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虹,崔俊波,馬洪城,陳寶貴
(1.北京軍區天津療養院健康管理中心,天津 300140;2.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天津 300170)
健康教育在中風患者治療及康復中的地位
王恩虹1,崔俊波2,馬洪城1,陳寶貴2
(1.北京軍區天津療養院健康管理中心,天津 300140;2.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天津 300170)
在中風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健康教育已成為中風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重點討論對中風健康教育的形式、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對中風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并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治療與護理的始終,及時評估健康教育效果,強調整體效應,可以減少中風患者并發癥,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獲得更高生活質量而努力。
健康教育;中風;康復治療
中風是人類三大死因之一,并且是最主要的致殘原因。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中風患者的病死率明顯下降,但仍有50%~70%的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語言和認知等方面的障礙,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中風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已成為中風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僅就健康教育的形式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介紹如下。
1.1 教育計劃 遵循專業程序針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根據患者腦血管病的不同類型,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同時給予規范的專科疾病健康教育教材。包括:中風宣傳資料、中風康復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1.2 健康教育團隊的構成 由臨床醫生、康復醫生、康復護士、康復技師組成的團隊。
1.3 健康教育指導形式
1.3.1 書面教育 制作相關的宣傳材料發放給每位中風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普及,內容包括健康常識、康復方法、飲食指南等。
1.3.2 個體教育 利用醫護人員查房、執行操作或巡視病房的機會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功能鍛練,此法既可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又可增進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和交流,使患者與家屬樂于接受。
1.3.3 群體教育 1)愛心課堂每周1次,主要針對患者及家屬感興趣的問題,提供多媒體教程指導患者及家屬,并有專職醫師、護師、康復醫師現場答疑。2)患者交流會每月1次,主要進行集體健康教育,讓恢復好的患者現身說法,提高患者自信心。
2.1 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
2.1.1 中風病知識講解 中風發病急、癥狀重、后遺癥多,故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中風的病因、癥狀、危險因素、治療的主要用藥及其作用,使患者了解藥物治療的作用、特殊檢查的注意事項、尿管、胃管等相關護理知識。尤其對于中風的早期癥狀更應重點講解[3]:1)一側肢體(伴或不伴面部)無力、沉重或麻木。2)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說話不清或語言困難。4)雙眼向一側凝視。5)一側或雙側眼睛視力喪失或模糊。6)視物旋轉或平衡障礙。7)既往少見的頭痛、嘔吐。8)上述癥狀伴意識障礙或抽搐。告訴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應盡快到醫院就診。使患者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明確的診斷及有效的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2.1.2 早期肢體康復指導 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與患者的遠期預后密切相關。1)從偏癱側接近患者:醫生診療、護理工作、家屬探視均在患側進行。便于患者間交流,將患者安置在2人及以上房間,將生活必需品放在患側,迫使患者的健手跨越到身體患側邊取物品。鼓勵患者使用患側,以增加對患側的關心和注意,克服以健側上下肢替代患肢的習慣。2)主動運動:指導患者做小關節屈伸、內旋、外展、肌肉收縮舒張訓練以鍛煉肢體的肌力及關節功能,加強玻巴斯(Bobath)握手、橋式運動練習,增強患者自信心,提高患者對康復護理的順應性。3)被動運動:各種臥位時,由健側至患側、由大關節至小關節進行早期指、腕、肘、肩關節訓練指導,并注意握持訓練,對患者以后生活自理非常重要;鼓勵多做肢體按摩及小關節運動,防止小關節強直。在急性期注意床上正確體位,預防或減輕痙攣的發展及防止壓瘡的發生。4)翻身技巧:指導患者每1~2 h翻身1次,由仰臥位開始,患者雙手交叉握住,由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伸直,健側腿伸到患腿膝關節下方,以軀干為軸,向患側或健側轉向,軟枕支托空隙處[4-5]。
2.1.3 吞咽功能障礙的病因及治療 吞咽功能障礙是中風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飲用液體時嗆咳,而且液體濃度越低,發生嗆咳的幾率就越高,程度亦越重。嚴重的嗆咳可導致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各種類型的中風均可引起吞咽功能障礙,主要發生于延髓吞咽中樞受損引起的真性球麻痹和雙側皮質腦干束受損引起的假性球麻痹,但30%~40%的單側皮質腦干束受損者也可出現一過性的吞咽困難。
治療方法[3]:1)間接吞咽訓練:①口腔周圍肌肉的運動訓練。②頸部肌肉的肌力強化以及頸部放松訓練。③降低全身肌肉的痙攣。④改善吞咽反射的訓練。⑤閉鎖聲門練習。⑥聲門以上吞咽訓練。⑦門德爾松(Mendehohn)手法。⑧呼吸訓練及咳嗽訓練。⑨低中頻脈沖電治療。2)進食訓練:①進食的體位一般主張“近坐位”。②階段性進食訓練。3)咽部殘留食物的去除方法:①反復空吞咽。②交替吞咽。③點頭式吞咽。④側方吞咽。
2.1.4 心理健康教育 中風病發病突然,并伴隨肢體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與患者平時的健康狀態形成極大反差,故易出現心理問題,臨床可出現悲觀、絕望、消極、煩躁和抑郁等情緒。眾多的心理問題常使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降低,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幫助患者克服心理問題,鼓勵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同時要讓患者家屬及時開導、關心、體貼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的配合治療,為病情早日康復提供良好基礎及外在條件。
2.1.5 患者家屬的指導 家屬的密切配合是患者戰勝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好家屬的工作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作用。在患者住院期間,建議家屬多探視、陪伴、鼓勵、體貼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患者出院后,家屬能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控制中風的危險因素,減少中風的復發率。家屬在護理患者過程中盡量讓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對于患者重返社會大有裨益。
