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樓 勇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高職運用職業信息做好學生就業指導的思考
王 楠 樓 勇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校就業工作壓力空前。當前高校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能力還不夠強,職業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利用不充分。因此,亟需加強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宏觀規劃,加強隊伍建設,拓寬和完善信息交流渠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高職學生;就業指導;職業信息;問題與對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每年的高校畢業生數量都在迅速增加,2005~2009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分別為338萬、413萬、495萬、559萬和611萬,預計2010年將達到652萬,10年的時間畢業生增加了近6倍,其中高職畢業生超過半數。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成為民生問題中的一個焦點。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因此,有效地做好高校學生的就業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筆者擬針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就如何應用職業信息做好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進行探討。
職業信息 職業信息不僅包括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和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而且包括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傳遞的有關職業方面的信息,如經濟發展形勢報告,職業結構的調整與變化趨勢,國家或行業等有關機構制定的就業相關政策、法規、行動計劃與策略,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人事機構改革方案,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狀況和崗位待遇等。職業信息作為信息的一種類型,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其中價值性、時效性和指導性等特征在職業信息中有較顯著的體現。
就業指導 人們通常將就業指導理解為幫助擇業者根據其個人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職業的過程。但對這一解釋的理解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開展的職業指導可以定義為狹義的職業指導,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僅是為畢業生介紹就業形勢和政策、向畢業生傳遞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指導就業方法、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牽線搭橋等。而沒有“授之以漁”,引導大學生從廣闊的視野審視個人職業問題,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為中心,幫助其正確進行人生定位,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
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不僅要對個人信息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同時還要對招聘信息、就業政策等進行廣泛了解,只有及時地掌握大量的職業信息,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主動權。應用職業信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指的就是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將了解和掌握的相關職業信息與大學生的個人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準確地把握職業信息反映的客觀規律,有效地利用職業信息,對大學生的職業準備施加良好的影響,對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產生積極的作用。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其中第四章“就業服務和管理”中提出了建設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及相關設施、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提供免費服務等職業信息應用方面的內容,表明國家對應用職業信息促進就業的重視,職業信息應用進入了新階段。
同時,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職業信息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就業指導課納入教學計劃,在已開展的就業指導課中,很多高校已經把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相關數據的分析作為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教育的一種手段搬進了課堂,就業形勢、政策宣講、求職技巧、方法指導也已經成為就業指導的固定內容。
但是,目前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應用職業信息的整體水平還不夠高,職業信息的應用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存在著一定的局限與不足,不能充分地發揮職業信息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能動作用。
職業信息的作用雖然被認同,但認識不夠 雖然大多數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日益重視,但往往只停留在對學生畢業前的短期輔導上,就業指導工作不能貫徹始終。如學生職業素質測評不能充分應用,職業素質教育不能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涯,就業指導課內容空洞或課時不夠等。許多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者還只是把就業技巧指導、就業信息發布、相關政策傳達、幫助畢業生就業作為主要工作,而忽視了其背后深厚的理論支撐和更多的教育內容,如各類技能技巧及學生就業要做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各項準備等。
職業信息的傳播渠道不通暢 在信息傳播上,有些學校與外部聯系缺乏,對宏觀政策、經濟信息、企業需求研究不夠,不能正確地制定學校宏觀就業政策并落實就業指導。在向學生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存在準確度不高、實效性不強、反饋度過低等問題。尤其是在發布企業需求信息時,一條信息經過若干個轉播點到達學生手里之后,準確性、實效性都已經下降了。另外,信息發布后缺少必要的回饋,使就業指導工作者不能掌握學生與企業的洽談情況,對彌補工作缺陷、提高工作效率造成了重大障礙。
