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東
(新疆消防總隊烏魯木齊支隊,830034)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消防部隊配備的裝備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快速發展,裝備的管理、質量驗收和維護保障成為消防部隊一個突出問題。目前我消防部隊裝備管理、驗收和維護保障體系已基本形成,通過裝備助理員、裝備質量檢驗員和裝備技師的培訓,消防部隊基本具備裝備管理、驗收和維護的能力,但裝備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與實際工作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應當以提高裝備驗收和維護能力為目標、以完善人才培訓機制為基礎、以健全人才管理和保留機制為手段,全面提升裝備管理水平,建立起能真正適應我消防部隊裝備發展需要的管理、驗收和維護的多層次人才隊伍,為裝備建設和滅火救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根據我消防部隊裝備建設和使用特點,必須建成一支由受過管理、技術培訓人員組成的裝備人才隊伍。從層次上分初、中、高三個級別;從知識結構上分有管理型、技術型、綜合型三大類。其管理方法、基本理論知識、驗收維護技能相互覆蓋彼此兼容,管理型人才除掌握裝備的管理方法外,技術型人才除掌握裝備驗收維護技能外,還都須掌握裝備的基本理論知識,綜合型須具備管理方法、基本理論知識、驗收維護技能。由此可以進一步延伸出管理型、技術型、綜合型等三類初、中、高級人才,從而構成裝備的各類專門人才。以上三類都從初級向高級逐級發展;這種人才知識結構模式也可用示意圖 (圖1)表示:

管理型人才承擔車輛器材裝備工作的組織管理、計劃、實施等,并將發展成車輛器材裝備方面的管理人員。
技術型人才從事車輛器材裝備的驗收、日常保養和維修工作,做好車輛器材裝備質量驗收和日常保養工作,解決裝備使用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具備一定的培訓能力,向技術專家方面發展。
綜合型是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經過較長時間的工作實踐和組織管理,有理論、懂技術、善管理、知全局,將發展成策劃總體、部署全局的高層決策人員。
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裝備人才,都應具備與其相應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和良的素質,才能勝任賦予的工作和任務。因此,應根據不同工作的要求和特點,有針對性的建設裝備人才隊伍。
2.1 嚴把培訓人員選拔關
培訓人員選擇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培訓的質量。為確保培訓質量,采取必要考核措施是保障培訓取得圓滿成功的前提。
一是組織對選送學員的理論考試。對理論基礎極差的學員全部退回原單位并提出重新選送的要求。對選送學員的學歷應有明確的要求,學歷達不到要求一律退回。
二是組織對選送學員的面試。通過面試,詳細了解到學員的專業知識、維修技能、工作經歷和綜合素質,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培訓方案。
2.2 嚴把教學關
在具體施訓過程中,根據裝備培訓重點,如裝備助理員培訓、裝備技師培訓、裝備質量檢驗員培訓等不同特點,調整教學方式,并制定具體的培訓要求。理論講授課程,要使學員對學習內容深入理解和融會貫通;實踐操作課程,注重學員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實習課程,開闊學員眼界,拓寬思路,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通過交流總結,解決理論學習和實踐中的疑難問題。如裝備質量檢驗員培訓中在對某一裝備理論及標準課堂講授后,應組織學員按照該裝備實際檢驗流程進行實踐驗收,對學員的實踐驗收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和總結。通過細化上述教學環節,實現了人才培養過程的全面優化。使培訓后的學員能夠成為實際工作中實用的人才。
2.3 嚴把考核關
嚴格考核是確保培訓質量的前提。培訓中,建立了完善的考核體系,每期培訓根據培訓內容建立系統的試題庫,試題庫包含培訓的所有內容。課程結束后,隨機從題庫中選題,并根據培訓特點,加設實踐考核內容,筆試與實踐考核分值依據培訓重點分配分值。如裝備助理員培訓側重理論學習,筆試成績相應占的分值就大;裝備技師培訓側重實踐技術學習,實踐考核成績相應占的分值就大。考核時必須由上一級單位人員進行考試監考工作。
對考核合格者頒發統一制作的專家型結業證書,結業證書分初、中、高三個級別,考核組長要在結業證書上簽字,確保考核的嚴肅性。
一是基地化訓練。依托消防院校、消防裝備質量管理站、高校和廠家等建立培訓基地。利用以上單位進行優勢互補,從而達到裝備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訓要求。依托各訓練基地,按不同培訓班的要求對學員進行多次的輪訓、集訓,使學員在培訓、實踐再培訓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是網絡化培訓。利用我消防部隊已建立期待的視頻系統和內部網絡,實現部局、總隊、支隊、中隊、質檢站橫向相通,實現異地同時授課,視頻授課及相關資料共享。通過"網上教、網上學、網上考",達到利用較少的資源,使得更多的官兵學到了裝備知識。
4.1 建立健全裝備人才數據庫,跟蹤人員的動態
部隊人員流動性大,骨干人才很難保留,建立健全裝備人才數據庫,跟蹤人員的動態,并制定相應的制度,確保培訓人員在相應的崗位上工作,維持工作崗位的相對穩定性,使培訓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全身性的投入到實際工作;
4.2 建立科學考評機制
將考核評價作為選拔、任用的依據,積極采取保護措施,把執行過重大任務,工作業績突出,學歷相對較高的優秀人才保留下來。
4.3 健全約束激勵機制
建立重業績、重貢獻、重能力的激勵機制,制定激勵裝備人才安心本職、積極進取的政策,在人才、物力、政策上給予傾斜,為人才創造良好的事業環境。大力宣揚表彰并重獎在裝備管理、維護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使其充滿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對在位不作為的人員取消晉級的資格,使想工作、有能力的裝備人才得以重用。
[1]任萬德.適應裝備保障訓練轉型需要,科學構建裝備維修保障人才培訓體系[J].繼續教育,2008,(6).
[2]孫萬穎,宋威斌,姜闊.裝備保障人才培訓應注重"五個結合"[J].通用裝備保障,2008,(10).
[3]楊劍,白云,朱曉紅.人才資源的量化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4]李少科.加強"專家型"障提供人才支撐[J].通用裝備保障,2005,(7).
[5]傅夏仙.人力資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