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東 壽佩勤 況 煒
(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高職專業基礎課程改革思路*
李偉東 壽佩勤 況 煒
(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在高職院校中,減少專業基礎課時與發揮其對人才培養的有效支撐作用成為一對矛盾,同時,也成為課程改革的動力。醫學營養專業的《人體機能學》課程改革的思路是根據人才培養體系的需求,將原課程內容和重點進行評估和取舍,使基礎課程真正成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部分,其前提是基礎課程教師要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團隊。
高職;專業基礎課;內容評估;課程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類型的教育。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高職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近年來,高職院校都以此為目標對專業發展規劃和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在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增加實操培訓和工學結合的比重成為必然趨勢。而學校對公共基礎課程設置的自主權有限,因此,壓縮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成為無奈的選擇。為解決課時減少與教學效果之間的矛盾,許多院校在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引進PBL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以及合并基礎課程等,以期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近幾年,我院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嘗試,現以醫學營養專業的《人體機能學》課程改革為例,介紹一些新的認識,與同行交流。
《人體機能學》在大多數高職高專和部分本科院校的醫藥衛生類專業中開設,由內容聯系比較密切的幾門傳統課程合并而成,如生理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等,是重要的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對比多家高職院校的教學大綱可以發現,《人體機能學》課時比課程合并前減少約35%~60%,且仍在不斷減少。雖然許多院校對《人體機能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許多問題仍然存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課程從學科出發,強調自身體系的完整性 課程抽象、理論性的內容偏多,求全、求新、求高。對于五年制或七年制的本科醫學院校來說,這或許有利于學生形成扎實的研究基礎,但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三年制高職院校顯然是低效的。在對我院的學生調查和訪談中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認可該課程對自己專業的重要性,超過70%的學生認為“信息量太大”、“學習有困難”、“很難掌握和運用”。
與專業課程的溝通雖然漸漸增多,但不夠系統和全面 由于學科習慣,一些對專業無助的知識仍作為重點講解并考核,而一些專業課程需用的基礎知識卻被忽略,或與其他課程內容部分重疊。
缺少專業特色 高職院校衛生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千差萬別,有些專業與傳統醫學專業已有較大差別。例如,我院醫學營養專業培養方案中確定的職業崗位群,已由單純醫療衛生單位擴展到更為廣泛的公共服務領域。但不同專業教學大綱大同小異,教材基本通用。
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只是本科的壓縮版 課程的知識點和重點與本科的幾乎相同,面面俱到,教師蜻蜓點水,學生略知一二。
以上問題實際上源于高職的專業基礎課程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注重自我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游離或部分游離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度梭w機能學》課程在我院醫學營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
我院在2006年開設了醫學營養專業。幾年來,醫學營養專業教學團隊對本專業人才的區域社會需求作了大量的調查,逐步明確了醫學營養專業人才崗位技能要求和核心職業能力,重新構建了課程體系。增加了校內實訓和不同崗位模塊的校外實訓課程。《人體機能學》則由原來的84學時,減少為72學時。我院該專業《人體機能學》課程在幾年前由傳統的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整合而成,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屬于職業能力支撐類。其目標和任務主要是:為其后的專業課程,如營養生物化學、營養與免疫、基礎營養學、疾病概要、特殊人群營養學和臨床營養學等服務;為培養和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崗位能力,如營養指導、營養評估和營養宣傳教育等服務;為本專業學生未來提升學歷和拓展知識等服務。
專業基礎課程不僅對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和完善知識結構有著較強的支撐作用,同時,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其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我院醫學營養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與傳統醫學專業已有不少差別,但對機體功能和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系統理解以及一定的臨床醫學背景,仍然是該專業人才必備的核心職業能力?!度梭w機能學》課程對學生這種核心職業能力的形成,甚至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支撐作用。如果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的代價是削弱專業基礎課程的功能,結果將得不償失。既然課時的減少不可避免,改革課程以提高其效率就顯得十分迫切。
