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懷文(甘肅省高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 高臺 734300)
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石懷文
(甘肅省高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 高臺 734300)
經濟結構調整客觀上對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立足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現狀,分析在這種背景下職業教育變革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
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問題;影響因素
經濟結構的調整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基點,而西部欠發達地區作為今后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點,一方面需要自身升級,一方面也需要承接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轉移產業。產業調整和升級需要有支撐產業的高素質勞動者,勞動者轉變為勞動力資源的前提就是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這些都有賴于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作支撐。筆者從實際出發,通過分析在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變革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期望找到變革和發展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影響因素,以促進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辦學整體水平有所提高,但距離培養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隨著《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相關發展職業教育政策的提出,職業教育迎來了又一個發展高峰期。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也在這個大背景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從學校的教學條件還是招生規模,都得到了較快的提高。但是,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起點較低的現實決定了這些發展還不能滿足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特別是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還很薄弱,重理論輕實踐,造成了職業教育泛高中化的傾向。
職業化教育理念還很淡薄 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大量植根于傳統的職業學?;蜣r業學校,這類學校的職業教育歷史較短,滿足職業教育所需的軟硬件條件較弱,特別是實習、實訓設施較差,缺少必要的技能訓練指導教師,這些都造成了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打上了深深的普通教育烙印,反過來也形成了職業教育在實施過程中無法突現職業化理念,選擇職業教育往往成為學生初中升高中落選時的無奈選擇。
職業教育依然處于低水平的數量擴展模式階段 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各種措施的效應逐漸顯現,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穩中有升,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擴張。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1999年在校生只有340人,2010年已達到3000人。在校生規模的擴張,必然要求學校加大辦學投入,而有限的經費投入造成了職業教育仍然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老路上徘徊,培養的畢業生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職業技能,往往是與農民工、初中畢業生一起就業,無法凸顯職業教育的成效和優勢。
職業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依然是挑戰大于機遇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職校生越來越受到用人企業的青睞,再加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讓家長和學生認識到高考并非成才和就業的唯一路徑,職業教育的宏觀和微觀環境在這個意義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社會對一線工人的工資報酬和認可度還有待改善,這種狀況傳導性地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積極選擇職業教育的熱情。地方政府雖然已經意識到職業教育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但實際上的職業教育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高投入教育類型的客觀要求,這些客觀上形成了對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挑戰。
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還很陳舊,無法體現特色和保證質量 我國的職業教育可以追溯到黃炎培先生創辦的我國近現代第一所中等職業學?!腥A職業學校。建國后的職業教育經歷了一波三折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高校擴招,嚴重擠壓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導致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沒有在延續中得到升華,依然在普通教育培養模式的影響下自發地發展,沒有形成適合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發展模式、教學過程、教學方式、課程結構、專業結構等必備要素,因此無法體現職業教育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特色,造成了自身無法被社會和學生及其家長高度認可的現狀。
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依然滯后于企業需求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培養過程和環境要與企業接軌,現實情況卻是職業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上沒有形成良好的銜接機制,學校無法準確地將企業文化要素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還停留在普通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企業也無法靈敏地把自身要求傳導給學校,這種狀況導致了職教學生就業后不能很快地適應企業的管理和文化氛圍,甚至造成了畢業生因對企業環境不適應而頻繁換崗,也使得企業對學校培養的人才不滿意,也直接形成了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負面評價,這又在客觀上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環境。
師資隊伍建設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體性要求 由于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沒有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僅僅是從《教師法》的角度規定了學歷要求,沒有符合職業教育的準入考核內容。同時,我國也沒有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模式,而是延續普通教育教師的培養模式,甚至直接從普通高校引入畢業生擔任教師。再加上進入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人員專業化發展也很滯后,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教育教師繼續教育提高機制。所有這些都造成了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無法保證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
政府重視程度依然不夠,財政和其他方面的投入不足 我國職業院校屬地方院校,在國家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前提下,地方政府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地方政府的態度和行為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國東部發達地區政府相對來說更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這是我國東西部職業教育發展呈現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東部發達地區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的認識更到位,他們把發展職業教育和發展地方經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經濟發展帶動職業教育發展,以職業教育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西部欠發達地區政府對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致使將財力、物力、人力用于見效快的短期經濟建設上,忽視了職業教育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未能形成良性循環。
校企合作薄弱,無法形成與企業、產業的無縫對接 西部欠發達地區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工業經濟不發達,大中型企業較少,多是一些小型廠礦企業,效益平平,校企合作松散,基礎薄弱,企業支持、資助職業教育力不從心,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較差。沒有企業的支持,職業學校只能孤軍奮戰,勢單力薄,發展速度慢,教學質量不高。近幾年,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和東部及發達地區企業的所謂“校企合作”,實際上是學校為企業組織招工,企業和學校沒有實質性的教學合作,更沒有資金支持。
教學研究滯后,教學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學轉化率較低 由于職業教育受到各種影響,使得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沒有在前進中穩步推進,教學基本模式還大量地停留在普通高中教育或高等??平逃臉邮街?,這就導致了教師難教、學生厭學和沒有特色。
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體系不完善,沒有形成健全的教師培養、準入、提高、退出等機制 由于缺乏制度和體制上對于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保證,職教師資的培養還停留在普通初、高中教師的培養體系中,造成了大量的非師范背景高校畢業生直接進入職業院校。而對于進入職業院校的教師也沒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客觀要求及時進行有效的培養和提高,特別是一些公辦職業院校,對于不能適應職業教育教學的教師也沒有退出機制。這些都在客觀上直接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和特色。
總之,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既是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我們只有明確了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對職業教育準確定位,凸顯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1]房建州.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的再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07,(12):133.
[2]常彥.西部職業教育因何落后[J].職業技術教育,2008,(15):21.
[3]徐涵.從制度層面看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7,(21):10.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1)05-0014-02
石懷文(1977—),男,甘肅高臺人,甘肅省高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德育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