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梅,程育洲,艾 莉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育處,北京 100050;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工會,北京 100050
醫學生承載著我國醫學事業發展的重任,在醫學生教育過程中加強醫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培養醫學生對他人、對社會應負的職責,堅定的醫德信念,對于實現未來做一名合格醫務人員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1]。醫院臨床學習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渡期,也是職業道德的初步形成期。這對他們日后職業道德的養成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加強對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
現階段,醫院臨床醫學生都接受了醫學倫理學等人文社科類學科的教育,個人素質和職業素質都在不斷進步。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際交流也更加普遍,因此了解了更多的知識,借鑒了更多的經驗。作為這一批醫院臨床醫學生,能夠認識到醫德醫風的重要性,知道身為醫生的職責,應該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堅決抵制和反對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
青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對利益的追求更加盲目,在工作競爭和社會利益化的壓力下,一些醫學生醫學倫理觀念淡薄,缺乏堅定的職業理想和醫德信念。這部分學生會在步入醫生崗位后,沾染不良風氣,違反醫生的職業道德,與患者產生矛盾,對醫院造成了負面影響。
一些研究資料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對山東大學醫學院三個年級部分在讀的臨床醫學生共963人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支持開展大檢查,多開檢查項目,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行為受經濟利益驅使的影響很小,但在新的醫療法制環境下非常注意自我保護,表現出了較強的防御意識。如果對此現象不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導,這種防御性醫療行為一旦過度必將損害患者的利益,破壞醫患間的和諧互信甚至導致醫患沖突加劇。部分臨床醫學生對于紅包或回扣等不良醫德醫風現象持贊成觀點。我們應注意加強正確引導和有效約束,防止學生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膨脹[2]。
患者對醫護人員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時可能超過現階段所能達到的水平。而醫護人員未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并未進一步加強自我修養,對患者的需求關注不足,缺少與患者協調以達到同一目標的溝通。因此,引起患者的不滿和對醫生的質疑。
這一方面有學者在對貴州某醫院醫護人員醫德自我評價和患者對醫護人員醫德評價的調查中,發現醫護人員對于服務態度、對患者需求的反應程度、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以及醫患溝通方面,滿意程度高于患者的滿意程度[3]。由此可見,現今的醫療服務與患者的期望值還有一定的差距。若醫學生對此認識不足,對患者缺乏應有的關心和了解,不能很好地盡到身為醫生的職責。
臨床醫學生階段的醫德醫風教育不夠完善。同西方國家相比,醫德醫風教育安排課時相對較少,導致醫學生對醫德的了解較少。在上述中提到的山東大學醫學院關于這一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臨床醫學生對醫德規范的知曉情況非常不理想。如果不及時改變這一不良狀況,勢必影響醫學生良好醫德品質的養成。因此,我們應注意加強對醫學生的醫德規范和醫德原則的認知教育[2]。
在前一階段的醫療服務體制中,醫院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到市場經濟求利原則的影響,為了生存與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現了“紅包現象”、“藥品回扣”等事件。在優秀醫德醫風為主流的醫療服務中,有部分醫生存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可能會影響剛剛接觸并步入臨床的醫學生。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相對不足,醫護人員從學習階段到工作時期的時間、經歷付出相比較其他專業要求更高,而所得到的回報與付出不呈正比,也導致了醫護人員工作中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
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研究疾病本身,到關注人在社會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疾病的整個過程;從只關注醫術到醫德醫術并重。而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還在不斷向細節分化,對疾病本身的關注還處于主流地位,建立完善的基礎醫療服務尚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現階段醫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更關注疾病的特征,而忽略了患者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更關注醫療技術的高低,忽略醫德的重要性。這一轉變產生了對醫生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認識和改善。對現今的醫學生應注意這方面的引導,緊跟時代的步伐,使其成為優秀的醫生。
