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孫靜華 ,耿 旭 ,付英杰 ,郝國祥 ,李金雙
1.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影像科,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分院CT室,河北 唐山 063003;3.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急診科,河北 唐山 063000;4.河北省玉田縣計劃生育中心醫院CT室,河北 玉田 064100;5.河北聯合大學國際教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周圍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高發病種,病變累及范圍廣,病情呈進行性發展,重者將導致截肢致殘,甚至危及生命。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應用三維CT血管成像(3D-CT angiography,3DCTA)這一無創性血管檢查技術評價PVD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和特異性[1-3]。
周圍血管疾病數據庫研究可以為循證醫學提供最佳證據,也可為大規模人群預防提供科學依據。數據庫在研究疾病的診斷分類、發病過程、臨床特點、病因預防、治療措施及其療效以及預后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4]。
建立以各類血管疾病為主的影像學數據庫,重點研究血管三維成像技術、血管形態和功能與疾病的關系以及血管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等,為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依據。
計算機運行環境硬件組成:臺式計算機,2 G內存,500 G移動硬盤,DVD光驅及光盤刻錄機,EPSONSTYLUS RX430掃描儀和惠普打印機。軟件組成:系統版本為Windows XP操作系統,Microsoft office 2003簡體中文版辦公軟件和Access2003數據庫開發平臺。
1.2.1 創建數據表 啟動電腦登錄Windows XP操作系統,打開Microsoft office軟件的Access 2003數據庫管理系統,創建數據庫名為“周圍血管疾病3D-CTA數據庫”,由表、查詢、窗體等項目組成。以設計視圖方式建立數據表,按需逐項添加字段名并設置數據類型、字段大小并建立索引等項目。
1.2.2 數據表字段名稱的設計 數據表主要有:一般資料表、臨床資料表、影像學資料表、檢查技術表、3D-CTA正常解剖與變異表、疾病診斷與鑒別表和備注表。病案號、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民族、通訊地址、聯系電話、檢查日期等字段構成一般資料表。臨床資料表主要由檢查目的、主訴、病史、體征、臨床診斷及實驗室檢查等字段構成。影像學資料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CT成像等檢查的相關圖像和主要診斷。檢查技術表包括:成像技術及掃描參數、臨床應用、患者造影前準備和檢查前后護理等。3D-CTA正常解剖與變異表包括觀察體位、解剖部位、各種典型CT重組圖像等。疾病診斷與鑒別表主要包括典型病變圖像、診斷與鑒別診斷要點。備注表主要由CT血管造影復診信息和備注信息組成。
1.2.3 設置字段屬性 將無固定輸入內容的字段如姓名、通訊地址等數據類型設置為文本屬性;年齡、病案號、聯系電話等設置為數字類型;檢查日期設置為日期、時間型;大部分字段設置為查詢向導,包括性別、民族、檢查目的、病史、體征及臨床診斷與鑒別等。檢查項目字段屬性設置為“是”和“否”。影像學檢查字段設置為超級鏈接。成像技術及掃描參數、臨床應用、患者造影前準備、疾病診斷及鑒別診斷字段類型設為備注。設置字段大小:患者姓名、民族字段大小分別設置為“4”和“5”,其余字段選擇默認大小。設置數據格式:將日期字段格式設置為“中日期”。設置表的索引:以自動編號為數據庫主鍵,將主鍵、病案號、CT檢查號索引屬性設置為“有(無重復)”,防止重復登記患者信息。患者性別、年齡、CT檢查號等設定為必填項目。
1.2.4 創建查詢 將病例基本資料表、影像學資料表、疾病診斷與鑒別表之間用視圖形式設置為連接屬性,并建立相關檢索查詢,確定檢索查詢排序方式及查詢準則。
1.2.5 創建窗體 主頁窗體設置為命令選擇型,患者基本資料錄入、影像學資料、3D-CTA正常解剖與變異、疾病診斷與鑒別和檢索查詢生成數據交互式窗體。
1.2.6 創建切換面板 運行切換面板管理器,把“周圍血管疾病3D-CTA數據庫”收入“切換面板名”文本框中,編輯“切換面板項目”對話框,在文本框中分別輸入患者基本資料、影像學資料、3D-CTA正常解剖與變異、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等項目名稱,并保存切換面板。
