科與專科的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由于生物化學理論的復雜性、特殊性及其進展迅速,所以有關生化的教與學,歷來就是相關專業廣大師生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時既有普遍的問題也有各自的特殊性。
1.1 本科與專科教學中所遇問題的共性
在醫學專業的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生理生化,必有一掛”,是言其不易學,不好考。從生化理論本身來看,難點主要有三大方面[2]:
1.1.1 理論復雜,結構抽象 在結構方面,生物大分子復雜度高,且看不見摸不著,只能依靠想象去理解,過于抽象。在反應方面,各物質的代謝反應在生物體內密切聯系,構成龐大的代謝網絡,并由環環相扣的調控機制控制著,過于復雜。在分子生物學方面,更是集抽象與復雜于一身,并涵蓋了大量的前沿知識,科技含量高卻與實際生活聯系并不緊密。這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畏懼情緒,感到無從下手,理解淺顯,難以記憶,進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1.1.2 系統性強,章節聯系緊密 生化理論的各部分內容既相對獨立,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組成和功能,是物質代謝的知識鋪墊;物質代謝中的糖代謝、脂代謝和氨基酸代謝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分子生物學從遺傳信息的儲存、傳遞與表達角度,闡述物質、能量及生命的本質。這幾方面知識串聯起了生化的理論體系,初學者容易片面地去注重學習某一章節的內容,卻難以將這些知識整合起來。
1.1.3 學生自學能力較差,畏學情緒嚴重 生化理論知識復雜抽象,難以理解,如果不能將課堂上的內容完全消化吸收,學生課后自行學習時難度也比較高,難題越積越多,最終導致學習熱情冷卻。無論是自己讀書過程中的切身體會,還是延續下來的慣性思維模式,一旦產生了畏學情緒,難免會進一步導致抵制、放棄等情緒,極不利于學習。
1.2 本科教學中所遇問題的個性
大多數的醫學院校或是生命科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時,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基本上是相似的——盡可能的消化理解書中的內容,無論是整體性的條框還是瑣碎復雜的細節知識[2-3],由此導致了在本科生物化學教學中最主要的兩大問題:
1.2.1 內容多,課時少 生化理論知識一直處于快速發展與更新中,比較歷年來各版教材不難發現,每5年至少會有1次版面升級,內容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部分不斷得到充實,教材厚度也不斷增加。而與此矛盾的是,教學時數的穩定不變,甚至因“減負”而縮減學時,導致學生手中的教材越來越厚,相
對所講授的內容則逐漸減少,大塊的知識需要自學了解。
1.2.2 進展快,更新快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發展飛速,特別是代謝調控、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很多內容無法及時反應在教材中。如何將這些新進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學生緊跟時代與前沿,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1.3 專科教學中所遇問題的個性
大多數學校,對專科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并不像本科生那樣嚴格,需要他們重點掌握的是技術層面的知識,而理論知識是為技術服務的。因此,相對于本科的生化教學,專科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要比較“條框化”和“實際化”。
針對這樣一種情況,在醫學院校專科學生的生化教學中主要面臨的問題:一是如何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較好地掌握生物化學的核心知識和主要內容;二是如何將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2.1 本科與專科教學方法的共性
針對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的共同點是既難理解、更難記憶的問題,筆者經過反復研討,采取了如下對策:
2.1.1 采用“復合式”教學以增強記憶 在物質代謝模塊教學中,學生普遍感到最難的是記不住縱橫交錯的各種物質的代謝途徑,從而對學習喪失信心。針對這種情況,課程組經過反復研討,總結出了一套縱講途徑、橫講聯系、穿插調節的“復合式”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講授糖的有氧氧化時,從葡萄糖開始,到丙酮酸氧化,再到三羧酸循環,再到氧化磷酸化結束,然后在此基礎上,聯系其他代謝途徑,最后講授各種關鍵酶的調節。課后學生還自發討論并畫出各種物質代謝的“聯絡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2 采用“線條式”教學以增強其整體性 在基因信息傳遞及其調控模塊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比較分散,很難形成整體概念,更不利于理解記憶。針對這種情況,課程組研究總結出了“線條式”教學法實施教學。主要做法是將核酸的結構與功能、核苷酸代謝、DNA復制、RNA轉錄、蛋白質翻譯、基因調控、基因重組、分子生物學常用技術等內容,貫穿于一條線性實施教學,將全部內容串聯起來,使之形成整體概念,不僅有利于理解,而且也有利于記憶,收到了良好效果。
2.1.3 采用多媒體形式增強難點內容解析 當前大學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方法正逐漸被以多媒體為主的教學方法所取代。多媒體技術可將文本、圖像、聲音和動畫等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展示各種知識點,使生化課中許多抽象的內容被生動地展現出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4],同時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5]。例如將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酶的作用機制、糖、脂類、蛋白質的代謝過程等內容通過高清晰度的平面圖片或三維圖片、模擬動畫、講解影片等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6],使微觀世界變直觀、抽象原理變簡單、復雜的代謝網絡變得有規律,有重點,以增加學生的理解記憶。