現階段臨床醫學生基本生于1980年后,自我意識較重,溝通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較弱,對醫德醫風的認識程度不足。醫學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有其特殊性,現階段醫療環境和就業壓力也造成了醫學生心理的特殊性。在對首都醫科大學某附屬醫院臨床階段七年制醫學生自制“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問卷”結果表明,臨床醫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敵對性、焦慮、抑郁、偏執幾個因子中陽性癥狀檢出率相對較高。七年制醫學生需要在相對安靜的環境里長時間地從事枯燥的學習和科研,且學業負擔較重,加上單調繁重的生活很容易讓人產生孤獨和寂寞,產生強迫和抑郁癥狀傾向,產生人際溝通障礙[4]。因為這些特點,醫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可能不能較好地勝任醫生的工作,在醫患溝通中遇到問題,受到社會中一些不良醫德醫風行為的影響。
醫德醫風教育應該貫穿于整個臨床教育階段,在剛剛步入臨床醫院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入院教育,共同學習醫院規章制度和醫生的行為規范。在臨床醫院,正處于進一步接觸臨床的過渡期,加強醫德醫風的教育,安排合理的課程配置和師資配備,給予學生完整、連貫的教育過程。同時,盡可能將醫德醫風教育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將枯燥的理論具體化,使得醫學生能將其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共青團黨支部定期舉辦活動,請具有優秀醫德醫風的黨員介紹醫學道德傳統和自己的經歷體會,為同學們樹立榜樣;同學間相互交流學習體會。階段性地對醫學生進行考核,若在臨床實習階段出現違反醫德醫風的行為,進行相應處罰。以免醫學生對醫德醫風不重視,在進入臨床后違反職業道德。
在市場經濟下的醫療服務體制出現一定的問題后,政府出臺了醫改方案,對現階段的醫療服務進行改革。建立完善的基礎醫療制度,加大對社區醫療服務的建設,設立嚴格的轉診制度,緩解醫生的壓力,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滿足醫務工作者對收入的要求,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減少因經濟利益而違反職業道德的事件的發生。改變“以藥養醫”的現狀,杜絕醫護人員從其他途徑獲取更多利益。
現階段對臨床醫生的職業素質和個人修養的監督體系并不完善,導致某些違反醫德的行為時有發生,因此應該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內外部監督相結合,設置內部監管部門,對醫務人員和醫學生進行監督,同時實行多種形式的外部監督,如所有干部職工掛牌上崗服務,定期召開患者及其家屬座談會,設立投訴電話、信箱,發放回收患者意見卡,聘請社會監督員,保證重點部位和環節的監督[5]。定期進行個人醫德考評,并設定相應獎懲措施,對優秀個人和集體給予精神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對違反規定的人員應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從根本上斷絕不良的職業道德。由此,也可為臨床醫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
作為醫院臨床醫學生的學習工作的直接接觸者,導師應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形象,成為醫學生學習的榜樣。導師因其職業特點,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導師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將醫德醫風教育融入到學術、科研、臨床實踐中。醫學生從中學習導師的職業修養,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對醫德醫風的認知程度會不斷加深。輔導員對學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更加關注,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定期進行調查問卷或訪談,了解醫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時發現存在的心理問題,并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積極誘導,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態,正確認識社會中不良的醫德醫風行為。導師和輔導員隨時溝通,了解醫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情況,及早發現問題,共同解決,使醫學生抵制工作崗位中不良行為的影響,對醫生職責和醫德修養有更深的認識,堅定學生的職業信念。
注重對臨床醫學生的醫德醫風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到身為醫生的職責,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之本,也是職業道德建設的客觀要求[6]。因此,加強臨床醫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確保臨床實習質量,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樹立防病治病、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養成良好的醫德醫風,為進入臨床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1]王旭,張京平.醫學研究生醫德教育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35.
[2]王巍巍.臨床醫學研究生醫德現狀分析與教育對策[D].濟南:山東大學,2007.
[3]徐冬盡,潘習龍,張桂林,等.教學醫院醫德醫風建設與和諧醫患關系的研究[J].中國醫院,2010,14(9):53.
[4]王媛,王偉,張薇,等.醫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7,4(20):508-511.
[5]陳新華.強化醫德醫風教育促進醫療行風建設[J].中國醫院,2005,9(6):57.
[6]王麗平.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J].醫院管理,2010,4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