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亞娟,楊正勇,王方方
(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水產養殖經濟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鲆鰈類海水魚是我國北方沿海主要的養殖品種,養殖區分布在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等地。養殖品種主要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此外,星突江鰈、漠斑牙鲆、石鰈也有較大的養殖規模。作為肉食性低溫海水魚類,鲆鰈類魚對蛋白質需求較高,一般飼料蛋白質含量在50%左右。魚粉作為現階段水產飼料的蛋白質來源,是飼料配方的主要組成部分。此外,從海洋捕撈的中上層小雜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營養成分易吸收,在養殖過程中作為飼料使用廣泛。目前鲆鰈類魚飼料分三類,分別是全價配合飼料、天然餌料、半人工配合飼料。全價配合飼料是企業生產加工的,養殖戶直接投喂的配合飼料,分進口和國產兩種;天然飼料指輪蟲、鹵蟲以及中上層小型海水魚,其主要種類有:鳀魚、玉筋魚、黃花魚、鲅魚等;半人工配合飼料是將鮮活餌料與購買的預混料粉碎制粒而成。

2008年以來,水產飼料已多次提價。鲆鰈類魚配合飼料屬海水魚飼料。2008年3月,海水魚飼料上漲100~200元/t;2008年6月,各飼料生產企業再次提價,海水魚飼料上漲400~500元/t;2009年9月,海水魚飼料經歷第三輪提價,上漲300元/t;2010年3月,海水魚飼料上漲700元/t,達歷年單次提價最大漲幅。經歷幾次漲價后,飼料價格高位運行。2010年5月,國產鲆鰈類魚配合飼料價格高達11 000元/t,同比上漲15.79%;比2007年的配合飼料價格上漲了2 500元/t,漲幅達到29.41%。與國產配合飼料價格大幅上漲相比,雖然進口配合飼料一直保持著3%的低漲幅,但其價格(約為24 000元/t)仍遠高于國產配合飼料。因此,國產配合飼料在市場上仍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鲆鰈類魚使用的另一類飼料為冰鮮雜魚。冰鮮雜魚既是鲆鰈類魚養殖過程中直接投喂的餌料,又是生產魚粉的原料之一。因此,鮮雜魚捕撈量的多少不僅影響養殖用冰鮮魚的供應,還關系到國內魚粉原料的產量。2007~2010的4年間,鳀魚價格上漲了2 440元/t,漲幅為156.41%。2009~2010年,遼寧地區鳀魚價格同比漲幅達90.48%,且存在價高無貨的現象;2010年,山東地區冰鮮魚的同比漲幅為50%,鳀魚價格的同比漲幅為34.72%,其他各地飼料魚價格的漲幅也都在30%以上。
鲆鰈類魚飼料的供給受到配合飼料生產的原料價格、勞動力成本、能源價格以及國內近海漁業資源衰退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3.1.1 原料價格上漲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糧食供應趨緊,糧食的短缺導致了飼料原料缺乏,從而引起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鲆鰈類魚飼料生產使用的原料有魚粉、魚油、豆粕、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其中魚粉在飼料配方中占40%左右。2009年,全球魚粉產量約為600萬t,國內進口魚粉130.8萬t,占全球魚粉總產量的21.8%。進口魚粉占國內魚粉消費量的70%左右。水產飼料對魚粉的需求比例為30%~40%左右,海水魚飼料對魚粉的需求比例約為6%。近年來,全球因極端氣候頻發,海水溫度異常,再加上各國對漁業的政策性保護,使原料魚資源供應緊張,國際魚粉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2007~2010年,蛋白含量65%的直火魚粉(FAQ65%)的港口報價有較大波動(圖1)。特別是2009年以來,魚粉價格持續上漲,2009年初,飼料進口價格為6 500元/t,年底漲至為12 300元/t,漲幅約為89.2%。進口魚粉的價格上漲也帶動了國產魚粉售價的提升。2009年進口魚粉全年價格累計上漲約87.5%,帶動國產魚粉價格上漲68.96%。2009年底,國產魚粉價格達到9 800元/t,處于歷史最高價位。原材料成本一般占飼料加工企業生產成本的70%~80%,其中魚粉成本約占生產成本的30%。因此,魚粉價格上漲5 000元/t,飼料產品的生產成本將增加1 500元/t。

