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友貴
(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工程公司鉆井二公司,遼寧 盤錦 121207)
本文所分析的模型,為如圖1所示的一承受雙向拉伸的有限寬度薄板[1],其尺寸為20 mm×20 mm,小孔的半徑為R 1mm,均布載荷q=1000 Pa,薄板厚度為0.1 mm。材料的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屬性為:材料屬性為彈性模量E=2×1011Pa,泊松比為0.3。針對上述問題,對其應力、疲勞壽命進行分析。
結構失效的主要形式,有磨損、斷裂、腐蝕、變形、疲勞破壞等,而疲勞破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結構破壞經常發生在有缺口的應力集中的地方,故對如圖1所示的有小孔的結構進行疲勞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2]。

圖1 受力模型

圖2 材料的循環次數與應力強度曲線
圖1所示模型結構較為簡單,故選取整體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單元類型選擇“Quad 8node 82”,采用智能劃分網格2級水平劃分單元,施加邊界條件如圖3所示,應力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可以看出,圓孔處發生了應力集中,應力由平均的1000 Pa急劇增加到2992 Pa,最大應力分布在圓孔的上下兩側。有限元計算結果與彈塑性力學理論計算結果基本一致,說明該模型應力計算基本正確,為疲勞壽命計算奠定了基礎。

圖3 整體模型添加約束與加載圖

圖4 模型應力圖
疲勞壽命是指結構或機械直至破壞所作用的循環載荷的次數或時間[3]。常用的疲勞分析方法,有局部應力應變法、名義應力法、應力場強度法等[4]。本文借助ANSYS疲勞分析模塊,采用局部應力應變法進行分析。通過彈塑性有限元法或其他方法,計算危險部位的局部應力應變譜,對照材料的疲勞性能數據曲線,應用疲勞累積損傷理論,估算模型危險部位的疲勞壽命。
ANSYS的疲勞分析,主要在于運用通用后處理進行設置分析。其主要步驟如下:
(1)應力分析計算后運用通用后處理器POST1確定危險部位的節點位置。本文第一節已經分析了模型的應力狀態,小孔的上下邊界處,即6和8兩節點出應力最大,是本模型的最容易破壞的部位,分析了這兩個節點處的疲勞壽命,就可以知道整個模型的壽命。
(2)疲勞設置。本模型具體操作如下:
一是輸入S-N曲線,二是由坐標值得到節點號,在參數設置中輸入 n_num=node(10,11,0),回車得到該坐標值的節點號“6”,并指定該節點為該模型的危險部位,從數據庫中提取該節點的應力值;
(3)存儲事件和關心位置的應力,并指定事件的重復次數和比例系數。本例經過試算,確定該事件的重復次數為100次;
(4)疲勞壽命估算。根據Miner疲勞累積損傷理論,由累積損傷值等于實際循環數與許用循環數的比值,求出危險部位的疲勞壽命。
經過計算得到ANSYS疲勞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在給定的載荷條件下,載荷的應力幅為3006.7 Pa。由分析可知,該模型的累積損傷值為1。由于累積損傷值等于實際循環數與許用循環數的比值,而所設定的實際循環數為100次,所以可知該模型的壽命為100次。

圖5 疲勞計算結果輸出
實際工程中有很多常見的帶小孔的有限寬度薄板的模型,對其進行疲勞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本文借助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的疲勞分析模塊,采用局部應力應變法,對所研究模型的疲勞壽命進行了估算,為含有小孔應力集中的結構疲勞安全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1]馬秀花,徐小兵.含小圓孔的有限寬度薄板不同有限元模型結果對比分析[J].機械工程師,2011,(2):101-102.
[2]趙光菊,鐘蜀暉.基于ANSYS的TA6V鈦合金SENT試樣疲勞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4(3):419-423.
[3]姚衛星.結構疲勞壽命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4]韓 楊.兩種常用疲勞壽命估算方法的可靠性對比[J].山西建筑,2008,34(3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