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李春梅,曹文超
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護理專業學生就業不良傾向探析及應對
劉 穎,李春梅,曹文超
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一向緊俏的護理專業畢業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部分護理專業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良傾向,直接影響了就業的成功率。本研究通過分析不良傾向的成因,探討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有效措施。
護理專業學生;擇業不良傾向;應對措施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護理專業的就業狀況相對其他醫學專業來說,雖說還比較樂觀,但是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部分護理專業的畢業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準確定位自我,及時調整心態,但仍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正視現實,在擇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良心理傾向,制約了他們的擇業。筆者試就當前護理專業學生的擇業不良傾向進行分析,并對此給出相應的對策。
1.1 缺乏主動
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就業中缺乏主動意識,依靠家人、親友或者期待著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提供的相關信息,自己不能主動出擊,尋找就業的機會。
1.2 尋求安逸
護士職業相對還是很辛苦的,很多畢業生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味追求安逸穩定,就業時眼光只盯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不愿意到基層去,這與我國農村基層對護理人才的需求現狀背道而馳[1]。
1.3 猶豫不決
有的大學生由于閱歷淺,經歷少,遇事缺乏主見,沒有決策能力。在擇業時面對多種選擇,時常會有思前想后、猶豫不決的表現,往往在徘徊茫然中錯失良機。
1.4 百般挑剔
部分畢業生綜合能力強,自身外在條件也很優越,內心對就業的期望值相對較高,這樣的學生往往在盲目自信、百般挑剔中與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擦肩而過。
1.5 盲目自卑
有的學生只看到自身的不足,甚至夸大自身的不足;有的畢業生在求職路上一旦受挫,悲觀失望,一蹶不振,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盲目自卑,裹足不前。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一些不正之風和不良思潮等都在腐蝕著當代大學生,反映在擇業觀上,就會出現互相攀比、好高騖遠、追逐名利、盲目自信等思想。加之部分學生受保守思想觀念的束縛,喪失競爭力,這些心理都是導致畢業生在擇業期間產生各種困惑和不良傾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還在于畢業生自身。
2.1 個體的人格因素
人格功能理論認為,個體在面對環境,保持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其人格所決定的特征性風格[2]。人格因素影響人們對社會支持的感知。具有高社會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是以積極的心理反應為主,積極地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具有較低的社會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相反,以消極的心理反應為主,消極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等。
2.2 處于心理半成熟期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從青少年到成人期的轉化階段,雖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是心理成熟相對滯后,遇事心理承受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差,這種半成熟性,使學生容易產生心理發展方面的問題,滋生不良情緒[3]。
2.3 專業思想不穩定
目前,社會上有很多人對護士這一職業評價很低,社會公眾對其也沒有充分認可,這常常會影響到護理專業大學生的專業思想牢固程度,甚至有的畢業生在離畢業時仍處于動搖、徘徊、困惑階段,以致喪失就業的信心。
2.4 素質的欠缺
毋庸諱言,多數用人單位看中的還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高,其就業成功率也就相對較高。相反,部分素質欠缺的學生在求職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坎坷自然會多一些,如果不能直面現實,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勢必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2.5 定位不準確
從過往的畢業生擇業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許多學生并非非常優秀,卻找到了合適的單位,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自我定位準確、恰當。有的學生不能客觀、適度地評價自己,對自己定位不準,眼高手低,人為地給自己的求職道路設置障礙,增添麻煩。
3.1 從政府的角度看
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首先,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來增加對大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快就業制度和人事、戶籍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繼續加大對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導向與保護,根據區域經濟情況的不同做出必要的政策傾斜,加大相關就業政策落實的力度,盡量縮小各地區就業政策上的差別。同時,抓住西部大開發、新農村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等有利時機,制訂和完善各種優惠政策,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并吸納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業。
3.2 從畢業生的角度看
3.2.1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隨著醫學的發展,高新技術的應用,系統化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對護理人才的知識、技能、職業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多下功夫,早做準備,夯實擇業基礎,練就較強的綜合能力。作為一名未來的護理工作者,尤其要不斷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3.2.2 學會正確認知自我 畢業生要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綜合能力,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缺點和短處,要有比較清晰的了解,使自己設定的擇業目標與自身所具備的實力相當,一切從自身的特點、能力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發,找到能夠充分發揮才智,充分挖掘潛力,有利于健康成長,順利成才,且與職業意向與社會需求相吻合的單位,做到人職匹配。
3.2.3 更新就業觀念 社會形勢的發展、就業環境的變化,要求護理專業畢業生必須更新就業觀念,大膽、主動地尋找能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地方,摒棄那些保守心理、依賴心理、從眾心理,培養競爭意識,強化競爭心理。廣大的農村地區、邊遠地區、社區等對護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施展才華的空間廣闊,畢業生應該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理念,到基層去,到社區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展鍛煉自己。
3.3 從高校的角度看
3.3.1 改革護理教學 現代護理觀要求護士向服務對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體護理,護理場所從醫院擴大到社會、家庭[5]。為適應21世紀人人都享有衛生保健的需求,高級護理專業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更加優化。高校應增加與護理專業密切相關的人文社會學科及公共衛生知識方面的內容;根據市場需求開設老年護理、社區預防保健護理、臨終關懷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護理、涉外護理等方面的專業課程,以適應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要。
3.3.2 提高就業指導的能力 就業指導是一門學問,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提高就業指導者的專業素質,幫助畢業生充分了解就業形勢,熟悉就業政策,調整就業預期,提高求職技巧,使就業指導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幫助不同專業的畢業生解決擇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3.3.3 高度重視心理輔導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會隨著就業問題的發展變化而層出不窮,同時,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所以在就業心理方面所呈現的問題也愈加復雜。一方面大學生要學會自我調試,學會正確應對挫折,同時也要學會求助別人。另一方面對大學生有效的心理輔導也是必不可少的[6]。高校應高度重視培養畢業生健康積極的就業心理,要及時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在求職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還要加強研究與總結,逐步建立起畢業生就業心理預警機制和輔導體系[7-8]。
在解決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不良的過程中,社會、高校、大學生三個層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就業不良傾向勢必會得到扭轉。
[1]付偉,劉婷婕.應屆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8,23(8):56.
[2]陳仲庚.人格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17-152.
[3]王威,周文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發展方向[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3,5(3):289.
[4]陳妙研,王海燕,祝一虹.醫學院校護理本科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相關分析[J].醫學與社會雜志,2003,16(3):43.
[5]劉可.護理專業本科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初探[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6):20.
[6]康玉聞,劉莉,廖仲茵.不同應對方式對實習護生擇業前心理反應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0,10(8):81-83.
[7]許慶敏.關于護理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現代醫院,2008,8(1):137-138.
[8]李卓成,陳靜,王開倫.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分析[J].醫學綜述,2009,15(18):2876-2877.
R395.6
A
1673-7210(2011)08(b)-095-02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研究》成果(編號:09JDSZ3030)。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