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榮,于永軍,王國明,李光遠,吳 岳,王 磊,曲喜貞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滄州 061001
高職藥學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適應情況調查與分析
陳俊榮,于永軍,王國明,李光遠,吳 岳,王 磊,曲喜貞
滄州醫學高等??茖W校,河北滄州 061001
目的:調查了解高職藥學專業課程設置與崗位要求適應狀況,為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談心的方法對2007級藥學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分析。結果:目前學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基本能滿足學生實習工作崗位的要求,但從不同側面也反映出在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實踐教學環節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論:應以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藥學;課程設置;職業崗位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1-2]。藥學專業為我校2005年開設的新專業,經過幾年的建設,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為藥學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進一步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指導方針,了解我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與崗位要求適應狀況,加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筆者進行了藥學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適應情況的調查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我校三年制藥學專業2007級學生(實習結束后返校)共86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71人。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談心的方法進行。共發放問卷調查表86份,收回86份;召開座談會2次,參加座談30人;個別談心15人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能滿足實習崗位的需要、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在校期間課程對實習期間工作崗位的重要性、職業崗位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及對我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建議等方面。
2.1 實習生實習單位和實習崗位
2007 級三年制藥學專業實習生共86人,實習單位包括:醫院藥房52人,藥廠10人,藥檢所10人,醫藥公司4人,社會藥房10人。實習崗位包括:在醫院藥房從事調劑、質檢、藥學服務等工作的藥劑人員;藥廠生產車間的工藝員及關鍵技術崗位操作員、質檢部門的藥品檢驗員等;藥品檢驗所的藥品質量檢驗技術人員;醫藥公司和社會藥房的質管員、驗收員、營業員、咨詢服務人員等。我校藥學專業2007級學生實習安排的原則是實習和就業單位選擇、學生根據就業意向自主聯系實習和學校安排三方面結合。從學生實習單位分布來看,目前我校藥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仍以各級醫療機構的藥房為主,其次,學生去藥品經營企業實習和就業的人數逐漸增加,這與我校藥學專業2008、2009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結果一致。
2.2 實習生崗位適應情況
在“你認為你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能滿足實習崗位的需要”的問卷調查中,回答“能滿足”和“基本能滿足”的學生占86%,表明我校2007級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能夠適應學生就業崗位的需要。這與筆者實習檢查期間從實習單位了解到的情況基本一致,但仍有14%的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實習崗位的需要。在與學生的座談中了解到,有些同學在校期間對就業崗位沒有充分認識,學習積極性不夠高,學習效果不夠好,沒有掌握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此外部分學生認為,由于在校時間短,學習的科目多,學習內容“廣但不精”,因此到某一崗位后還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學生在校期間受多種因素影響,崗位見習和課間實習安排較少,學生進入畢業實習前接觸崗位機會不多。調查結果提示,還應進一步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并抓好每個環節的落實,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更好地滿足就業崗位的需要。
2.3 對在校期間專業課程設置的評價
2.3.1 總體評價86%的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合理,8名同學(14%)指出有一些該開設的課程沒有開設(如病理生理學、物理化學、醫學心理學),2名同學指出天然藥物學和天然藥物化學這兩門課程沒必要開設,2名同學指出藥理學和臨床疾病概論同時開設,先后順序不夠得當。在“你認為在校期間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是否合理”的調查問卷中,82%的同學回答教學任務安排適中,有5名同學(6%)認為“太緊,負擔太重”,但也有3名同學(3%)感覺“太松,無事可做”。約有50%的學生認為課程設置中實驗實訓教學安排還不夠合理,理論課多,實訓課少。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認為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教學任務安排適中,但有部分同學認為實訓課安排仍然較少,反映出學生渴望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
2.3.2 對各門課程的評價調研組發放調查問卷,列出2007級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的所有必修課程,了解學生對各門課程教學時數安排和教學內容安排的評價。實習生對在校期間課程學時安排的評價結果顯示:25門必修課程中,評價學時安排合理的學生比例在90%以上的有7門,80%~90%的有6門,70%~79%的有5門,60%~69%的有4門,60%以下的有3門,表明實習生對在校期間某些課程學時安排的合理性方面存在異議。公共基礎課程中認為學時安排偏少的學生比例較高的有信息技術、數理統計、體育和英語;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中臨床疾病概論、解剖生理學概要、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課程被認為學時安排偏少的比例較高。
實習生對在校期間課程教學內容安排的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對各門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安排的評價較高,25門必修課程,被認為內容安排合理的學生比例均在86%以上。有10%以上的學生認為臨床疾病概論、醫學倫理學、生物化學和天然藥物學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需要進一步改進。
2.4 職業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
在“你認為在校期間哪些課程對你現在的工作崗位至關重要”的調查問卷中,學生認為對工作崗位重要的課程排序(按回答學生比例)前6位依次為:①藥理學(82%);②藥物分析(44%);③藥物化學(40%);④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39%);⑤藥劑學(35%);⑥藥事管理與法規(35%)。這6門課程中,藥理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和藥劑學、藥事管理與法規5門課程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均被列為專業核心課程。其中,回答藥理學對工作崗位至關重要的學生比例最高,這與本屆實習生工作崗位多數在醫院藥房有關,說明了藥理學課程對藥房方向就業學生的重要性。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是我校在2007級人才培養計劃中第一次列入必修課的一門課程,是針對藥學服務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所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也是執業藥師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調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性。而一直被列為藥學專業核心課程的天然藥物化學,無一人回答其對工作崗位至關重要。其作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地位受到質疑,應進一步調查論證。
