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艷 孫文濤 李國生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水稻新品種適用性研究
王錦艷 孫文濤 李國生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通過2009至2010年對云南省主要育種單位新育成的9個新品種(系)的適應性研究,結果認為云資粳41號、岫粳16號:云昌粳1號三個新品種,產量較高,群體生長整齊,后期轉色好,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米外觀品質優。這三個品種可在保山適宜區域進行試種。
水稻;高產;優質;抗逆性;適應性
保山市是云南水稻主產區,立體氣候明顯,小氣候突出,導致水稻病害嚴重,尤其是稻瘟病嚴重制約著水稻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為了篩選出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水稻新品種應用于生產,同時為新品種審定提供依據。我們對云南省新育成的水稻新品種進行適用性研究。
參試新品種9個,由多個育種單位提供,以合系41號作對照,共10個品種,見表1。

表1 參試品種(系)及供種單位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小區長5 m,寬2.67 m,面積13.35 m2,采用雙行條栽,每小區栽8個雙行,每行栽30叢,栽2.4萬叢/ 667 m2,每叢栽2苗。小區間距30 cm,重復間距40 cm。
試驗于2009至2010年進行,地點在保山市隆陽區下村農戶承包田,海拔1 650 m,土質沙壤土,前作為大麥。試驗稻種于4月6日泡種(折合大田用巴丹1.5 g,浸種靈15 g,以防干尖線蟲病及惡苗病),4月9日催芽,4月10日播種;秧田底肥折合每667 m2施壯秧劑24 kg,復合肥(15∶15∶15)50 kg,播種后速蓋土,用50%的丁草胺乳油250 ml/667 m2進行芽前除草。4月11日蓋膜,4月17日揭膜,對水澆施尿素4 kg/667 m2。于4月27日施尿素4 kg/667 m2,4月30日噴施2.5%的“砍凈”殺蟲藥150 ml/667 m2,5月20日進行人工除草一次。
試驗于5月27日移栽,秧齡46 d。大田中層肥施用尿素15 kg/667 m2,硫酸鉀10 kg/667 m2和鐠鈣40 kg/667 m2;6月2日施分蘗肥及化學除草,施用尿素20 kg/667 m2、敵毒粉0.8 kg/667 m2、“野老”(除草劑)30 g/667 m2,三種藥肥混合均勻撒施;7月9日施尿素4 kg/667 m2。在大田生長期間,分別于6月22日人工除草一次,7月13日化學除草一次;7月2日用2.5%“功得樂”170 ml/667 m2防蟲,8月10日噴施磷酸二氫鉀250 g/667 m2和“功得樂”170 ml/667 m2防蟲。試驗于9月17日至9月28日成熟,10月20日統一收獲。
4.1產量結果與分析
通過方差分析(表2、表3),區組間差異不顯著,年份×品種達顯著水平,年份間、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從新復極差測驗分析結果看,產量居前三位的云資粳41號、岫粳16號、云昌粳1號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與產量居5~10位的品種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兩年平均10個參試品種產量變幅517.8~852.5 kg/667 m2(表4),對照品種合系41單產754.5 kg/667 m2,居第5位,云資粳41號單產最高為852.5 kg/667 m2,比對照增98 kg/667 m2,增幅13%;其次是岫粳16號,單產845.6 kg/ 667 m2,比對照增91.1 kg/667 m2,增幅12.1%;第三位是云昌粳1號,單產829.3 kg,比對照增74.8 kg/667 m2,增幅9.9%;第四位是楚恢8號,單產787.5 kg/667 m2,比對照增33 kg/ 667 m2,增幅4.4%。單產最低的是楚粳34號,僅為517.8 kg/667 m2,比對照減產達236.8 kg/ 667 m2,減幅31.4%;其次是陸育二號,單產634.4 kg/667 m2,比對照減120.2 kg/667 m2,減幅15.9%;塔粳1號、云粳29號、玉粳13號分別比對照減7.5%、3%、1.9%,減幅不大。

