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鹽城生物工程分院,江蘇 鹽城 224051)
用數控銑削加工錐大類零件時,通常采用銑刀進行分層切削,擬合成形。在加工過程中,刀具的中心軌跡和零件輪廓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倒角與倒圓的輪廓滿足分層切削的特點。本文以具體零件為例,詳細分析其形狀特點,將刀具軌跡與加工輪廓之間的不重合用變量補償G10指令表示,將輪廓并進刀具路徑,運用宏程序生成數控程序,為有關零件數控編程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G10 L12 P R D的幾何補償值編程格式
P:刀具補償號,
R:絕對值指令(G90)方式時的刀具補償量;
增量值指令(G91)方式時的刀具補償值為該值與指定的刀具補償號內的值相加之和(刀具補償值)。
使用G10指令,通過編程的方法進行數據設定,變更刀具補償值,使刀具運動的每一層輪廓軌跡符合緯圓的基本規律,倒角與倒圓就是應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編程與加工的。
加工如圖1所示的工件,在內孔上加工R 4 mm的倒圓。
(1)要求加工內孔倒圓R 4 mm,內孔Φ 60 mm已加工好。零件的裝夾采用平口鉗裝夾。針對圖紙要求,給出加工方案一為用立銑刀銑內倒圓角面;方案二為用球刀銑內倒圓角面。
圖1 加工工件示意圖
(2)刀具選擇。
方案一為用立銑刀Φ 16 mm;
方案二為用球銑刀Φ 10 mm。
(1)方案一(如圖2所示)。
圖2 加工方案一圖示
圖中,
#1為角度變量;
#2為倒圓角半徑;
#3為刀具半徑;
#4=#2*[1–cos[#1]]為刀具切削刀尖到上表面的距離;
#5=#3–#2*[1–sin[#1]]為刀具中心線到已加工側輪廓的距離。
O1001(立銑刀ф16倒角)
N10 G54 G90 G17 G40
N20 G00 Z100
N30 M03 S800
N40 G00X0Y0
N50 G00Z5
N60 G01 Z0 F80
N70#1=0(角度變量)
N80#2=4(倒圓半徑)
N90#3=8(刀具半徑)
N110 WHILE[#1LE90]DO1
N120#4=#2*[1-cos[#1]]
N130#5=#3-#2*[1-sin[#1]]
N140 G01Z[-#4]F60
N150 G10 L12 P1 R#5
N160 G90 G41 G1 D01 X30 Y0 F50
N170 G02X30Y0I-30J0F120
N180 G40 G1 X0 Y0
N190#1=#1+0.1
N200 END1
N210 G00Z150
N220 X0Y0
N230 M05
N240 M30
(2)方案二(如圖3所示)。
圖3 加工方案二圖示
圖中,
#1為角度變量;
#2為倒圓角半徑;
#3為刀具半徑;
#4=[#2+#3]*[1–cos[#1]]為球銑刀刀位點到上表面的距離;
#5=[#3+#2]*sin[#1]–#2為球銑刀刀位點到已加工側輪廓的距離。
O1002(球銑刀準10倒角)
N10 G54 G90 G17 G40
N20 G00 Z100
N30 M03 S500
N40 G00X0Y0
N50 G00Z5
N60 G01 Z0 F80
N70#1=0(角度變量)
N80#2=4(倒圓半徑)
N90#3=5(刀具半徑)
N110 WHILE[#1LE90]DO1
N120#4=#2*[1-cos[#1]]
N130#5=#3-#2*[1-sin[#1]]
N140 G01Z[-#4]F60
N150 G10 L12 P1 R#5
N160 G90 G41 G1 D01 X30 Y0 F50
N170 G02X30Y0I-30J0F120
N180 G40 G1 X0 Y0
N190#1=#1+0.1
N200 END1
N210 G00Z150
N220 X0Y0
N230 M05
N240 M30
加工如圖4所示,在內孔上加工C5 mm的倒斜角。
圖4 加工倒斜角圖示
(1)要求加工內孔倒斜角C 5 mm,內孔Φ 60mm已加工好。零件的裝夾采用平口鉗裝夾。針對圖紙要求,給出加工方案一為用立銑刀銑內倒斜角面;方案二為用球刀銑內倒斜角面。
(2)刀具選擇。
方案一為用立銑刀Φ 16 mm;
方案二為用球銑刀Φ 10 mm。
(1)方案一(如圖5所示)。
圖5 加工方案一圖示
圖中,
#1為深度變量;
#2為倒斜角角度;
#3為刀具半徑;
#6為倒角的高度;
#4=#1為立銑刀刀尖到上表面的距離;
#5=#3–[#6–#1]*tan[#2]為立銑刀中心線到已加工側輪廓的距離。
O2001(立銑刀準16倒角)
N10 G54 G90 G17 G40
N20 G00 Z100
N30 M03 S500
N40G00X0Y0
N50 G00Z5
N60 G01 Z0 F80
N70#1=0(深度變量)
N80#2=45(倒角角度)
N90#3=5(刀具半徑)
N100#6=5(倒角高度)
N110 WHILE[#1LE#6]DO1
N120#4=#1
N130#5=#3-[#6-#1]*TAN[#2]
N140 G01Z[-#4]F60
N150 G10 L12 P2 R#5
N160 G90 G41 G1 D02 X30 Y0 F50
N170 G02X30Y0I-30J0F120
N180 G40 G1 X0 Y0
N190#1=#1+0.1
N200 END1
N210 G00Z150
N220 X0Y0
N230 M05
N240 M30
(2)方案二(如圖6所示)。
圖6 加工方案二圖示
圖中,
#1為深度變量;
#2為倒斜角角度;
#3為刀具半徑;
#6為倒角的高度;
#4=#1+#3*[1–sin[#2]]為球銑刀刀位點到上表面的距離;
#5=#3*cos[#2]– [#6–#1]*tan[#2]為球銑刀刀位點到已加工側輪廓的距離。
O2002(球銑刀準10倒角)
N10 G54 G90 G17 G40
N20 G00 Z100
N30 M03 S500
N40 G00X0Y0
N50 G00Z5
N60 G01 Z0 F80
N70#1=0(深度變量)
N80#2=45(倒角角度)
N90#3=5(刀具半徑)
N100#6=5(倒角高度)
N110 WHILE[#1LE#6]DO1
N120#4=#1+#3*[1-SIN[#2]]
N130#5=#3*COS[#2]-[#6-#1]*TAN[#2]
N140 G01Z[-#4]F60
N150 G10 L12 P2 R#5
N160 G90 G41 G01 D02 X30 Y0 F50
N170 G02X30Y0I-30J0F120
N180 G40 G1 X0 Y0
N190#1=#1+0.1
N200 END1
N210 G00Z150
N220 X0Y0
N230 M05
N240 M30
G10指令在數控加工宏程序編程領域,具有獨特的用途,特別在需要分層加工各個場合,體現了很大的作用。
[1]李云龍.數控加工實例精解[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FANUC Oi-MC操作說明書[K].北京: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2009.
[3]陳海舟.數控銑削加工宏程序及應用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