3.1.2 勞動力成本增加 自2005年以來,我國職工平均工資逐年增加;2008年底,制造業職工平均工資為24 192元,同比增長15.84%。2008年1月1日,新《勞動合同法》正式生效。《合同法》的實施,在保障工人權益的同時,客觀上增加企業的勞動力成本。鲆鰈類魚飼料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沿海地區。2005~2009年,這4省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逐年增長(圖2)。2010年初,各省再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國內工人工資水平的穩步提升,使飼料生產企業勞動力成本增加,成本的增加最終反映為產品價格的上漲。

3.1.3 能源價格上調 自2002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劇烈。2008年初,原油價格首次突破100美元/桶,年底以40美元/桶收低后,2009年11月,又重新上漲到80美元/桶。國際油價的上漲引發國內煤炭、天然氣、燃油等相關能源產品價格的上揚,導致交通運輸、制造加工等行業的經營成本增加,最終推動物價上漲。據部分水產飼料加工企業測算,油費、電價上漲后,原料運輸成本增加了20元/t,加工成本增了加20元/t,成品飼料運輸成本增加了15元/t,從而使總的生產成本增加了55元/t。能源價格上漲成為推動飼料價格走高的因素之一。
根據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影響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互補品或替代品的價格、消費者對未來商品價格的預期等。從上述幾個方面分析,影響鲆鰈類魚飼料價格的需求因素有:
3.2.1 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大 2009年我國水產養殖總產量為3 621.68萬t,占水產品產量的70.79%,產量同比增長6.12%。圖3顯示2003~2009年以來,我國水產養殖產量逐年增長,年均增長率為5.5%。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大,增加了對飼料產品的需求。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產量以年均兩位數比率增長。1991年全國水產配合飼料產量只有74.6萬t,而2009年時,產量約有1 454萬t。2003~2009年,我國水產飼料產量也是逐年增長,年均增長率達13.23%(圖4)。國際食物策略研究所和世界漁業中心預測:未來20年發展中國家對魚類和海洋食品的消費量將增長57%,占世界總消費量的77%;同時預測還指出,到2020年,世界水產品消費量的40%以上都將出自養殖。水產養殖對飼料的需求還將持續增加,飼料產品的價格仍有上漲的空間。

3.2.2 相關飼料產品的價格 中上層低值小雜魚是海水魚養殖常使用的飼料魚。2008年之前,飼料魚價格在1.2~1.8元/ kg之間,價格相對便宜。但在2009年以后,全價配合飼料持續上漲的同時,低值小雜魚資源缺乏,價格抬高,約為5.5元/kg,漲幅高達兩倍之多。圖5是2005~2009年我國中上層漁業資源捕撈產量的變化情況??梢钥闯觯桇~、沙丁魚及玉筋魚作為優質的蛋白質飼料來源,捕撈產量呈逐年減少趨勢。鮐魚、鲅魚是比較低質的餌料魚,隨著鳀魚、玉筋魚捕撈產量的減少,其捕撈量有所增加,成為鲆鰈類魚養殖過程中餌料魚的替代源。受氣候異常的影響以及捕撈配額和禁漁政策的限制,中上層小型魚供應量依然有限。餌料魚資源的匱乏導致價格上漲,失去替代配合飼料使用的優勢,配合飼料價格上漲的趨勢難以削弱。

