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鄭珺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財務科,江蘇蘇州 215006
我國的公立醫院是黨和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體現醫療衛生體系公益性的主要載體,然而,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一部分公立醫院的營運模式向盈利性傾斜,削弱了公立醫院應當發揮的公益性作用。為了改善這種負面效應,筆者認為將公益性支出納入公立醫院年度預算是十分必要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97年印發的《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我國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推斷,我國所有的衛生事業都具有公益性,而公立醫院應是醫療衛生體系中公益事業的主要執行者。公立性醫院的公益性無論從范圍(橫向)還是程度(縱向)上,都要高于非公立性醫院,因為政府是決定衛生服務公益性的主體[1],而公立醫院絕大多數附屬于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執行政府的決定。
公立醫院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表現出其公益性:第一,公立醫院的日常運營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理論上說,醫院收入和醫院支出應當持平。第二,公立醫院應當享有政府的財政補助,以彌補在進行醫療活動或其他相關活動中因體現公益性而發生的損耗,例如政府醫療服務的定價過低[2],少于醫療行為中的成本支出,會產生入不敷出的情況。第三,政府可向公立醫院指定公共衛生任務,包括:大型突發自然災害引起的災民和傷病員的搶救和免費治療,每年為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政府指令性援外,援邊以及支援基層醫療單位,向對口支援單位捐款,捐贈醫療器械等。第四,公立醫院應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道德關愛,如特殊急救患者醫藥費的減免(如“三無”患者,即無名氏,無單位,無家屬的特殊患者),貧困患者門急診診治費和住院費用的減免,參與社會公益性事業活動如義診、講座等。第五,其他發生在公立醫院中,可以體現公益性的醫療、管理活動。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公益性體現在公立醫院經營的各個方面,由此導致公益性支出比例占到醫院總支出的較大份額。
結合公立醫院在公益性方面的表現,本文所探討的公益性支出可歸納為如下幾點:①公益性醫療支出,主要指公立醫院在按照政府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下,進行醫療活動時所產生的收入和成本之間的差額;②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指令性任務等公益性支出;③其他可納入公益性的支出。
根據即將在全國執行的《醫院財務制度》規定,預算是指醫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事業發展計劃和目標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醫院編制支出預算是基本要求,這就要求財務負責人準確、恰當地界定支出范圍。
從公立醫院是事業單位的角度來說,《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中關于支出的定義是適合公立醫院的,該規則指出“支出”是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發生的資金耗費和損失。上文所列舉及歸納的各種公益性支出符合規則中關于支出的描述,應該在做財務預算時納入支出預算。從更加細化的規定來看,將要實施的《醫院財務制度》指出,支出是指醫院在開展醫療服務及其他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資產、資金耗費和損失,其中把“支出”分為醫療支出、財政項目補助支出、科教項目支出、管理費用和其他支出。公益性支出,如上文提到的大型突發自然災害引起的災民和傷病員的搶救和免費治療,就可以歸入到財政項目補助支出。其他的公益性支出也可以根據具體情形,恰當地歸入到支出中。 結合上文,筆者建議將醫療支出分為一般醫療支出和公益性醫療支出。《醫院財務制度》第12條明確了醫院預算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和穩妥性。將公益性支出按照要求納入到醫院的財務支出預算中,是財務部門負責人以及相關決策人必須認真對待的。
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近年來,相當一部分公立醫院是按照盈利性的模式來維持醫院的正常經營。調查顯示,四川省三級財政對縣級以及縣級以上公立醫院投入不足;醫院籌資渠道單一;公益性相關支出逐年增加;財政沒有對其專項列支,且補助金額不足[3]。目前維持公立醫院正常經營的收入主要由醫療收入、藥品收入、財政補貼和其他收入組成,但是,根據全國公立醫院近年的情況,醫療收入通常占到醫院支出的83%,另外17%的支出中,7%靠藥品收入,10%由政府補貼,這樣才能維持醫院的平衡運營[4],筆者認為這17%的支出,除去一些不合理以及浪費的開支外,大概就應是公益性支出所占到的比例了。
現今公立醫院改革迫在眉睫,國家為了減少百姓看病的經濟負擔,要求公立醫院再次大幅度降低藥費。原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貼尚不能達到公立醫院支出和收入的差額(7%的差額由藥品收入來承擔),在再次降低藥費,減少藥品收入的情況下,公立醫院在經營上將要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我國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完善已經刻不容緩,政府應加大補貼的力度和支持的幅度。
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決定了其公益性支出不可避免。《醫院財務制度》要求財務部門負責人在編制財務預算時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然而,筆者認為,公益性的支出是不適合以醫院預算的收入來倒推的。公益性支出,尤其是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指令性任務等公益性支出,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收入的減少而降低(公益性醫療支出可能會有成比例的下降)。有數據顯示,目前公立醫院公益性相關支出逐年增加[3],因此,政府給予公立醫院的補貼對醫院的經營以及發展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府撥款經費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公立醫院編制的年度預算基礎上。支出預算是非常關鍵的一組數字,為了準確地得出這組數字,需要考慮公立醫院全方位合理的不可避免的支出,公益性支出不能例外。因此,將公益性支出納入公立醫院的年度預算是進一步完善我國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要求。鑒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公益性支出和相應的政府補助收入方面,應該“以出定收”,若在年度內發生較大的公益性支出的調整時,再按照《醫院財務制度》第14條的規定,調整收支預算。
目前我國的公立醫院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應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把造福人民大眾放在首位,而不應該將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但目前公立醫院的辦院經費并不是由政府全額撥款,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公立醫院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醫院自身的經營,而醫院的經營稍有不慎,天平就會向商業化傾斜。“以藥補醫”在我國公立醫院中普遍存在,公立醫院的相關決策人應該加強醫院的經營管理,最終向社會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收取合理的醫療費用,讓患者少花錢,看好病。目前從實際情況來看,公立醫院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雙重屬性[5]。科學地經營和管理公立醫院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而科學、全面和準確的預算可以為公立醫院決策者提供“抓手”,公益性支出納入年度預算有助于決策者更好地把握公立醫院的支出情況,更科學地管理公立醫院,發揮其最大程度的公益性。另外,把公益性支出納入年度預算,會促使政府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補助,來滿足不斷增長的公益性支出的要求。只有這樣公立醫院才能回歸到其公益性的核心宗旨,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上,而更少地擔心如何籌資來維持運營,“以藥補醫”將會逐漸減少直到消失。減少醫務工作人員后顧之憂,使其以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來投入到醫療工作中,最終讓百姓會以合理的價格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將公益性支出納入公立醫院年度預算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這是我國《醫院財務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完善我國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使公立醫院能夠更好、更健康地維持運營并發展壯大,充分發揮醫療衛生行業的公益性的要求。當然,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將公益性支出納入公立醫院年度預算需要有更加完善和細化的制度出臺,需要用法律的手段來規范。
[1]徐杰.“公益性”概念還可細分[N].健康報,2011-03-21.
[2]孔令敏.公立醫院去年所獲財政補助不到總收入一成[N].健康報,2011-09-29.
[3]張靖,廖菁,韓亮,等.四川省公立醫院公益性相關支出與財政投入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1):11-13.
[4]江大紅.醫院院長和專家談公立醫院如何體現公益性[OL].http://health.sohu.com/20080229/n255438252.shtml,2008-02-29.
[5]鄭大喜.“內外”并重彰顯公立醫院公益性[N].健康報,201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