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及紅,楊志純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閥控式鉛酸密封蓄電池(VRLA)被大量應用在通信、電力和金融等行業,其合理地進行維護與保障蓄電池的正常工作,已成為當前使用中的重要問題。若一組電池中有某一塊電池突然容量變得很低,那么該組電池就有可能使系統遭受破壞,數據丟失,后果不堪設想。
本電路設計是以單片機C8051F04為控制核心,完成閥控式鉛酸密封蓄電池巡檢電壓、電流、溫度等數據檢測[1]。通過對檢測數據的分析,實現對故障電池的修復處理。圖1為UPS蓄電池組自動檢測/修復儀設計方框圖。

圖1 UPS蓄電池組自動檢測/修復儀設計方框圖
為了保證系統正常工作,蓄電池組必須定期檢測,實時掌握各個單體電池的健康狀態,才能防范于未然。根據國際上已公認的“蓄電池內阻值是電池的最佳預警參數”的這一結論(IEEE std 1188-1996),只要實時地檢測出電池的內阻,才有可能把由于電池故障產生的巨大事故解決在萌芽之中。VRLA電池的電阻組成是復雜的,它包括電池的歐姆電阻、濃差極化電阻、電化學反應電阻及雙層電容充電時的干擾作用等。在不同的測量點和不同的時刻測量時,所包含的組成成分也是不同的[2]。
目前國際上有三種基本的蓄電池內阻檢測方法:直流動力負荷法;交流傳導法;多頻率的電化學阻抗光譜法。以上方法都是建立在電池內阻反映電池負載電流能力基礎上進行的[2]。這里以“交流傳導法”為例,論述怎樣實現蓄電池組定期測試其內阻的方法。
剩余容量和電池內阻有一定的固定關系,特別在電池容量不足50%時,內阻值會迅速下降,因而根據電池的電阻值或電導值來判斷電池容量則有很好的一致性。
導入一個固定頻率的交流信號到蓄電池中(通常為1 kHz信號),估算電抗時,XC=1/ω0C,當頻率 f0確定后,ω0即為確定值。電容量越大的電池,C容量值也越大,電抗值XC就越小,輸出的電壓變化值ΔU就越小,取出相應電流值I,即可得到實時電阻值R內,R內=ΔU/I。
蓄電池中交變測試信號的產生、放大和對應脈動電流的采樣電路設計的信號放大電路如圖2所示,蓄電池的內阻(包括其金屬內阻和電化學內阻)的增加導致蓄電池實際容量的減小。電化學內阻與蓄電池電容、電感有關,而電感影響甚微,電容影響較大,新電池容抗小,報廢電池容抗大[3]。當交變的脈沖電壓加到蓄電池上時,在新電池和報廢電池上就有著不同幅值的交變信號,這個信號經過運算放大器U23和U24(OP-07)放大后,送往CD4066B集成塊,完成交變電壓測試信號和電流信號采樣的切換。在交變的測試信號ΔU加到蓄電池的同時(即GNDA與地相連,CEAS與CEBS相連),疊加在電池上的脈動電壓通過電阻R9和電位器RW 4分壓加到芯片CD4066B切換開關上,這個被測的模擬電壓與該電池的實時電流I成線性關系,得出電流I值后,即可通過R內=ΔU/I,計算電池內阻值。

