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治 郭林森
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創新思維
□曹 治 郭林森
創新思維的特性表現為同一性與變化性的統一,兩者既互相制約,又相互促進。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創新思維與自然界的事物一樣需要新陳代謝,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活動過程。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包括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四個方面。
創新思維;新陳代謝;藝術設計
創新思維是人類一門最廣泛、最精彩、最鮮活、最豐富的“精神現象學”,馬克思稱之為“人類心理學的打開之書”。它是人類生存理想的訴求和無限創造力的發揮,又是構建人類生存方式的抉擇行為,因而最能體現人的本質和思維的魅力。這種精神和智慧體現了一種文化的最高法則—對生存的理解和整個時代“設計靈魂”的把握。
創新思維是一種以創造性思維為主的思維方式,它在本質上高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等思維方式,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階段。它的形式包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靈感思維、模糊思維、直覺思維等。創新思維的過程與情感、意志、心態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它往往并不嚴格遵循邏輯程式,其思維過程是相對發散的。它通過形象化的、跳躍的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特性,極具創造性,但又具有不確定性。
創新思維最大的特性在于同一性與變化性。關于同一性與變化性的哲學思辨,中國古代哲學中早有提及。古人認為世界起源于混沌—“無”的狀態,由這一狀態不斷催化誕生出生命最樸素的太極生發形式:構成“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的生命發展觀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盵2]宋代理學家朱熹說:“綜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崩献右舱f:“道者萬物之奧。”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天地之間各種事物的運動綜合起來作“太極”與“道”的概括認識,這種認識也構成藝術設計思維同一性的哲學基礎。
創新思維的同一性,是指設計思維的意識形成具有同一性。透過設計形式的諸多表象,深入到內在、主體、本質概念的思考,使設計思維從感性、具象的表現形式,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認識理解[3]。在此過程中,創新思維將其中的同一性進行歸納,將復雜、凌亂的事物化為統一。這種將設計個體納入到設計整體規律的認識思考,構成創新思維同一性的特質。
創新思維的變化性,是指創新思維發展觀的意識形成具有變化性。設計是圍繞人的服務,通過服務于人的各種不同的需求,表現其形式存在的設計價值。人是復雜的生命主體,有著性格、文化、修養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造就出設計服務于人的多層性、多樣性形式。創新思維變化性的發展,建立在同一性對設計本質認識的基礎上,將同一性的認識原理,轉化為變化性的具體的設計活動,從而創造出適合人類需求的功能價值與審美價值,這種創造性的設計形式,構成創新思維的變化性特征。
創新思維同一性的認識理念,是求同、統一的思維規范過程;創新思維變化性的認識理念,是求新、求異的思維創造過程。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發展的原因在于其內部的矛盾性。創新思維是同一性和變化性矛盾的載體,兩者既互相制約,又互相促進。正如自然界的發展是萬事萬物不斷自我更新的過程一樣,創新思維也是不斷更新的活動過程,可以稱之為創新思維的新陳代謝。
創新思維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綜合體,是同一思維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結構方式、加工方法和表現形式。理性是創新思維的堅實基礎,非理性則是創新思維騰飛的翅膀。它們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補充,在理性和非理性的整合中,共同構成創新思維的本質規律。創新思維中的理性與非理性具體表現為意識與無意識、邏輯與直覺、理智與情感的相互促進。
在創新思維中,意識與無意識是相互聯系和統一的,但意識與無意識的整合,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就沒有矛盾和沖突。相反,由于它們的特征和反映的方式不同,意識總是要壓抑無意識,把它納入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之下,而無意識又總是要打破意識的秩序性和邏輯性,從而產生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并共同推動創新思維的發展。
具有創新性的思維成果往往是在思維的邏輯中斷和思維的跳躍中產生的,而思維的邏輯中斷和思維的跳躍又往往來源于直覺。同樣,直覺能打破思維的程序和刻板性,使思維具有活力和彈性,從而激發人的創造性。只有把邏輯和直覺整合起來,才能完整地揭示藝術設計的思維過程。
在創新思維中,情感和理智是一對矛盾。情感的本質在于感受和體驗,它具有熱烈和自發的特點,而理智具有冷靜和自覺的特點。情感易露于外表,而理智深藏于內心。情感需要理智的控制,理智也需要情感的激化,兩者互有聯系。