2.1.4 “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秉承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摒棄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方法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是放在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生物化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2 本科教學方法的個性
以我校2008級臨床醫學本科班為例,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講授時數為66學時,所學教材為查錫良主編的《生物化學》(第7版),而這版教材如果全部講完至少需要94學時。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筆者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取舍,重點講授的內容為人體內主要物質(糖、脂、蛋白質、核酸)的組成、生物學功能、代謝途徑及其調控的規律,以此來夯實學生的生化基礎,為日后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打下理論基礎。同時,為本科學生還開設了多門選修課程,將未能講到的教材內容和最新的研究進展通過選修課來傳授給學生。如選修課《分子生物學》,其中就囊括了在生化理論教學中未曾講授的《細胞信息轉導》、《癌基因、抑癌基因與生長因子》等;選修課《生物化學與人類疾病》則是將各種疾病與生化理論知識緊密的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獲取前沿信息的同時又對最基礎的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實際病例加深對生物化學的興趣。
2.3 專科教學方法的個性
我校專科學生所學本課程的重點內容是水鹽代謝、酸堿平衡、肝臟膽色素代謝等臨床生化部分和糖類、脂類、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及調節等物質代謝部分,難點是物質代謝部分和DNA與RNA代謝、基因信息傳遞及調控等分子生物學部分。對物質代謝部分難點采取縱講代謝途徑、橫講代謝聯系、穿插講代謝調節的“復合式”的全程多媒體教學方法;對分子生物學部分,采取復制、轉錄、翻譯、基因調控的“線條式”方式講解基因信息傳遞方式輔以開設綜合性實驗培養創新思維,較好地解決了難點內容難教難學的問題;而對水鹽代謝、酸堿平衡、肝臟膽色素代謝等臨床生化部分,則緊密聯系大量臨床病例,進而引出相應的生化原理。
另外,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時教學方法也應各有側重。以我校為例,除了包括本科與專科兩種的專業層次外,本科的學生還分為四年制與五年制,像護理學、藥學、藥劑學、醫藥營銷、衛生事業管理都是四年制,而英語護理、醫學檢驗、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則是五年制;專科的學生都是三年制,但卻包括了口腔醫學、護理、藥學、醫學檢驗技術等多種不同的專業。而且,這些本專科專業都需要學習生物化學。因此,在進行生物化學教學時,針對學生的層次不同、學制不同、專業不同以及學時不同,要各有側重,突出重點。
[1]周愛儒.生物化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
[2]陳健,陳敏,張燕,等.醫學院校本科生生物化學教學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9(3):246-248.
[3]張興梅,楊光彩.醫學本科生物化學理論教學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9(2):143-145.
[4]陳維春,宋杰.淺談多媒體技術輔助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的體會[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1):96-98.
[5]李淑慧,胡川閩,高利宏,等.提高《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本科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3):2075-2077.
[6]朱永寧,吳海歌.生物化學多媒體教學的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5(4):542-544.
Investig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biochemistry to undergraduate course and specialized subject in medical schools
LU Xiaojing,XU Junjie,LU Shijie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Jin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Province,Jilin 132013,China
Focusing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biochemistr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earning by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and specialized subject were analyzed,and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used to deal with thos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Biochemistry;Teaching methods;Undergraduate course;Specialized subject
G642.0
C
1673-7210(2011)10(a)-120-02
吉林省省級精品課程項目;吉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課題。
盧曉晶(1982-),女,碩士,講師。
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