幾年前,我院就開始了醫學基礎課程的改革嘗試。改革的方向主要在:相關課程的合并,如人體解剖學、組織學和生理學合并為正常人體結構功能學,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合并為人體機能學;嘗試應用PBL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等。將幾門內容上關系密切的基礎課程合并,有利于師資和教學設施等的合理利用、避免部分課程間內容的重復和脫節,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有一定幫助。但由于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大班授課,課程內容多,課時緊張,且醫學相關類學生其他課業負擔也很沉重等,種種原因限制了這些教學方法的發揮。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改革僅僅局限于原有醫學院校課程體系框架,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進行改良。
課程教學是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這是一個人人皆知卻最容易被忽略的課程改革基本點。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能力為目標,這是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有根本性的差別的。因此,我院醫學營養專業《人體機能學》課程主講教師與該專業的帶頭人、相關以及專業課程主講教師一起組成研究團隊進行探索,將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定在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角度全面評估原課程的課堂教學目標和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重新整合課程內容、修訂該專業的本課程教學大綱。研究團隊還成功申報了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醫學營養專業〈人體機能學〉課程內容評估的研究》。
本課程改革屬于醫學營養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一個部分。研究團隊成員共同參與先前已經開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各個環節,包括社會需求調查、職業崗位群的確定、崗位知識能力素質的分析、校內外課程體系的建立以及各職業核心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等。
課程改革分以下步驟進行:(1)對原《人體機能學》課程的課堂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點按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分類進行全面分解。(2)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根據對本課程后續內容、對后續專業核心課程、對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學生的后續發展等幾方面的支撐作用,評估各知識點的價值。(3)根據各知識點的價值,調整教學目標要求,刪減無價值或可替代的知識點,引入專業案例,依據后續核心專業課程和崗位能力的需要添加適合本課程教學的知識點。(4)在形成新的課堂教學目標并估算課時,進行充分的論證后,修訂課程教學大綱。(5)建立課程知識點評價數據庫。其中,第2、3步驟由全體研究團隊成員逐項反復研討進行論證,其余步驟由人體機能學課程團隊主導完成。
目前已基本完成對本課程原知識點的分解、評估以及新知識點的添加工作。初步估算,由于刪除了部分知識點和調整了部分教學重點,新的課堂教學目標按課時計算可減少約15%~20%。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重點的確定得到了相關教師與行業專家的肯定。
基礎課程教師融入專業培養團隊是此次課程改革的主要特色 在我院以往的課程改革中,基礎課程團隊內部經常探討的主題也是如何結合專業培養人才,基礎課教師也經常與專業課教師交流。但是基礎課程團隊和專業課程團隊是相互隔離的。這種探討和交流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本位特點,往往各執一詞,分歧多于共識,效果受到限制。毋庸置疑,基礎課教師在本課程教學中有一定的專長。一旦成為專業人才培養團隊中的一員,其教學理念和視野不再受學科的束縛,這種專長在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教學的執行中便能發揮更大的效用。
精簡課程內容只是本次課程改革研究的一項成果 這次課程改革一個重要方面是課程不再受學科的限制,內容選擇的角度和標準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中,每一個教學重點都有明確的意義,課程成為了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內容選擇也比較注重知識前后的繼承關系,注重課程內部結構的完整性。課程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元素也得到了保留。
新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內容改革也只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部分。合理而適當的課程內容可以為各種教學方法改革的實施提供方向指引和便利條件。因此,從人才培養體系的需要出發選擇教學內容,按教育教學規律組合課程內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基礎。
[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OL].(2005-11-09).http://news.163.com/05/1109/17/224PVV520001124T_2.html.
[2]劉玲華.醫學基礎課程模塊式教學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3):13-14
[3]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
G718
A
1672-5727(2011)05-0039-02
觹本文系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醫學營養專業〈人體機能學〉課程內容評估研究》(課題編號:YGH09161)的部分成果
李偉東(1965—),寧波天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及基礎醫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