表2 產量方差分析

表4 折合產量匯總
4.2經濟性狀
有效穗:兩年平均為24萬~34.1萬/667 m2,岫粳16號最高,達34.1萬/667 m2,比對照品種合系41號(30.8萬/667 m2)增加3.3萬/ 667 m2;其次是楚粳34號,為31.6萬/667 m2,比對照增0.8萬/667 m2;再次是云昌粳1號,為31.2萬/667 m2,僅比對照增0.4萬/667 m2。楚恢8號有效穗最低,為24萬/667 m2,比對照減6.8萬/667 m2;其次玉粳13號,為25萬/ 667 m2,比對照減5.8萬/667 m2;其余品種均比對照減少,有效穗為28.4萬~30.4萬/667 m2(表5)。
穗實粒數:兩年平均為97.5~137.2粒。楚恢8號最高,達137.2粒;其次是塔粳1號,為124.2粒;再次是云資粳41號,為123.9粒。楚粳34號最低,僅為97.5粒;其余品種為104~116.7粒。
結實率:兩年平均為62.5%~87.3%。玉粳13號最高,為87.3%,其次是云粳29號,為86.5%;再次是塔粳1號,為84.7%。楚粳34號最低,為62.5%;其次是楚恢8號,為74.3%。其余品種為77.8~82.5%。
千粒重:兩年平均為22~27.7 g。玉粳13號千粒重最高,為27.7 g;其次是云資粳41號,為25.7 g;再次是楚恢8號,為25.2 g;岫粳16號、塔粳1號相近,分別為24.8 g、24.7 g;云昌粳1號、合系41相近,分別為24.2 g、24.1 g;楚粳34號千粒重最低,為22 g;云粳29號、陸育二號相近,分別為23.7 g、23.8 g。
株高:兩年平均,云昌粳1號株高最高,為113.8 cm;玉粳13號最矮,為94.3 cm;其余品種為100.5~111.0 cm。
穗長:兩年平均塔粳1號最長,為21.1 cm;其次是合系41,為21 cm;云資粳41號最短,為17.1 cm;其余品種為17.9~19.8 cm。
4.3生育期
兩年平均10個參試品種,生育期變幅在166~176 d,極差10 d。云粳29號、楚粳34號、塔粳1號生育期相同且最短,比對照合系41號(生育期170 d)提早4 d;其次是玉粳13號,為168 d,比對照提早2 d。生育期最長是云昌粳1號,為176 d,比對照推遲6 d;其余品種均比對照推遲1~3 d(表6)。
4.4抗病性
葉瘟:兩年平均楚恢8號、岫粳16號、云昌粳1號無葉瘟發生;楚粳34號、塔粳1號中感葉瘟;其余品種發病較輕。
穗瘟:兩年平均岫粳16號、云粳29號無穗瘟發生;楚粳34號穗瘟最重;塔粳1號、陸育二號、玉粳13號、合系41號中感穗瘟;其余品種發病較輕。
白葉枯病:兩年平均楚粳34號中感白葉枯病;塔粳1號、陸育二號、玉粳13號輕感白葉枯病,其余品種無白葉枯病發生。
條紋葉枯病:所有品種均無條紋葉枯病發生。
4.5倒伏性
兩年平均,陸育二號倒伏面積比例為10%,云資粳41號倒伏面積比例為6.5%,云昌粳1號為5%,其余品種無倒伏。

表5 經濟性狀匯總

表6 抗性及生育期匯總
1)高產、穩產、抗病性好的品種:云資粳41號:產量居第一位,株型好,長勢強,葉色濃綠,穗粒數多,劍葉挺直,抗稻瘟病,抗倒性稍差,熟相好,米外觀中等,豐產性好。岫粳16號:產量居第二位,株型好,長勢強,分蘗強,葉色淡綠,劍葉挺直,有效穗高,結實率好,抗病性好,后期轉色好,米外觀好,豐產性好。云昌粳1號:產量居第三位,株高稍高,株型緊湊,葉姿挺直,葉色濃綠,群體生長整齊,后期轉色好,產量較高。這三個品種可在保山適宜區域進行試種。
2)云粳29號比對照減幅不大,株型適中,長勢一般,葉色綠,熟期轉色好,結實粒高,千粒重稍低,抗病性好,米外觀品質優。
3)綜合性狀差的品種:楚粳34號、陸育二號、塔粳1號均比對照減產7%以上,不宜在保山區域生產中應用。
2011-02-21
王錦艷(1972-),女,農藝師,主要從事水稻育種及示范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