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強、應用面廣的專業,是藝術與技術交叉的綜合性學科。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年輕而且有活力。該專業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實踐教學,始終把實踐教學體系作為本專業非常重要的補充,這也是該專業的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環節包括課程設計、專題設計、寫生、市場調查、畢業設計等,所有的環節以創新為核心,以實用為紐帶,對專業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創新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非常重要。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趧撔碌慕虒W設計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習只有通過積極主動的方式才能獲得,學生主體本身的創新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創新意識是設計思維培養的前提,因為創新思維不僅將設計對象外化為新思想、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發明創造以及應用層面,而且表現為善于發現問題、求新求變、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創新意識包括強烈的創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進取心、自信心等優秀的心理品質,對開發人的潛能有很大的幫助。
創新意識和智力一樣,雖然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一般說來,它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不同的人,只要是正常的,就必定存在創造力,只是不同的人創造力的強弱有所差別。對于如何提高創新能力,美國的布朗尼科夫斯基認為應遵循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首先要樹立創造的自信心。從探討一個問題開始就要確信你一定能用某種方法解決它,不要讓自我懷疑遏制自己的想像力。
第二步,打開想像力的大門,做個好奇和好問的人,凡事多問“為什么”尋找意外的相似性和不尋常的解決方法能開啟想像力的大門并使之永遠開放。
第三步,要持之以恒。所謂持久性是指即使一時新的想法很少也不要灰心,而要有韌性地為得到答案而不斷工作。
第四步,保持虛心,虛心能使人容納來自各方面的思想,不管它是權威專家的思想,還是普通人的啟示。
第五步,把批判暫時懸擱起來,即在產生“妙主意”時,不要馬上做出“是”、“否”、“對”、“錯”、“行”、“不行”的判斷和評價,這在解決問題的開始階段顯得更重要。
第六步,確定問題的范圍,排列問題“清單”,這樣做可使造創力更加集中,并保持必要的壓力。
第七步,發掘下意識,就是要使工作有張有弛,在緊張之后適當使精神放松,有利于下意識閃現思想火花,這往往是開啟創造之門的前奏。
上述各步驟并非一成不變的,只要在處理問題是能自覺地體現這些步驟,將有利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心理學家認為,創新意識的培養沒有捷徑,它是知識、技能和策略幾方面同時發展的結果。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保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提供盡可能充足的、能夠反映設計主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意義建構,并注意對設計過程進行引導。教師應對設計目標、設計的內容、設計的初始能力和認知結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對一些疑難問題,要注重引導和啟發,讓學生通獨立思維構建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要讓學生認識到創新意識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標志,而創造不是少數人的事情,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創造能力,都可以進行發明創造。人的各種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有通過創造性活動才能得到發展和提高。所以,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鼓勵學生的各種新穎、獨特的創造性行為和成果,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最終提高他們創新的能力。
知識是生產力,它的前提在于合理運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有時候甚至表現為填鴨式教學。現代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積累,更應該重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比如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意見,傾聽學生的看法,并以此為依據引導學生豐富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的特點,對新知識進行檢驗和批判,并努力尋求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因為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往往是創意的源泉。
藝術設計思維與自然界的事物一樣需要新陳代謝,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活動過程。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包括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四個方面。
[1]張善文注譯.《周易》系辭[M].廣州: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
[2]沙少海,徐子宏譯注.老子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
[3]班石.設計思維的“趨同性”與“趨變性”[J].美術研究,2007(8).
曹治(1970-),男,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及其理論;郭林森(1979-),男,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及其理論。
課題項目:本論文系2008年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立項項目(編號:JXJG-08-7-34)研究成果之一。
G712
A
1001-7518(2011)17-0055-02
責任編輯 何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