在“你認為學校應重點加強學生哪些方面能力素質的培養”的調查問卷中,按學生回答比例遞減排序,前5位依次為:①專業技能(68%);②事業心與責任感(63%);③職業道德(61%);④創新能力(61%);⑤協作精神(55%)。 提示學校在重點加強學生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強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2.5 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
被調查的學生中有82%的學生認為應該針對藥學專業的不同職業方向(醫院藥房、社會藥房、藥廠)分開培養。關于分開方向培養的時間,認為應該在入學時分開的占21%,入學半年后分開的占21%,入學一年后分開的占36%,入學一年半分開的占14%,實習時分開的占5%。此外在座談和訪談中學生還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總結如下:①進一步加強校院(企)合作,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增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②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畢業后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打下良好的基礎;③加強綜合培訓,特別是實習前的崗前綜合培訓;④組織與課程相關的知識競賽和技能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⑤采取有利于學生就業的靈活的實習管理方式。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以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體現職業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3]。
隨著我國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藥學專業人才已經為社會各醫藥衛生相關企事業單位所需要,主要崗位包括藥學服務、藥物制劑生產、藥品檢驗和藥品營銷。當前,高職藥學專業的就業崗位已由過去的以醫院藥學為主轉變為以藥品生產、藥品經營為主,醫院藥學工作也由藥品的供應向藥學服務轉變,其中心任務將轉變為指導合理用藥[4]。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社會和行業對專業人才需要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更新專業培養方案,通過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提高教學效果,以滿足畢業生與就業崗位零距離適應的需要。
頂崗實習是高職人才“工學結合”培養計劃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在真實職業環境下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進入職業崗位前知識、能力、素質的一次全面提升[5]。學生所學知識技能能否滿足實習工作崗位需要,是檢驗學校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標志。實習生對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的評價意見以及實習生對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建議,可為我們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從以上對我校2007級藥學專業實習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目前我校藥學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基本能滿足學生實習工作崗位的要求,學生總體認為多數課程設置合理、教學內容安排恰當。但從不同側面也反映出在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實踐教學環節安排以及某些課程在學時、教學內容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以下幾個方面將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予以考慮:①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考慮按不同的職業方向,開設不同的選修課程,在注重人才培養的適應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②鑒于目前我校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在醫院和社會藥房,課程設置時考慮增加醫學基礎課程、臨床疾病概要和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課程的學時數;③通過課外培養強化學生計算機和英語應用能力;④通過課外培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⑤專業課程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以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為基礎,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設計課程;⑥強化實習前綜合培訓,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2]黎八保,張德炎.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開發[J].科技資訊,2008,(25):176.
[3]劉建超.工學結合高職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3(4):804-806.
[4]梁李廣,廖朝東,寧文珍,等.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J].醫學教育探索,2008,7(9):926-927.
[5]祝登義,張紀生,陳蓓.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4(3):54-57.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vocational post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CHEN Junrong,YU Yongjun,WANG Guoming,LI Guangyuan,WU Yue,WANG Lei,QU Xizhen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Hebei Province,Cangzhou 06100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st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pharmacy speciality.Methods:It was carried out by interviews,colloquia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among grade 2007 students majored in pharmacy.Results: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could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practice work,but it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pertinent of curriculum design,the arran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etc.Conclusion:It should be based on post demand and occupation standard to make teaching pla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Curriculum;Vocational post
G710
C
1673-7210(2011)12(b)-131-03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編號:10030004)。
陳俊榮(1963-),女,漢族,河北東光人,醫學碩士,教授,主要從事藥理學教學科研及教學管理工作,現進行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