圖2 蓄電池交變測試信號放大邏輯電路
落后的電池大部分是因為極板結晶導致容量下降,在使用中這種化學故障比較常見,其物理故障(如極板短路等)一般較少見到。目前,常見的恢復電池容量的方法是:對落后電池進行大電流恒流放電,以后再進行大電流恒流充電,以激化電池極板失效的活性物質,使電池活化,以提升落后電池的容量。
單回路恒流放電時,端電壓檢測電路如圖3所示,航空插頭HD-1和DY1-7與蓄電池的正極相連,HD-4和DY1-8與蓄電池的負極相連,測量時,蓄電池的電壓通過DY1-7和DY1-8在電阻網絡中分壓取樣后送往比較器U21A,放大后送CPU的微位處理器AIN2.0(P1.0)進行模數轉換,測量所測電池在線工作電壓。
CD4066B 為模擬開關,P6.2、P6.3、P6.4 分別為 5、7.5、10 A的放電電流檔位,與對應的J1、J2、J3的可調電位器相連。以確定比較器TL084CN對應于不同電流的不同電位,也就是說,放電電路中的U23-3腳,其電位依放電電流大小而定。當5 A放電電流檔P6.2點的電位為高時,J1的中心抽頭取出預置電流值的相應電位,送到放電電路中的U23-3腳,從而確定了恒流放電的最大值[4]。

圖3 放電模塊邏輯電路
恒流放電電路中,MQ25為n型溝道的場效應管,其電流的大小取決于加在場效應管柵源間的電壓脈沖寬度的大小,柵源間的電壓脈沖寬度越大,從漏極D流向源極S的電流就越大,柵源間的電壓脈沖寬度越小,從漏極D流向源極S的電流就越小,柵源間的電壓脈沖寬度為0時,MQ25場效應管截止[4]。
R222電阻端的電平由CPU的P6.7腳控制,為高電平時使三極管(1Q1)飽和,集電極電位接近0電平,經過U24兩極反向后,仍為0電平,場效應管(MQ25)截止,電阻R222端為低電平時,三極管(1Q1)截止,其集電極電位受比較器U23-1的控制,由于U23-3的電位已由設定值J1-2預置,于是MQ25場效應管有電流流過。流過的電流經過取樣電阻(I1R1)產生壓降,通過取樣電阻(I1R2)分壓后送往U23的6腳,隨著放電電流的增加,U23的第7腳電位越來越高,送往后級第2腳的電位也越來越高,當與第3腳的設定值相等時,比較器輸出為0電平,使MQ25場效應管關閉。P1.1可作為恒流充電時速度快慢的控制信號使用,為低電平時,放電速度慢,為高電平時,充電速度加快[5]。
電阻絲RES1為放電負載,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無紅熱現象。KD為整流橋,在這里作為避免蓄電池正、負極接錯時的保護元件。
2.2.1 電路設計
在圖4恒流充電模塊工作原理圖中,市電220 V電源經輸入變壓器降壓、整流和濾波后得到18 V左右的直流充電電壓,該充電電壓經場效應管功放Q15(2SK477)、電感L、過流取樣電阻R1(0.2Ω)及二極管D2向12.5 V的蓄電池組充電。因為Q15是一種n型溝道的場效應管,其電流的大小取決于加在場效應管柵源間的電壓脈沖寬度的大小。而場效應管的柵源電壓脈沖寬度的大小,又直接取決于TL494芯片的輸出脈沖寬度的大小。輔助電源變壓器T1的n1繞組經ZB1橋式整流堆及濾波電容C18和C19后分別送出±12 V電源,+12 V電源直接被送到PNP型晶體管Q13的發射極,而-12 V電源則經電阻R34被送到PNP型晶體管Q14的集電極。這里±12 V輔助直流電源的地和蓄電池組的負極是不共同接地的。