3.3.1 秘魯的個體捕撈配額制度和靈活的禁漁政策 秘魯是我國魚粉的主要進口國之一。2009年,我國從秘魯進口的魚粉總量為73.037萬t,占魚粉進口總量的55.84%。因此,秘魯政府的漁業政策法規對我國進口魚粉原料的整體價格影響較大。2009年4月20日,秘魯在新捕季實施個體捕魚配額制度,以替代原有的奧林匹克捕魚配額制度。在個體捕魚制度下,秘魯魚粉廠家可根據市場行情,靈活控制魚粉的產量和品質,以增強魚粉定價的話語權。同時,秘魯政府的禁漁政策相對靈活,除每年7~9月禁捕外,相關部門還會結合捕撈魚中幼魚的比例進行捕撈管理。若捕撈魚中幼魚比例偏高,即使是在捕撈期內,政府也會分地區、分時間地控制捕撈量,以保證漁業資源的持續穩定。秘魯政府實施的捕撈配額和禁漁政策雖然對該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但在漁業資源相對匱乏時就容易加劇國際市場魚粉供求的緊張狀況,進一步推高魚粉價格。魚粉價格的上漲必然導致相關的魚飼料產品的價格高漲。
3.3.2 自然因素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越來越頻繁。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海水溫度異常,致使魚類數量減少,最終導致捕魚量的減少。除氣候因素外,地質災害也可間接影響魚粉的價格。如我國2010年3月的魚飼料漲價就與當年的智利地震密切相關。智利是我國第二大魚粉進口國。2009年,我國從智利進口的魚粉約為34萬t,占我國魚粉進口總量的26%。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發生后,其港口交易停止,該國的魚粉原料魚的捕撈、生產、運輸等活動也都被迫中斷。而此時我國正處于魚粉需求旺盛期,智利魚粉供應的中斷導致了我國魚粉供不應求,從而使國內魚粉價格飆升。2010年3月5日,蛋白含量65%的直火魚粉的港口報價高達13 000元/t,比2月26日高出800元/t。
3.3.3 進出口貿易政策 2009年9月1日,我國開始施行《進出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標簽不符合標準且無法更正的將作退回或者銷毀處理。這一規定極大地影響了當時國內市場上進口飼料原料和添加劑的銷售,并增加了飼料生產企業原料采購的風險。進出口貿易政策的變動成為2009年下半年飼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長期來看,由于海洋漁業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魚粉價格上漲的趨勢不會改變。因此,開發新的優質飼料資源,特別是蛋白源對水產飼料生產加工產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理論上菜粕、花生粕、棉籽餅等植物蛋白可替代魚粉。植物蛋白在水產飼料加工上的應用,不但能減少水產飼料加工企業對動物性蛋白原料的需求,還能促進水產飼料業向生態、低能耗的方向發展。
小雜魚直接作為餌料魚的收益偏低,而且餌料魚還易造成水質污染,引發病原性疾病的傳播。中上層小雜魚是屬于食物鏈上層魚類,過度捕撈將破壞相關食物鏈結構,最終可能改變當地漁業資源結構,造成生態失衡。因此,健康持續的水產養殖應選擇專屬的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不但能有效控制養殖中的環境污染,還可以減少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發生率,提高養殖效益。
水產飼料加工企業使用的生產原料來自上游種植業,其產品的消費群主要是水產養殖戶。水產飼料加工業可以與上下游產業整合,打造苗種、飼料加工、水產養殖、水產品銷售和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該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能有效促進養殖業由傳統的散養模式向集約化模式轉變,同時可以通過產業鏈的延伸來降低飼料原料價格波動給飼料廠商和養殖戶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產業整體的投資回報率,促進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影響鲆鰈類魚飼料價格的因素有:①供給方面。原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能源價格上調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這是2007年以來水產飼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②需求方面。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者對未來飼料產品價格上漲的預期推動了飼料價格進一步走高。對冰鮮雜魚等替代品需求的增加,導致其替代品價格的同步上漲。③基于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漁業資源保護政策導致水產飼料原料采購成本的增加;由于嚴格的進出口貿易政策與飼料安全監督措施,導致了飼料原料的供需緊張,進一步推高了水產飼料原料的成本。針對以上問題,我國水產飼料加工企業應加大新型 、環保配合飼料的研發和推廣,提高飼料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整合、拓展、完善產業鏈,提高相關產業的整體投資回報率,以促進水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 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 艾春香. 海水養殖魚類營養及其配合飼料研發[J]. 飼料廣角,2004,(10):39-44.
[3] 宮春光,于清海,胡曉剛,等. 工廠化養殖大菱鲆餌料的選擇及特點(下)[J].科學養魚,2010,(3):68.
[4] 中國漁業報. 2009年全球漁業生產貿易回顧[J]. 農村實用技術,2010,(4):12-14.
[5] 易春香. 淺談飼料企業的成本控制[J]. 湖南飼料,2009,(2):47-48.
[6] 高 健,廖紅梅. 鲆鰈魚類飼料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 中國水產,2010,(3):24-25.
[7] 張利庠. 中國飼料經濟與管理研究[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