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春 王愛紅 趙新娜 任翠仙
山西省汾陽醫院,山西 汾陽 032200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對在山西省汾陽醫院心內科住院的116例冠脈介入 (PCI)患者采用“知、信、行”三級目標模式進行健康教育,以期為尋找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按冠心病診斷標準,確診為冠心病并行PCI術患者116例,其中男72例 ,女44例;年齡28~76歲,平均(54.36±5.28)歲;所有患者既往無冠心病介入診療史,同意參加本研究。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兩組年齡、文化程度、病情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實驗組對患者進行全程健康教育。根據健康教育“知、信、行”三級目標的理論模式,在術前2天開始對患者進行認知重建、信念培養和行為干預。具體方法:①疾病相關知識教育:于手術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冠心病與心臟介入手術知識講座、發放宣教手冊、典型病例示范、觀看手術視頻等,詳細講解相關知識。②健康信念的培養,由于PCI手術是一項新興技術,部分患者不認為該手術是診斷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部分患者對手術存在風險及術后康復過度擔憂,產生恐懼、焦慮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多與患者交流,給患者真誠的理解和支持,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客觀詳細的回答,消除心理顧慮。③健康行為的支持,對患者進行飲食運動行為、服藥行為、心理調試行為訓練。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幫助其發現自身的不良行為,有計劃性地開展行為干預。
1.3 評價方法 ①比較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②根據健康教育“知、信、行”三級目標理論模式,結合臨床實際制定PCI手術健康評價指標項目表。內容為患者的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3個方面的19項指標和4個效果等級。兩組患者均于出院前進行調查。采用統一指導語說明調查目的及問卷填寫要求。發放問卷116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a=0.05。
2.1 兩組對健康教育的滿意程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對健康教育滿意程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信念、行為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信念、行為比較

內容 實驗組 對照組P明確 比較明確 不夠明確 不明確 明確 比較明確 不夠明確 不明確能清晰表達自我感受6 28 15 9 2 12 31 13 <0.05主動尋求手術知識意愿 13 27 11 7 5 10 29 14 <0.05對手術及治療有信心 19 28 6 5 1 20 29 8 <0.01控制危險因素可延緩病情進展 25 23 10 0 18 20 18 2 <0.05定期監測病情是必要的 19 27 10 2 10 21 11 6 <0.05愿意長期甚至終身治療 17 27 11 3 9 17 18 11 <0.05行為參與制定術后康復計劃 12 25 20 1 5 22 22 9 <0.05保持平穩樂觀情緒面對疾病 16 21 18 3 7 15 30 6 <0.05術后戒煙戒酒 15 22 14 7 13 17 17 11 <0.05術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17 28 9 4 10 14 24 10 <0.05術后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進行運動 12 29 8 9 9 15 26 8<0.05術后堅持長期服藥 11 34 11 2 8 20 18 12 <0.05術后定期監測血壓血脂8 17 28 5 3 9 32 14 <0.05
冠狀動脈造影術及支架植入術等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是診斷、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仍有許多冠心病患者對介入治療知識不夠了解或認識偏差,不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從而延誤了冠心病診斷治療的最佳時機。或者手術后不進行二級預防,導致再次發病。
“知、信、行”模式是改變人類健康相關行為的模式之一,它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過程,即知識—信念—行為。知 (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 (促進健康行為)是目標[1]。人從接受信息到行為改變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行為改變都會受阻。人類行為的形成受到生物、心理、社會等因素制約,人們的知、信、行并不會完全協調,因此,要運用健康教育理論分析了解人們影響健康行為的因素幫助患者樹立信念,自覺采納健康行為[2]。依照以患者“知、信 、行”三級目標理論模式的轉變 ,即知道健康信息、健康信念認同、健康信息轉變、采納健康行為的改變,可用來衡量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3]。
本研究根據“知、信、行”三級目標理論模式對PCI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介入手術有正確、清楚的認識,建立積極的健康信念,行為上更好地配合治療。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大多數條目優于對照組(P<0.05)。
表1顯示,實驗組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成功治療疾病的關鍵,在對患者傳授健康知識、糾正信念、指導健康行為的過程中,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有助于患者健康信念的培養和健康行為的形成,使知、信、行處于良性循環中。
[1]包家明,霍杰.護理健康教育概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12-223.
[2]劉純艷.于美渝.趙艷利,等.運用信念模式評價1215名婦女乳腺癌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683-686.
[3]陳紅宇.倪利蓉.劉桃英,等.醫院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