圖4 恒流充電模塊工作原理圖
輔助變壓器T1的n2繞組經由二極管D9、濾波電容C7和電阻R29組成的整流濾波、降壓線路后輸出+22 V電源,該電源經光電耦合器TLP5送到TL494的末極驅動晶體管的集電極輸出端腳8,同時+22 V電源直接送到TL494組件的VCC輸入端腳12。
2.2.2 恒壓控制設計思路
利用采樣放大器來實現對蓄電池充電電壓的大小進行控制和調整。在采樣放大器控制支路中,TL494芯片的14腳產生+5 V的基準電源,經由R21和R15組成的分壓器進行分壓后送到采樣放大器的同向輸入端腳1,而蓄電池的負端經電位器VR1、電阻R14被送到采樣放大器的反向輸入端腳2,此外采樣放大器的反向輸入端腳2還經過電阻R20連接到+5 V的基準電源上,當蓄電池組充電電壓低于規定值時,會導致采樣放大器輸出電壓下降。而采樣放大器輸出電平電壓的下降必然會使得TL494輸出的控制電壓脈沖寬度的增加。這個脈沖寬度的增加又會使TLP5光電耦合器的輸出電壓脈沖寬度增加,經電阻R29送到晶體管Q13的基極,這會使得晶體管Q13輸出一個寬度較寬的正電壓脈沖,也必然會導致場效應管Q15的漏源電流ID(也就是蓄電池組的充電電流)的增加。這樣,由于蓄電池充電電流的增加會導致蓄電池組充電電壓的增大,這一過程將一直維持到蓄電池組端電壓逐漸接近并達到規定值為止[5]。
2.2.3 恒流控制設計思路
蓄電池組充電電流大小的控制是通過脈沖調制組件TL494的控制放大器來實現的,+5 V基準電壓經電阻R22和R16分壓后產生一個參考基準電壓。該參考基準電壓被送到控制放大器的反向輸入端腳15,蓄電池充電電流流經采樣電阻R1后將產生一個充電電流反饋信號電壓。該反饋電壓經電阻R23和電容C降壓濾波后變成一個直流控制信號,它被送到控制放大器的同向輸入端腳16,當蓄電池組的充電電流由于某種原因增大時,來自采樣電阻R1端的電流反饋信號將有所增大。這種變化使得控制放大器的同向端電平上升,這將導致TL494芯片的負向驅動脈沖寬度下降,光電耦合器件TPL5輸出也將輸出一個脈沖寬度變窄的負向脈沖,經電阻R29被送到PNP型晶體管Q13的基極,這也導致晶體管Q13輸出脈沖變窄的正向驅動電壓[1]。顯然場效應管Q15漏源電流ID下降(即蓄電池充電電流下降),從而達到恒流充電的目的。
該系統根據使用環境的需要,可配置多塊繼電器板。一塊繼電器控制板,可控制多個單體蓄電池,每個蓄電池由三對觸頭進行控制(如圖5系統工作原理所示)。觸頭S1'和S''閉合,使得電壓/電阻測試模塊對1#電池進行端電壓和動態電阻測試,并把得到的該電池的電壓和電阻值與存在數據庫的標準值相對照,判斷1#電池是否有故障。若1#電池狀態正常,則轉向2#電池,一直進行到最后一個電池,周而復始,不斷巡查;若1#電池落后,則觸頭S1'和S''斷開,觸頭S3'和S3''閉合,智能放電模塊對1#電池進行恒流放電,放電電流根據設定值改變,放電接近端電壓終止設定值,觸頭S3'和S3''斷開,放電停止;然后,觸頭S2'和S2''閉合,充電模塊以10 A電流向該落后電池恒流充電,充電時間由檢測的溫度和電壓數據來確定,使落后電池恢復其容量。

圖5 系統工作原理
本文基于UPS蓄電池組的自動檢測/修復儀已應用到學校、銀行等企事業單位,實際運行證明其集UPS蓄電池組自動檢測、監控、修復功能為一體。實現UPS蓄電池組電壓、電流(內阻)、溫度數據自動采集,通過分析電池內阻變化,實時判斷落后電池,再通過分析溫度數據、電壓數據的變化,自動完成落后電池修復功能。
[1] 童長飛.C8051F系列單片機開發與C51編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
[2] 王曉蘭,孫言行.深循環用鉛酸蓄電池鉛膏配方的探討[J].蓄電池,2005,42(1):34-36.
[3] 杜娟娟,裴云慶.電動車鉛酸蓄電池的脈沖快速充電設計[J].電源技術應用,2005,8(3):28-31.
[4] 邵貝貝.單片機嵌入式應用的在線開發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 劉勝利.現代高頻開關電源使用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