2.1.6 中醫辨證健康教育 中風的發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陰陽失調,氣血虧虛,調攝失養,憂思惱怒,飲食不節,勞累傷正,外受時邪等誘發,發病的主要病理為陰不斂陽而致肝陽暴亢,陽化風動,氣血逆亂,挾痰挾火,竄擾經絡,致絡破血溢或腦絡被阻而發病[6]。其病情重、病死率高、致殘率高。故臨床工作中,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辨證健康教育,能提高臨床治愈率,減少合并癥,降低病死率與致殘率,促進康復。白雪梅[7]指出:1)陰虛陽亢患者,出現便秘時,服緩瀉劑,以免更進一步耗傷津液。出現尿潴留時,指壓利尿穴,拇指逐漸加壓,直到尿排盡。口苦、咽干,囑其多飲水。2)氣虛血瘀者,大小便失禁時,及時處理大小便,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干燥;如有留置導尿時,注意避免泌尿系感染,并針灸腎俞、足三里等穴,以助排尿功能的恢復。3)風痰阻絡者:痰液多時,應及時吸出痰液,以免引起窒息或咳喘。并可給予舒筋通絡的中藥外洗以促進肢體功能改善。
2.2 出院健康教育
2.2.1 藥物指導 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中風伴高血壓患者應學會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堅持按時按量服降壓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擅自停藥。服用降糖藥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血糖調整藥量,學會監測血糖。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時,應密切觀察皮膚黏膜部位有無出血點,阿司匹林腸溶片宜飯后服用,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2.2.2 飲食指導 1)限制總熱量,控制體質量在標準或接近標準體質量的范圍,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應控制飲食、戒煙及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素。控制中風危險因子,可明顯減少初發中風發生率。2)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3)囑患者低鹽飲食,每日食鹽的攝入量在6 g左右。4)忌濃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5)戒煙、限酒,保證適量蛋白質攝入。6)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2.2.3 運動與休息生活規律 最基本的預防措施是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體育運動,提高有氧代謝運動。適度鍛煉,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運動鍛煉做到持之以恒,如騎自行車、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運動,避免參加舉重比賽、仰臥起坐等重體力勞動。且患者疾病并未痊愈,元氣耗傷,余邪未清,臟腑功能未復,故在堅持鍛煉的同時,應動靜結合、勞逸相宜,逐漸增加運動量,并根據天氣變化及個人具體情況,靈活而定,避免虛邪賊風乘虛而入。
2.2.4 出院后回訪及咨詢 患者出院后多存在自我管理意識不強、繼續教育不夠及缺乏有效監督的現象,故爭取電話回訪患者,隨時提供日常保健的指導。必要時上門指導患者。并建議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到醫院復診,評價患者恢復情況。
3.1 讓患者相信自己 欲讓患者認同施教者的觀點,首先施教者必須有堅定地信念。讓患者記住你的話,須讓其聽明白,講解時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專業詞匯,給予文字、圖片等資料,使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盡可能具體化,避免對疾病感受和體驗的模糊不清。讓患者改變其認知與行為,必須使之清楚怎么做。
3.2 提高施教者素質 對于施教者,既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寬闊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有耐心、恒心、愛心、誠心的服務理念。用心服務,方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從而產生更好的療效。
3.3 加深對受教者了解 患者的文化層次差別大,其獲得醫學知識的渴求程度不盡相同,對于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同,依從性更有差異。因此要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因人施教。
當前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以治病為目標轉變為以促進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健康教育是通過傳播科學知識和干預不良行為,幫助人類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活動與過程。通過規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既可以改善和穩定患者的情緒,又能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并使其社會化。通過對中風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選擇適宜的時機以及適合病程的內容,并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治療與護理的始終,及時評估健康教育成效,充分利用成功經驗,深入探討不足之處,強調整體效應,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為盡可能減少中風患者并發癥,促進患者更好康復,獲得更高生活質量而努力。
[1]張伯臾.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8-211.
[2]賈建平.神經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1.
[3]殷淑萍,陳 穎,齊文華.健康教育在急性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08,29(20):1719-1720.
[4]馬 艷,劉 琦,李 潔,等.及早康復介入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5):328-329.
[5]錢建玉,陳 容.腦卒中患者康復期的健康教育[J].航空航天醫藥,2009,20(1):53-55.
[6]張文立,盧國文,施 榮.中風急性期中醫治法學術思想探討[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5):640-641.
[7]白雪梅.中風后遺證辨證施護[J].內蒙古中醫藥,2009,24(3):13-14.
Role of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with stroke during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
WANGEn-hong1,CUIJun-bo2,MAHong-cheng1,etal
(1.Tianjin Sanatorium Health ManagementCenterofBeijingMilitary Region,Tianjin 301703,China;2.TheWuqing Hospitalof TCM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1700,China)
The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in strok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rocess.The modes,contentsand the notice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atientswith stroke,performing thiseducation allalong in the treatmentand care,timely evaluating the effectofhealthy education,putting emphasis on thewhole efficacy,decreasing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patientswith stroke for promoting a better recover and obtaining a higherquality levelof life.
health education;stroke;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R255.2
A
1672-1519(2011)03-0218-03
王恩虹(1962-),女,主管護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的臨床研究。
2011-03-11)