將2004年1月~2011年9月在唐山工人醫院CT室進行CTA檢查的臨床及影像資料完整的周圍血管病患者基本資料按數據庫格式錄入。將移動硬盤中存儲的圖像資料與數據庫中的患者基本資料分別進行鏈接,完成數據庫的創建。
創建了單機版周圍血管疾病3D-CTA數據庫,目前該數據庫中共收集了各類血管疾病3800例,平均年齡(59.27±13.45)歲,最大年齡89歲,最小年齡1歲,并收錄了圖片資料3萬余幅。單擊桌面快捷方式,可快速打開數據庫主界面,該數據庫主要有下列幾方面功能:①快捷查詢檢索:點擊查詢界面,輸入患者病案號、CT檢查號或姓名等,可查詢該患者的臨床及相關影像學資料;根據研究需要,輸入一項或多項周圍血管疾病的相關字段,符合檢索條件的群體患者資料可迅速、準確的以表格形式列出。②資料統計與分析:利用查詢界面中提供的匯總功能可以對查詢結果中列出的統計處理項求和、計算平均值、顯示最大與最小值,最關鍵的是權威統計軟件SPSS可以直接調用數據庫資料進行復雜的統計分析。③資料動態輸入與輸出:窗體是進行資料輸入與輸出和資料編輯的主界面,普通報表和圖表報表則是資料顯示與輸出的有效手段,即隨時利用窗體錄入資料,通過報表輸出和顯示資料。④資源網絡共享:用戶可以通過數據訪問頁進行局域網內的資源共享,用瀏覽器可以打開數據資料進行編輯和匯總,并可以查看與數據綁定的靜態圖像網頁。
零碎和無序的臨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分析是臨床科研的基礎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Access軟件為平臺的數據庫資料管理系統為從資料的積累、收錄到統計分析這一繁瑣的工作提供了解決方案。周圍血管疾病3DCTA數據庫是動態數據庫管理系統,以研究CT三維血管成像為重點,以科研和教學為主要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應用:①資料動態收集和整理:使用數據庫的動態錄入系統,可以簡便快捷地隨時積累各種相關資料,節省整理病案原始資料和收集疾病信息的時間,用高度結構化的方式存儲資料,方便隨時調用。②為臨床工作提供便利:檢查的初診患者,直接錄入相關的臨床和影像資料;對復診患者,通過查詢窗體可以迅速找到其既往病案資料和影像資料,有利于治療前后的對照研究。③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既可選取數據庫內所有病例進行綜合分析,也可以調用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病例進行研究,既方便常見病多發病的大樣本研究,也適合罕見病的經驗積累。數值資料能夠直接被權威統計軟件SPSS調用進行復雜的統計分析是該數據庫獨特的優勢,節約了工作時間,明顯縮短了科研周期。④臨床觀摩與教學:本數據庫既收集正常解剖圖片又有典型病例圖像,可以通過網絡傳送到電化教室的多媒體電腦,甚至電視屏幕上進行顯示,圖文并茂,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可以方便地結合實際病例進行講解,信息容量大,提高了現代化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1]Catalano C,Fraioli F,Laghi A,et al.Infrarenal aortic and 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multi-detector row CT angiography[J].Radiology,2004,231(2):555-563.
[2]Michael L,Martin L,Kiang H,et al.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of the aortoiliac system and lower extremities: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AJR,2003,180:1085-1091.
[3]Rosemarie Met,Shandra Bipat,Dink A,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2009,301(4):415-124.
[4]Bronstein K,Murray P,Licata-Gehr E,et al.The stroke data bank project: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research[J].J Neurosci Nurs,1986,18(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