師資專業化程度不高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隊伍主要由高校就業工作人員、專職學生工作人員(輔導員)、業務教師、校外職業指導專業人士等構成,其中各類兼職人員較多,專職職業指導人員較少。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指導人員精力有限,職業指導人員中校外人員較少,而校內人員在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及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仍不夠全面。
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要繼續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涯是學生從學生時代過渡到社會職業人階段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在校園中必須根據各自的情況做好就業前的全方位準備。目前,不少學校已經在一年級階段進行了學生職業能力測評,一定程度上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職業能力測評結果的應用還不夠。學校、系部就業指導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測評結果,結合學生家庭環境、當地社會環境及專業方向分析規劃每位學生的職業生涯。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學校應該明確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每半年或在關鍵時期,要求學生自我總結并對照規劃尋找差距,及時調整方向。指導教師在每學期初要對學生的發展現狀作出分析,根據學生的能力、環境、性格等因素的變化及時與學生共同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學生職業素質不是通過一兩門指導課、通過三五天培訓就能夠形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始終。新生階段主要是認知階段,要求學生對自己、專業、學校、行業有個比較具體的認識,明白本專業從事的工作崗位有哪些,都有些什么工作任務,自己是否適合。要結合學生的職業測評,對不適合做本專業工作的學生要慎重地指導其調整職業發展方向。二年級是學生專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可通過實習實訓、參觀實踐、專家講座等活動加強職業意識的形成。這個時期對那些對本專業不感興趣的學生要格外關注,這部分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沉溺于小說、游戲,二是忙于社會活動,容易出現曠課、掛科等現象,嚴重者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和退學的想法。因此,學校要關注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是否有發展。三年級階段涉及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重大任務,這個階段直接影響專業能力的水平,也直接關系到專業對口就業率,就業指導教師要及時與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頂崗實習單位溝通,準確掌握職業信息,從引導、關愛學生的角度解決學生在實際中碰到的問題,提高對口就業率。
構建有效的職業信息傳播渠道 要建立校企信息的雙向交流渠道。學校層面可以與政府、教育人事部門、行業協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簽訂相關協議、定期拜訪、電話溝通等形式,獲取真實、及時、有效的宏觀職業信息。同時,要與主要用人單位建立緊密的人事信息交流關系,用人單位的主要業務方向、崗位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要能夠及時掌握;學校專業情況、畢業生情況也要及時地通過媒體、信函、電子郵件等方式積極送達用人單位。系部、專業要建立對口就業企業交流途徑,重視與用人單位負責人的情感溝通。要暢通校內職業信息傳播途徑,學校獲取外部重要職業信息后,要通過會議、公告、制度等形式,及時將信息傳遞到相關的部門和人員。系部、教研室、教師在掌握信息后要根據需要通過相關人員及時發布。要建立學生就業信息數據庫。每個班級或專業要建立必要的學生信息庫,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就業意向、就業狀態等。教師在獲取外部崗位就業需求后應根據學生的就業狀態、專業能力等有選擇地通知相應的學生參加應聘,切實提高企業招聘、學生應聘的成功率。學生應及時地將自己的信息反饋給就業指導教師,以此及時更新學生信息數據庫,確保數據庫內容的時效性、準確性。
有效利用職業信息 要根據國家、地方、行業的政策及發展需求等信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要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條件、能力確定就業預期,合理進行崗位定位,著眼高處,立足一線,努力避免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處理好就業與擇業的關系。調查表明,畢業生的第一、二份工作對今后若干年的職業生涯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就業崗位符合自己的特長、愛好往往能夠比較快地獲得成功,在前期就業過程中,選擇行業時要盡量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長,在具體企業的選擇上,可以先就業的心態盡早找到第一份工作。職業教育是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高職畢業生在21世紀有著廣闊的發展天地。高職是本科與中專,“白領”與“藍領”的銜接體,高職畢業生要吃得起苦、扛得起擔,在企事業單位技術升級、服務轉型等重大任務中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建立專兼結合的就業指導工作師資隊伍。學校要有數量相當的專職人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安排相應經費用于業務培訓、考察學習等。要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工作機構,研究國家政策,掌握地方情況,收集行業信息,制定學校宏觀就業指導工作制度,指導系部、專業完成就業指導工作任務。系部應有專人負責落實就業指導工作任務,要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員工尤其是班主任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積極性,利用其廣闊的社會資源,制定適當的獎罰措施,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
就業指導工作是學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其質量直接關系到畢業生的個人發展,也影響到家庭和諧、社會穩定。高校的領導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通教職員工都應該高度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全面、準確、及時掌握和利用職業信息,合理指導規劃學生的職業生涯,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承擔相應的職責,做出應有的貢獻。
[1]黃明睿.職業信息在高校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32).
[2]陳雅琴.試論職業信息的應用——應用職業信息做好高校就業指導工作[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4).
[3]林志楨.職業信息在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09,(4).
[4]王瑞,等.職業信息在高職畢業生就業等方面應用的現狀及建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6).
G715
A
1672-5727(2011)05-0066-02
王楠,(1983—),女,浙江臺州人,碩士,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國家職業指導師,主要從事高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